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5节落第而对抗朝廷,自致富贵的书生名录
中国历史上落第的人多之又多,因此反抗社会的大有人在。仅宋朝就有一摞名单。落第者既不能加入宋朝政权以至于“富贵”,就免不了背叛朝廷,以其他方式“自致富贵”了。这个道理,小说《水浒传》中的王伦说得最明白:
王伦动问了一回,蓦地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宋代因为落第而叛逆朝廷的事件众多,一类是谋逆,即自建游民武装,试图与朝廷争夺政权。
区希范反宋
庆历四年(1044年),落第者区希范反宋。区希范是宋代环州思恩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宋史》卷四百五十《蛮夷》载,他读书中过进士,希望得到录用做官,没有如愿,心怀怨气。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便在环州率众起义,并声称,如果能够占领广西,要建“大唐国”,择言建坛祭天。朝廷下诏,悬赏捉拿区希范等,立功者可“赐袍带、钱三十万、盐千斤”。第二年,广西转运使杜杞率军平叛。杜杞最开始发檄文,劝谕叛乱者自新。此举无果后,又派人前往劝谕,仍然无效。于是杜杞率军进攻,杀戮头领,释放了羸病、被胁持、或非因败而降者百余人。最后杜杞又抓获区希范,并处以极刑,并将被剁成肉酱的区希范的尸体留给当地少数民族,以儆效尤。
孔直温反宋
庆历五年(1045年),落第者孔直温反宋。孔直温是徐州(今属江苏)人,曾为举子,与石介、孙复有书信来往。庆历五年(1045年),孔直温等“挟妖法,诱军士为变”,被当地人告密,被捕就诛。朝廷在搜孔直温家时,发现孔直温与石介、孙复等人的书信。当时的国子直讲孙复因此被贬。石介已于当年七月去世,而石介的政敌夏竦试图利用此事报复石介,并倾轧富弼,于是称石介其实并未去世,而是受富弼指使,暗中与契丹接头,企图谋反,并以富弼为内应。于是当年十一月朝廷下诏调查石介的死亡。后来这件事被查清楚,与富弼无关。
李敦仁反宋
建炎年间(1127~1130年),落第者李敦仁反宋。虔州人李敦仁本是个品行不好的落第进士。一次李敦仁听他父亲说,他家的祖坟风水特别好,“四十年后,当有出侯王者”。李敦仁就因为这句话蠢蠢欲动。社会不安,李敦仁以讨伐杨勍为名地,聚众数万人起兵,不久又受朝廷招安,为承节郎,与其弟李世雄一起隶属于江西兵马副都监李山军中。建炎四年(1130年),李山派遣李敦仁往虔化军镇压叛乱。然而李敦仁趁此机会叛宋,重新聚数万人。到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李敦仁在抚州崇仁县一带,胁迫当地民众加入他的反宋军队,并攻破江西四县。朝廷于是派遣江淮路招讨使张俊平叛,后又有宋军刘仅、陈皓、刘僅等参与进攻李敦仁军,进剿有赢有输,李敦仁仍然十分猖獗。朝廷派遣安抚大司统制郝晸、颜孝恭,各率所部军马,前往建昌军围剿,终于大败李敦仁军,但并没有剿灭这支叛军。绍兴二年(1132年),李敦仁再次投降朝廷。三月,李敦仁“补正修武郎、阁门祇候”,其徒38人皆授官,分隶张俊军中。
张元、吴昊叛宋
落第者背叛朝廷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叛国,即加入到与宋朝敌对的政权中。宋代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景祐年间(1034~1037年),落第者张元、吴昊叛往西夏,使得宋朝西北边境立马升温。“元”、“昊”是他们叛国后自己取的名字,他们原来的名字不得而知。
张元与吴昊,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早早就中了进士,之后的阅历使得他们长于策论,但累举不第,困顿场屋,做不了大事,施展不了抱负,不能攀登上“官”这个阶层。于是他们就想到投靠急需人才,重视人才,已经招纳了不少中原人才的李元昊。
史书上记载的张元、吴昊投奔李元昊的过程富于戏剧性。古话说:“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张吴二人对西夏并不熟悉,到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后,见不到李元昊,便想出了弄点动静以自荐的主意,他们于酒楼墙壁上写下了“张元、吴昊饮此”,这就犯了李元昊的名讳,被西夏兵丁抓获,很快就报告了李元昊。李元昊问张、吴为什么敢犯他的名讳,张、吴二人就往他的痛处痒处说:“姓尚不理会,乃理会名耶!”意思就是:你元昊给宋朝上表时还用的宋朝所赐的赵姓,骨子里还是臣子情节,你还在乎名讳。李元昊看出了二人的来意,以礼相待,“尊宠用事”,授以要职。张、吴二人便成了李元昊的要臣重臣,为西夏国尽其所能,竭诚奉献,做了许多事情。
徐百祥叛宋
熙宁年间(1068~1077年),又有徐百祥叛往交趾。此前朝廷图谋进攻交趾,“起、彝作战船,团结洞丁以为保甲,结阵图,使依此教战,诸洞骚然。土人执交趾图以言攻取之策者,不可胜数”。这时岭南士人徐百祥,因为屡举进士而不中,便于熙宁六年(1073年),向交趾寄书,愿意作为内应。于是交趾入侵宋境,攻陷钦州、廉州、雍州三地。但是徐百祥没有参与其中,而是返归宋朝。谁知道徐百祥还因此得福,他与邕州经略安抚使有亲,后来石鉴向朝廷奏称:交趾的军队曾从邕州驱使当地的民众几千人,徐百祥曾募数十人追赶交趾,“所斩获亦数十级,于是所略去老小因得乗间脱免者至七百余人”。徐百祥因此而被授予官职。后来朝廷命宣徽使郭逵讨伐交趾,交趾请降,并称:“我本不入寇,中国人呼我耳。”并将徐百祥通交趾的书信交给了郭逵。郭逵将此事转交给广西转运使调查审理,徐百祥畏罪自杀。
落第者背叛宋朝,历代都有,在宋代尤为严重,因此这种现象令朝廷十分担忧的。富弼、苏轼都曾就此事上书朝廷。面对落第者不能加入朝廷“致富贵”而背叛的局面,朝廷也只好扩大“共保富贵”的范围,想方设法将具有政治威胁的落第者纳入自己的政权中,以避开祸患。由此,宋代才会出现“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情况。用朱熹的话说:“今日学校科举不成法。上之人分明以贼盗遇士,士亦分明以盗贼自处,动不动便鼓噪作闹,以相迫胁,非盗贼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