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7891300000012

第12章 父亲应该做什么(2)

作为父亲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小时候总喜欢和自已在一起玩,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孩子也是喜欢牵着自己的衣服,藏在自己身后。当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孩子会拿给自己,用清脆的小嗓音说:“爸爸帮我解决。”这些都是孩子对父亲的依赖和感受。

在孩子的生命之初,甚至在孩子的一生中,父亲都是不可取代的坚强的依靠,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面临困境时,父亲要站在孩子的身边,坚定地告诉他:“有爸爸在。”这对于孩子走出困境是至关重要的力量。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大人物,他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在20世纪的艺术史上有着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就是西班牙着名的艺术大师——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l一1973)。

虽然毕加索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创造奇迹,但在他的童年时期,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如果没有他的父亲给予他坚强的支持,相信我们的艺术史上将缺少这样一颗璀璨惊人的巨星。

毕加索的艺术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赢得了人们的惊叹,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赞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在学习上却一再遭受重创,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无法达到世俗对于一个好学生的要求。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而那枯燥无味的算术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天书,是他怎么都搞不懂的。

在艺术的海洋里游刃有余的毕加索,在数学的天地里可谓处处碰壁。面对自己让人绝望的数学成绩,他无奈地对父亲说:

“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由于在数学上的一窍不通,他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不仅同学们拿他取乐,就连老师也是绝望至极,他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听到毕加索在学校的情况,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甚至落井下石地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如果以成绩来衡量的话,毕加索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而连他那在艺术上的天分都可以成为他的一种耻辱。

这些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对毕加索而言是从没有过的巨大的困境,他那幼小的心灵也在承受着超乎寻常的打击。这时候毕加索的父亲为孩子的成长给予了最坚定的支持,他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这无疑为毕加索走出这无边的困境打了一针强心剂,他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默默地寻回着散落了一地的自信。

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天赋使然,毕加索毫不费力就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但是,毕加索在绘画上的不断进步并不能抵挡世俗的攻击,嘲讽和捉弄却愈加猛烈,好不容易树立起的自信在众人的进攻下瞬间土崩瓦解,毕加索脆弱的心灵又蒙上了阴影,他变得不爱说话了,更不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只活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快乐。

快乐。

心灵上的伤害让毕加索产生了对上学的畏惧,他已经没有勇气来面对这些冷嘲热讽。这个时候,父亲再次发挥了他巨大的作用,他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一到教室,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放在课桌上。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支柱,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无法继续生活,以至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父亲成了他全部的力量和勇气。

正是源于父亲的坚定和鼓励,小毕加索才终于突破了这些困难,站在了艺术殿堂的宝座之上。作为“坏学生”,在学校被关进只有冰冷的板凳和空空的墙壁的禁闭室已成了毕加索的必修课,可是毕加索却自得其乐,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代艺术宗师。早期他的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1915年至1920年期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这些丰硕的成果与父亲在冷嘲热讽中给予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很难想象,如果毕加索的父亲也像众人那样,无法欣赏和理解孩子的天赋,那我们的世界将失去很多绚烂的色彩,艺术也将失色。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张继在科举落榜以后回家的路上,深有感慨的作品。

如今事过境迁,当年的状元有谁还记得?只有落榜的张继因为生命的感慨而时时被人记起。

不要因为某一个方面的不足就对孩子全盘否定。不能说因为毕加索算不出数学就否认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也不能因为张继科举落榜就否认《枫桥夜泊》的艺术地位。要学会欣赏一个人的长处,不要一叶障目,在孩子“四面楚歌”的困境里多给孩子以支持和帮助,让他可以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家长们太容易因为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的能力,这恐怕是失之偏颇的。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就否定孩子的一切兴趣和能力,那么无疑你在抹杀将来的艺术家或者是作家。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赏识自己的孩子,也不是容忍孩子一错再错的缺点,也不是盲目地溺爱,这样的态度只会增加孩子的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我们赏识孩子,要客观而正确,优点要鼓励,缺点要指出,并督促改正。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弱点,而我们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非但不能帮助孩子,还要恨铁不成钢地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善意提醒:

父亲应该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赖的角色,全世界都可以嘲笑讥讽他,都可以遗弃他,而作为父亲的你却不能,只有你能给他信心和勇气,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这才是一个正真合格的父亲,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做孩子坚强的后盾,给孩子自由飞翔的天空。

四、做孩子的玩伴玩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孩子天生就是玩的行家,只要给他玩的空间,他就能玩出很多的名堂,甚至玩出一个“天才”

来。记得有一个被所有人都做烂了的题目:一个正方形的桌子,砍去了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还有5个角。我小时侯也是被这样教育的,然而等长大后,竟意外地听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被一个小孩子颠覆了。这个小男孩儿玩剪纸的时候发现,一块正方形的纸片被剪去一个角,可能是5个角,也可能是3个或者4个。这就是玩出的天才。

但是事与愿违,父亲们总是承担着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养家糊口,责任重大,因为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很多父亲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赚够钱,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创造条件,打好物质基础,至于眼下欠孩子一点陪伴的时间,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再给孩子补上。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你是否想过,你现在欠孩子的时间以后能补得回吗?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重复的,·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很可能就没有办法挽回。当孩子需要与你交流时,很多父亲会以事情太多而拒绝,心情不好甚至会施以棒喝,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因为,常遭到拒绝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变得性情孤僻,性格内向,严重的会患上抑郁症。孩子想要倾诉的欲望被父亲强行制止,这也往往是造成孩子逆反、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父亲,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孩子的玩乐也太小儿科,回家让孩子吃好睡好就行了。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其实玩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和途径,孩子不仅能在玩中学习很多能力,而且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是单靠丰富的物质生活就能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慰藉以及游戏玩乐。

如果父亲们肯抽出时间来陪孩子玩,其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1875),世界闻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他创作出的童话故事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不论孩子还是成人,而他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玩出来的。

安徒生出生在欧登赛城的贫民窟,父亲是一名鞋匠,但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每天修鞋虽然很累,但他并没有忽略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干完活后,领着安徒生去散步,一边走在小路上,一边给他讲欧登王城堡的故事,讲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头,讲那些穷苦人的故事。安徒生总是仰着脖子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父亲那些或者有趣或者凄惨的故事,并为他们高兴和难过。父亲讲的故事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兴趣。这为安徒生后来的童话写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