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788600000299

第299章 文化传承,有几多谬误3

汉谟拉比法典之谜

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成文法典。然而,它在战乱中几经周转、失踪、被损、重现的离奇流传经历,也引发了人们心中许多的疑问。

1901年12月,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惊喜还没有结束,几天以后又有两块玄武石出土。这三块拼合起来,刚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石碑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正面上方刻着两个人的浮雕像:坐着的太阳神光芒四射,头戴螺旋形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把象征王权的短杖交给立在他前面、正在祷告的国王,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用楔形文字垂直书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即位后,为加强奴隶制国家的中央集权,颁布了这一法典,标志着奴隶制集权的繁盛。公元前1163年埃兰人攻占巴比伦之后,把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碑作为战利品搬回到了苏撒,埃兰王国后来被波斯所灭。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又把波斯帝国的首都定在苏撒,这个石碑法典重又回到波斯人手中。

汉谟拉比颁布这部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确切时间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拟,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后。

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结尾三部分。序言很大程度上都在神化、美化汉谟拉比。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借贷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这一点在法典中得到了体现。此外,自由民之间分为有权者阿维鲁和半有权者穆什根努两个等级。阿维鲁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权;穆什根努原意可能是“礼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结尾部分除继续吹捧汉谟拉比外,还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

汉谟拉比法典一方面使阿摩利人的习惯法成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两河流域固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与伊新﹒拉尔沙时代城邦立法的成果。不过,它主要还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社会,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

在石碑被“验明正身”之后,人们又出现了新的疑惑:发掘出来的圆柱正面7栏的文字怎么被磨光了呢?据史料记载,埃兰国王攻克了巴比伦后,自感成就非凡,不甘身死名逝,于是打算在这巨大的圆柱石碑正面上刻上自己的丰功伟绩。可是,毁去上面的字迹后并没刻上新字,这就不知为何了。古巴比伦的辉煌早已成了过眼云烟,传世之作《汉谟拉比法典》也任由后人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