书城小说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7855000000006

第6章 浮生六记(4)

此后我们的联系一直没断,但是不算频繁。我回家乡的时候也会约他出来,小酌一番。那时张总正雄心勃勃地考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每次都跟我畅谈他考过之后的美妙前景。那是多年轻、多美好的年华呀,纯洁美丽得让人心疼。我现在刮胡子的时候常常看着镜子发呆,回忆起刚刚毕业时的一幕一幕,像在看一部很老的电影,常常因为偶尔闪过的某个情节而发呆。后来看一本杂志,说一个人,当他喜欢回忆的时候,就证明他已经老了。看到这句话时我很悲凉地笑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在无边的工作中一天天苍老起来。

再后来,张总也来了北京,跳到了“四大”的另外一家。这是我们密切交往的开始。

那个时候我在京独居,他也是光棍一条。每天下班之前我们常常通个电话,讨论一下晚上到哪里鬼混,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没办法去鬼混,因为张总太忙了,每日都大事如山,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我通常独自回家,不管夜里10点、11点,还是12点,在我给他办公室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听到张总神采奕奕却又很矜持的问候:“喂,您好。”当听出是我的时候,声音马上变成另一个人,悲愤无比地斥责我:“流氓!你又不加班!我还没吃饭呢!”

周末的晚上,张总通常不加班,常常心情大好地给我打个电话,问我当晚是否继续迷失之夜。这样浪漫的说法,听上去很不错,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常在一起看一部叫作《迷失》的美国电视剧,每次都要看到大半夜,所以叫迷失之夜。

如果碰巧我也没事,我会爽快地答应。接下来约定一个时间,分头去买酒买肉。在我的蜗居里,我们满满地摆一桌子酒肉,边吃边看。张总此时心情舒畅,常会抿一口酒,长啸一声:“爽!”好像他不是在喝酒,而是在按摩。由此看出张总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喝口酒就爽成这样。

后面的故事还在继续,一般的情况是,张总坚持不了多久就困了,可是他也不睡,只微闭双眼,作悠闲养神状。但隔不了一会儿,就像打坐完毕的老道一样睁开眼,问我刚才演到哪了。这样的问题,偶尔回答还行,但一晚上回答600多次就会令我很恼火,常常大吼一声:“你丫自己看。”作为回报,每次张总都在演到半集,接近高潮的时候郑重宣布:“我要睡觉了。”然后就真的去睡觉了。剩下我一个人很郁闷地坐在电视机前继续我的迷失之夜。

在现在的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税务问题,作为资深税务专家的张总常常被我的电话骚扰。后来我们team里的同事有类似的问题问我,被我一律推到张总那里。此后,我屡次在办公室里听见我们的同事理直气壮地直接给张总打电话,好像张总是税务机关的免费热线,一点愧疚之情也没有。令我很感动的是,他每次都好脾气地解答,从来不发火。只是在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大吼一声:“再打我charge你!”(Charge,就是向客户收取费用。)

前两天我回老家过年,和张总、少爷回了一趟母校。当我们鬼头鬼脑地溜进校园时,我忽然觉得,在清冷的校园里走一走,会让自己产生幻觉,认为自己还没想象中那样老。空空的布告栏里,好像还贴着自己涂鸦的海报;操场上,好像还有自己笨拙的身影;甬道上,还能看见以前的兄弟骑着超级破的自行车,车子的或前或后,坐着一个美好的女孩儿。而我身边这两位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士,也还是愣头愣脑、觊觎漂亮学妹的傻小子。

那天张总一路提着我给老娘买的太极剑,惹来了很多路人疑惑的目光,好像在看异形。在我和少爷的嘲笑声中,张总呛啷一声拔出了剑,声称要把我俩活活砍死在校园里,神色间,很像一个面容幼稚的中学生。

§§§第三记坎坷记历

我相信,每位被“四大”剥削过的兄弟姐妹,如果想写干起活来有多累,全都比我有资格。“四大”内部有句话,叫作女人当成男人使,男人不当人来使。虽然我临走的时候也没搞明白男人被当成了什么使,但确定确实没被当成人使。很多兄弟姐妹坚毅的忍耐功夫实在令我汗颜。所以我在这里喊累,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因此以下的故事中,虽然我无时无刻不在喊累,但是可以理解为形喊意不喊,实际上是在苦中记乐,忆苦思甜。

记得以前听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好像是钱锺书老先生(高山仰止的大师呀)说的。说“快乐”的真正意思就是“乐”快——凡是乐的事情感觉过得都快。这个解释真是绝妙。(还想到一个典故,也说明乐快和苦慢。爱因斯坦解释他的相对论时,用了很通俗的例子。那就是,同样的五分钟,和一位美女度过,就会觉得稍纵即逝;坐在一块火红的烙铁上,就会觉得度秒如年。我觉得除了度秒如年,还很可能闻到烤肉的香味。)大师解释完乐快这件事,后面还有一句惨兮兮的注解——人生苦多乐少,这么一点点的,这么快的乐就赚我们活了一辈子。由此推断,钱老先生乃是在鼓励秉烛夜游、及时行乐。(这个是开玩笑,对老先生有点不敬了。)

曾经看过一种理论,是教导我们如何苦中求乐的,我非常不以为然。这样的理论,是说你要是觉得生活在苦海之中,不妨想想更坏的事情,从而哄自己傻高兴。举例说明吧,比如我正在通宵OT(Overtime,加班),屋外月明星稀,屋内万籁俱寂,此时我心中本该涌起一阵惨意,但是不能,我应该想这可真不错,如果明天干不完,至少不用被拖出去勒死;比如我正在挨manager(经理,在“四大”是工作五年以上的资深员工)的骂,就得想至少他不会动手抽我或者把我拖下去灌辣椒水;我tie(核对)数tie不上,就得想幸亏这家客户不是安然,数字tie不上也不用担心要坐牢……

总体来说,这是个没有脑神经的人想出来的馊点子。客观地评价,乃是一种靠不断降低自我心理底线来欺骗自己的方法。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句话,我还能想象说这话的人得意洋洋的样子。这是一句很没出息的话,只要你不是惨绝人寰地倒霉,那就都可以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东西。——但是上进心也就越磨越薄啦。

我毕业经年,被“四大”中的两家也摧残经年,做了很多至今心有余悸、掌心冒汗的项目,但还是乐呵呵地活着,没有被逼得去寻短见。我想那是因为在这些堪称苦难的坎坷中,我增长了很多值得宝贝一生的见识,结识了很多久而弥新的朋友,遭遇了很多永生难忘的事情,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坚强。这可能才是我上下求索的,于苦中千回百转求得的乐,也才能赚我一天天活下去。

前两天看党史,忽然想到其实我的这些坎坷历程和我军伟大的三大战役非常相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项目,恰恰也发生在三大战役展开的地域。我拉拉杂杂地把它们记录下来,觉得这么多年,我就像百万雄师里的平凡一兵,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成长,孜孜矻矻与领导战斗,与客户战斗,与自己战斗。

我的“三大战役”记载的顺序,可能与历史上发生的时间顺序不太相同,那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没有那样巧合的事情。

一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一)入关

这里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历史时期我的个人背景。

那个时候我很想从“四大”跳出来,迫切的心情有如我当初想进去(由此可见“四大”和围城也有同工之妙)。为什么想离开我不想谈了,后来长大了再回过头来看,就觉得自己当时幼稚无比。隐忍,绝对算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要素之一,可惜那个时候我书生意气,并不懂人生。心里觉得只有像楚留香一样多姿多彩地活着才能叫生活。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安心守住,从容以对,像福贵一样活着也叫生活。

(PS:福贵,余华小说《活着》的主人公。我坚持认为余华的《活着》是仅次于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的一部小说,文字有力,节奏感很强。好书好书。我小的时候不会看书,后来看出了一点门道。很多好的作家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像是书法家练出了自己的笔体,熟悉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余华有自己的风格,王朔有自己的风格,王小波有自己的风格,金庸也有自己的风格。你看我现在学王小波,所以我本人就没什么风格。但是刚起步的年轻人总得学点谁,就像金庸也可以学《红楼梦》和还珠楼主,古龙也可以学日本推理小说。这样的做法好比踩着巨人的肩头,可以培养自信,但是笔法成熟了的时候,最好还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老是学师傅的样子,连不好的地方也学,显得很没出息。)

当时我的家乡可供我选择的机会并不多。投了一圈简历之后,心里还是很茫然。其实我的要求并不算高,唯一的一个想法,就是可以找一份能够知道自己每天都要干什么的工作。我自视很高,无法容忍每天无所事事,要用发传真来打发时间。(我曾创下的一天之内发送387份传真的纪录,应该没人打破吧?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影帝”。)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著名的跨国公司,名字就不说啦,假定它叫作“火车驴拉”吧。我当时申请的工作岗位叫“AP accountant(应付账款会计)”,就是少爷稍后赢得的那个职位。干什么的我已经解释过啦。其实当时自己很清楚这个职位有多boring(烦,无趣),但是心里的想法是,至少我不会再像木头一样闲着。你看“闲”字的结构很有道理,D记是一扇金光闪闪的大门,我就是那根傻头傻脑的木头。

第一轮面试的时候,我竟然尴尬地碰到了以前的一个同事。我当时非常悲愤,觉得这家公司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简直没有脑神经,每天做人事却一点人事都不懂。更加尴尬的是,我们这一群候选人都坐在一个会议室里等待面试。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我们面面相觑,相信心中都在读秒。直至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那个同事当时已经离职,而我还在职,她任何大嘴巴的行为都可能给我带来悲惨的结局。

终于叫到我了,我长长舒了一口气,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名字如此好听。当时就暗暗下决心,再也不来这个倒霉公司了。如你们所知,后来我背叛了自己的决心。

面试我的是一男一女两个经理,英语说得都不错,问的无非都是一些常规的问题。后来我进了公司,有好奇的同事问我是谁“面”进来的,当他们获知是谁之后全都又惊又佩,说从那个男经理手上活着走进公司的男生简直凤毛麟角。面试的时候我就看出他是一个聪明又骄傲的人,同时也觉得他犀利的目光令人不快。

几天之后,面试时遇到的那位前同事给我打来电话,说她面试完还没走出该公司大门就已经被录取了。我理解她的这个电话是善意的关心,所以我强忍住心中不断翻涌的酸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宽宏大量。祝福她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但后来的事情峰回路转,两天之后,“火车驴拉”的人力资源部门打来电话,说我申请的那个部门的部门经理要见我。

(二)短兵

我走进部门经理的屋子时,顺便看了看她门上的铭牌,按照中国人说文解字的习惯,这是一个很吉祥的名字。我看了有点振奋,步伐都轻盈起来,觉得这是抬头见喜的好兆头,也许预示着好运。后来长大了才明白,世上的很多事情都如同这块铭牌一样,看上去是能让你振奋,觉得会有好事发生,但事实是,好事也许确实会发生,只不过是别人的好事,与你无关。

在面试我的全过程中,那位经理始终面无表情,一张脸上只看到嘴唇在动,这幅画面让我明白,原来世界上最恐怖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她提问的问题倒都不难,只是到了最后,忽然转过她的电脑,打开了一个excel文件,恶狠狠地问我函数公式熟不熟。这个时候我赔笑都已经陪得脸抽筋了,于是没好气地回答:很熟。心下里想,决不能给“四大”丢了脸,她要是再继续逼问我,让我演示一二,我大不了也恶狠狠地回答:“熟,但是不告诉你。”然后愤然起身,潇洒无比地走出房间。当然,日后当我看到K记的兄弟姐妹前来审计,每个人都可以把excel使得出神入化,心里越发佩服比尔·盖茨——这么简单的一个小表,却能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真是高科技啊。

当然,如果我们经理当时没有考问我excel的用法,而是复印机和传真机的346种用法,我则可以从容以对,侃侃而谈——不用那样心情忐忑、无比心虚地盘算如何应答。

不料此女看到我强硬的态度,反倒没有再问下去。只是冷冷地让我回去等消息——这是那天上午我听到的最美妙的一句话。我决定忘掉这个吉祥的名字,回去继续钻研复印机的第347种用法,成为实至名归的“影帝”。

后来如你所知,我第二次背叛了自己的决心——写到这里,我要抒发一点人生感悟。我不是共产党员,也不太相信具体存在的鬼神,但是我相信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左右着你的命运。当时你作出决定的时候,也许只是受潜意识的感召,但是若干年过去,沧海变了桑田,你回头再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别别扭扭,勉为其难的决定其实是为了下一件事情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开始。

这一等,又是几天,就在我快要钻研出复印机的第347种用法的时候,“火车驴拉”的人力资源部门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们的老大——一个印度男觉得我还不错,想见我一面。这个时候我人性中的劣根性展现了出来,按照我大学时的习惯,此刻我应该抖抖衣襟,仰天大笑,对那个该死的人事男吼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然后迅速挂掉电话。

但由于我没能研究出复印机的第347种用法,所以还是屈服了。我态度谦卑地接受了面试的预约。挂掉电话的一刹那,我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一阵悲哀涌上心头,因为我知道,我就这样没出息地长大了。

印度男的态度比吉祥女(我们的部门经理,以后就叫她吉祥女好了)好一万多倍,但是那也没用,因为我基本上听不太懂他在讲什么——尽管他一上来就强调他说的是英语。早先在D记的时候听日本人讲英语,心里很悲愤,暗想这也讲得太他妈的难听了。但听了印度男的英语,忽然觉得,日本人讲的虽然难听,但至少还是英语,可这位先生说了半天,只能让我越来越困惑。

后来的事情如我所说的那样水到渠成了。印度男跟我讲了半天,就把offer给我了,不做AP(应付账款),而是跟着他做一个历时一年的项目。那个项目的名字当时就没听懂,只听得他问我:“Did you know….Act?”我当然微笑点头,心里却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点头承认自己知道的是个什么东西。

后来终于知道了,这个名字一直伴随我加入K记和离开K记,这个项目的简称叫作“SOX”,通俗的全名叫“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遵循性审计”。

(三)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