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7891800000017

第17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

新课是在韩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开始的,这一读可以实现以下四个目的:第一,展现诗人艾青之情感;第二,表现读者对这份情感的理解;第三,表达读者对这首诗的喜爱。通过这三点达到第四个目的,即触动学生之心。韩老师没有说这首诗有多么好,这首诗怎么怎么是艾青的代表作,现代诗的经典,但同学完全可以通过这一读,领略到《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感人心灵的艺术魅力。这是一种强大的、能使人泪流满面的力量。这种力量拉近了诗人与学生之心,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心。进一步地体验诗中的情感,进一步的与老师同学交流这一情感的体验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接下来,便是帮助学生进行诗歌情感的把握,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诗歌的情感把握表达出来。

通过读,在不断的情感把握与情感交流中,学生理解了诗人,理解了大堰河的苦难,理解了大堰河的伟大与高贵,理解了诗人情感之真挚,也看到了老师同学心灵之美好。

学生没有从韩老师那里得到大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堰河的形象有什么意义等总结性的文字,但通过这节课,一定有学生懂得了对伟大的情感应该予以赞美,对苦难的生命应该学会关怀。

在高中新教材说明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韩老师这节课很好的展现了这一语文教学的理念,并实现了这一教学效果。

韩老师这节课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生命体验的过程。一方面,体验教材文本所蕴藏的生命价值、生命意义;一方面,体验师生彼此生命的各种姿态。这样学生就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而且是和教师一起经历一段生命情感体验的伙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的平等。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能摆脱传统世俗的社会角色的规定,才会有激情的飞扬,无所顾忌、心府无碍的倾诉,才能经验自我、经验众人,创造出体现生命本真的诗意课堂,使学生的人文生命在充满了平等气息、文化内涵、诗意荡漾的语文课堂尽情地生长绽放。

在体验中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应该是师生的交流、同学间的交流、师生与文本内涵、作家生命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关怀,学会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关怀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存在。一句话,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打造出类拔萃的语言表述

语言既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在教育方面又是教育者向受教育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语言表达像一把锤子向门上砸去一样,只能在门上留下累累伤痕,让学生心灵受到创伤;有些教师的语言又像不着边际的耳边风,学生听了不入耳,更难入心了。这类教师实际上不适宜在教育战线工作,他们这样的语言长久下去只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压抑。优秀教师的语言则应该像一把金钥匙一样,一下子就可以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请看下面两则案例。

例1:某校五年级学生王庆平原来非常调皮并且经常干坏事,有一段时间在老师及家长双方的教育帮助下,表现有所好转,学习上进心增强。有一天,他看到学校刚栽的树苗正缺水,便利用课间时间到学校食堂拿水桶准备挑水给树苗灌水。一不小心扁担头撞在窗户玻璃上,“哗啦”一声,把窗户玻璃打破了。司务人员将他送到办公室熊老师那里处理。熊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训斥,“生就的眉毛长成的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三天未管到老病就复发,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说完让他回家拿5元钱来赔偿。王庆平被骂得面红耳赤,脸上火辣辣的,当即回教室,背起书包回家,一连几天不来上学。

例2:农村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王××和陈××被通知到省城参加某项竞赛。这两个学生都是农村乡里伢。当他们得到通知后,两个学生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他们能够有机会到省城参加竞赛,可以开开眼界;担忧的是他们是农村的孩子,在参赛过程中,怎能赛得过城里学生?怎能赛得过高二高三的学生。两位学生的面部表情被周老师觉察后,周老师看出了这两个参赛学生担忧的心理活动,于是当晚找两个学生谈话,对他们说:“你们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常常与花草打交道,但谁能说出一种不开花的草?”两位学生陷入了沉思,最后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

周老师笑着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有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间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也是一种草。”

评例1:小学学生王庆平在做好事的过程中由于一时的过失无意将教室玻璃打破。按理说只要提醒他今后做事小心注意就可以了,为师者无需大动肝火。而熊老师在不作任何调查的前提下,滥用教师权力,用讽刺、挖苦、罚款的手段,一发自己的私愤,二惩学生的过失,使学生心里因高度恐惧,因蒙冤逆反,继而产生不上学的行为,给社会增添负担。

评例2:面对两位学生参赛的不自信,周老师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把每个人比喻成草,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所以每个人也都是花。然后进一步引申,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从学生实际入手来说明道理,学生易于接受,并留有余韵让学生回味无穷。周老师打消了学生的思想顾虑,让两个学生高兴、轻松、自信上阵,结果两名同学都获得了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两位学生的人生从此也拥有了自信。

那么,该如何锤炼我们的语言表述?

首先,训练自己的声音。

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你可以用录音机录制一节自己的课,自我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声音。

1.语调。是否抑扬顿挫?你的教学语言是否充满激情?要知道,平淡乏味的语调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声调。是否太尖、太低或声音嘶哑?高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让学生感到头痛和烦躁甚至反感。你可以把力气集中在嗓子眼上,要学会运用腹部和胸腔的力量。

3.音量。是否音量太大或太小?太大的声音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太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教师在教室里上课,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扩音器,因为扩音器容易产生噪音。

4.语速。是否太快或太慢?语速太快,容易使学生听不明白,难以发挥“听觉记忆”的效果;太慢了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5.停顿。讲课时是否留下了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语言的重点是否突出?适当的停顿是必要的,停顿能够突出重点,引起注意,激发思考。

6.发音。教学中是否有过多的重复语或口头禅?是否有发音或读音错误?是否有不文明的脏话?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发音准确,避免口头禅。

其次,不要总让你的舌头跑在脑袋的前面。

古希腊哲学家奇伦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愚蠢总是在舌头跑得比头脑还快时产生的”。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真正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语言,应该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在师生交往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说什么、怎样说,应该有个基本的框架性的设计。平庸的语言,缺少妙趣横生、妙语连珠,不能吸引学生;平淡的语言,缺乏卓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不能感染学生。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学术报告之所以往往能够吸引听众,主要是因为他在传达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同时不失语言的华丽和诗意。

语言及其表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品位的一种体现方式。低下的教学质量总是与教师拙劣的语言及其表达相关联的。影响教师语言魅力的因素除了上述的语言以外,更重要的因素是语言内容本体和语言表达方式。

教师的语言内容本体的第一个成分是“理”。“理”一方面是指有知识主题,或思想主题,或原理主题;另一方面是指有逻辑和思维方式。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信息首先需要做到体系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围绕主题,呈现出知识的结构。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智慧,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思想品德观念的教育,务必要体现知识的主题特征。再者,教师的语言本体内容应包含清晰的逻辑和明确的思维方式。具有清晰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明白知识主体的内在哲理或知识内容本身,以己昏昏,难以使人昭昭。渗透分析与综合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凸现“理”的重要性,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教师语言中的“理”,就是思想,是思想的表达和对学生思想的启迪。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充实的就是思想的表达,特别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或知识理解的独特意义的阐释。学生听老师讲一节课,如果他们没有产生一点儿想法,或者仅仅是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的表层符号理解,可以说,这种教学是非常浅薄可怕的。

教师语言本体的第二个成分是“情”。“情”一方面是指有情景、情节、情感的表达,即所谓“寓理于情”;另一方面是指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富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讲授法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方法,讲授法又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四种形式,如果教师讲授的语言内容本体只有“理”而没有“情”,这种讲授就仅仅是枯燥的推导了。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有一次,我充当某校举办的教师优质课竞赛的评委,评委们对一位语文教师的课的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有的评委说这是一节优质课,因为这位教师的教学重点突出、双基落实、结构紧凑、方法得当,是一堂规范严谨的语文课;有的评委说这不是一节优质课,因为他的课堂讲授缺少一个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情感的表达。我觉得缺乏情感冲击力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课。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够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暗示。电影《春风化雨》中的文学教师在课堂上无拘无束、收放自如、蕴涵思想引领,激情洋溢、豪情万丈甚至几乎亢奋的语言表达,给他的学生以无穷的感召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讲授的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层次清晰,如果去掉了情景、情节、情感,教师的讲授语言是难以吸引学生,也更难以明理的。教师的讲授要做到生动形象,就必须在“理”中渗透事实或案例。

教师语言表达方式足语言内容的载体。我们说一个教师的表达能力强,一方面是指语言内容的精彩和华丽,另一方面是指语言形式的感染力。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语气合理、张弛有度,是教师语言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

另外,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不仅是一个语言的表达者,也是一个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师生语言沟通价值无限。对教师而言,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师生交流的基本条件。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对学生施加喋喋不休、狂轰滥炸的语言影响,并不一定能够达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要有“语言的沉默”。

倾听学生的理解、观点、思路或构想,或者倾听学生心灵的困惑、学习上的感悟,甚至他们人生旅程上稍显幼稚的人生感悟,是师生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适当留给学生自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机会,听听学生是怎样理解教学内容的,是怎样看待一些关键问题的,从而判断他们理解了多少,哪些没有理解,哪些方面有创见。千万要注意:教师的嘴不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脑袋也不是知识的“水桶”。

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一根舌头和两只耳朵,为的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真诚的言说与虚心的倾听,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不仅意味着对学生的关注、关心与关爱,而且表示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接受。一个善于倾听学生的教师,必定是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的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和指导,首先便是倾听学生的体悟。

总之,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的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严密;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教师应努力打造出类拔萃的语言表述。

妙用课堂冲突,创建沟通的课堂

课堂中发生师生冲突是常有的事,它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冲突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师生怎样对待和处理课堂上的冲突:处理得好,冲突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既能暴露课堂上比较隐蔽的问题,又有助于加强课堂沟通,建立良好的整合师生冲突的机制;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课堂上的师生冲突更加恶化,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对教师、学生、学校甚至社会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

当师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和转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时,冲突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它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消极的对抗性的师生冲突容易造成师生对立情绪,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第三,师生冲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比如教师对师生冲突处理不当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等。近年来有许多关于教师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云南一老师因体罚学生致死被捕》、《中国教育又一悲剧:被体罚学生患了脑衰》、《一男生曾遭体罚,课堂上用铁棒打伤老师头部》、《教师体罚学生致其精神病,受害学生获赔31万元》……很多都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处理师生冲突所造成的。我们先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吗?“你看不起我不让我读,我还不想读呢”。从那以后,我对朗读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连语文课也不愿意上了。

案例二:

小五年级的奇奇(化名)前一段时间所经历的痛苦,是很多当过学生的人曾经遇到过的——这位小姑娘沮丧地认为:老师不喜欢她,所以给她“小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