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7891800000003

第3章 成为高素质的农村教师(3)

她是这样写的:

五一长假从外地旅游回来,在学校住校的十几个学生(他们因为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成了留守儿童,所以学校安排他们住校)都跑来问我:“老师,你有没有看过《十八岁的天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幸好,不经意间,看过一两集,对里面那酷酷的老师和那帮让人气、让人喜的学生还有些印象。听说我看过,他们满脸的欢喜,“老师,你也做古老师那样的老师!”绕了个大圈,提出了他们的最终目的。

你也做古老师那样的老师!古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呢?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喜欢他呢?带着这些疑惑,我完整地看了一遍《十八岁的天空》,终于了解了古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也让我从中受到了启发。

电视剧中的古老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或者换句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更受学生(包括留守学生)欢迎?

看过那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剧中的古老师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八个字:平等、尊重、理解、沟通。

一、师生平等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不能相提并论。但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更能取得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这样的老师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一个得不到学生认可的老师,我想是失败的,更是可悲的。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和自己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摆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知识经济、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育将被赋予全新的理念,学校的服务职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将实现由不平等或者不够平等向比较平等或者平等转化。平等的师生关系符合人性,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参与学习,大胆探究科学知识。如果师生间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不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就会畏首畏尾——畏惧教师,畏惧书本,畏惧权威,就会想说的不敢说,想做的不敢做。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信的,你是可倾诉的,首要的就是让学生觉得你们是平等的。

二、尊重学生

21世纪是人类继续发展、人性复归的世纪,相互尊重也应是21世纪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不存在卑尊关系,人格各自独立。学生一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及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电视剧中的古老师就充分地尊重学生,他从不对学生的事横加干涉。当然,不干涉不代表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有方法的管,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来管。

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随便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课堂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相同的关注,不能让某些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产生“我被冷落”、“老师不喜欢我”的感觉。

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面对复杂的学生,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有智力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特别是对于留守学生中的后进生,教师更应该正视这个现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留守后进生”,用事实来教育学生。

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是对学生的赞美、支持;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是对学生的安慰、鼓励。尊重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三、理解学生

《十八岁的天空》中,有一段情节,让人印象特别深。有老师没收了一盘影碟,是“薄荷红茶”的专辑,被弄丢了。但古老师不知道“薄荷红茶”是什么,在家里,用薄荷和红茶调制了半天,给那情绪低落的学生送去,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学生对老师的怨恨烟消云散。更让人感动的是他把“薄荷红茶”请到了学校,现场表演。举这个例子,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学古老师的做法,而是学古老师的态度,理解学生。

小小的年纪,又远离父母,他们容易躁动,容易愤怒,容易被诱惑,更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我们还要理解学生,粗暴的干涉和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任何作用,用你的关心、爱心,去尊重、理解学生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善于沟通

善于与学生沟通对中学生教育尤为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开始走向成熟,开始主张个性,宣扬“我长大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很多的困惑,很多的不解,却又不便与人述说。作为老师,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与学生沟通。

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谈心,坐下来面对面地谈,开诚布公地谈;可以是交流,通过日记、周记的方式向老师倾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前三点,信任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有位老师讲过:

曾经跟一位中学生说起,我教三个班,一个班是我会唱歌给他们听,一个是他们会唱歌给我听,还有一个班是我既不唱给他们听,他们也不唱给我听。那学生马上说:“那第三个班的学生肯定不喜欢你。”我问为什么。她说:“只要是老师唱的,再难听,我们都会觉得很好听。只要那老师会唱歌,我们就会喜欢他。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细细一想,事实确是如此。

此外,老师要多接触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社会的流行趋势,避免与学生没有共同话题,让学生觉得你与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有不可跨越的“代沟”。做到这几点,相信你会成为学生们都欢迎的老师。

班主任——特殊的身份要起到特殊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在当前对农村学生的教育中呢?

班主任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下面这个案例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你的变化真让人欣慰;我们为你的觉醒而高兴;更为你的发奋而欣喜;‘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你能成为真正的金子,想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这是留守守儿童小伟读九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给他的评语。

小伟能赢来所有任课教师的肯定与赞誉,着实不易。想当年,他可是一个教师不想提更不想见的“双差生”——表现差、成绩差。

刚进初中时,作为班主任,我就把他找到我办公室来,说:“你父亲到外地打工去了,好赚钱供你读书,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自觉、努力,好让你父亲放心;而我也会对你严格要求,这是对你外出打工的父亲负责,同时也是对你本人负责。至于生活上有什么不便,可以随时跟我或跟徐老师说,我们尽可能的为你提供便利。”说这番话主要是想跟他在感情上沟通一下,便于我日后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告诉他,除了家庭,还有学校、老师在关心着他。

可没想到,开学新鲜劲一过,他就到校不学习,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脾气又暴躁,动不动就是用拳头跟同学“说话”,缺乏自制力……

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就提醒他要专心,他可好,不但不改,还瞪大眼睛,反问道:“我怎么啦?”

不交作业,认真负责的任课老师就进教室去找他,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怎么跟他过不去。老师请他到办公室去说清楚,他却端坐着不动。逼急了,他就说我不读了,你管我?僵持不下,任课老师只好转身跑来跟我们说:“小伟,我管不了。”

我们就只好亲自出马将他请出来,耐心地剖析给他听:“你不交作业,老师找你是对你负责,我们农村里有俗话叫‘坏犁尖不坏犁臂’,不知你可懂?若是对你不闻不问,是老师工作失职,学校还要找他……”

而有时,我还是刚坐下来,就有学生哭着进来:“小伟他打我……”

唉,那时,我这个班主任简直就成了“灭火剂”,到处扑火。徐老师呢,就多方做工作。

教师的方法一简单,他小伟就索性与你对立;教师的性情温和,他就目中无人,无法无天,不把你当老师。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做工作,并多次打电话将他母亲请到学校来,结果是母亲说一句,他就回三句,根本不济事。

由此,我们知道靠家庭不管用,还得我们老师自己来。

为此,我们要求老师首先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会冷静,遇事冷处理,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发生问题不大声、也不呵斥,而要以他的亲人、朋友、长者的身份帮助他、引导他、鼓励他、关爱他,让他知道,学校的老师始终在帮助他。

二是寻找转变良机。在一次周记中,他写到他和他的堂哥感情很好,也很谈得来,说堂哥正在读高中,希望他今后也能继续升学;而他居然也答应了堂哥。看了这篇周记,我和徐老师都很兴奋,知道他还有上进心,也有了努力的目标。我们就乘势告诉他,如今的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社会在进步,你也应该进步;并和他一起分析怎么把文化课赶上来,薄弱的学科又怎么补。

“——语文我帮你,英语徐老师说过有求必应,数学我带你去找陈老师。”我说到陈老师时,他显然有点不好意思,我知道他以前跟陈老师有些“过节”:陈老师抓他学习,他认为是在找他“碴子”。见他不好意思,我就说你跟我来。其实,数学陈老师一直很关心他,一直想把他拽上来,见我说明来意,陈老师二话不说,立马就应承了,说以后每天中午过来我教你。

我笑着说:“陈老师每天中午都要睡一会,为了你她可是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你可要珍惜、要用功。”望着陈老师一脸的笑意,小伟腼腆地点了点头。偶尔几次,陈老师发现小伟中午没过来,就主动去找他。

我们这样做意在感化他。以前,数学课他老是捣蛋,现在见老师放弃了休息时间来帮他补数学,即便是想捣蛋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样,首先就把他的课堂纪律稳下来了。小伟同学智力不错,用心听自然能听懂一些,不懂的再问,成绩就慢慢提高了。到初三,居然能及格了。数学及格他就更有劲了,逐渐的,他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语文上,他的短处是作文不会写,每次都是几十个字。私下里,我问他:你会说话吗?他不懂我的意思,不知是点头好还是摇头好,我追问道:“说话,会不会?”“会。”他懵懵懂懂地开口了。我说会就行了,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了。我第一步是要“诱”他写,他肯写就能进步。曾国藩说“诱人上进”就是这个道理吧。接下来就针对他的作文指点什么地方还可以写细些,为什么要写细,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一步步的提高。这样的次数一多,慢慢的他就能写几百字。从几十到几百这就是进步。

一段时间以后,他跑来跟我说:想一个人坐。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跟同学一起坐常常管不住自己,管不住时就想讲话了。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不答应他呢?我说行,不过,只能坐在两侧——你的个子高。没意见吧?

他单独坐之后,我和徐老师就在窗外观察他,到他的任课老师那里了解他,都说现在安静多了,很少讲话。他能安静地坐下来就定有所获。对此,我们信心倍增。

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是他的性情,生怕他又闯祸,就常常找他来谈谈心,告诉他应该如何与同学相处以及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与帮助。基本上,我们每个星期都要“聊”上一次,有时是在路上,有时是在教室里,想到就说。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对他的姨夫印象特别好,而他的姨夫也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这样,我们就又多了一个帮手和我们一起帮助和关爱小伟同学,我们常在电话中交流,间或也抽空跑到我们学校来。他告诉我们:孩子的母亲没有文化,不懂得教育孩子,在家常常溺爱孩子;孩子的父亲又在外打工,所以想让孩子在学校住宿,现在老师的话比家里管用。

学校领导对这个想法很重视,当即就答应让部分“留守”学生在校住宿,学校委派责任心强的教师住校监护并给予学业上的辅导。

冬天,我见他穿得单薄,唯恐他受寒,就把我寝室里的毛衣拿来。他说:谢谢老师,我不冷。听到他说“谢谢”两字,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能说谢谢的孩子不是坏孩子。

住宿时,学校规定晚上10点半熄灯。想不到他对要他进宿舍睡觉的老师说:等一下关灯,行不行?我还想再看一会书。老师很是感慨:以前逼他学都不学,现在要他休息,他却要学。一连说想不到啊,想不到。

小伟上课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任课老师纷纷说:如今的小伟简直就是个模范生,比班委还认真。结果,到了初三,他的理化考了高分。课下,我请他把学理化的经验写下来,告诉大家,好共同提高。他毫不保留,果真认真地写了下来,我一看很有见地,值得推广,就请同学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栏上。

同学看了,不约而同地说:三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小伟。

更加值得高兴的是,小伟在今年的中考中,化学考了满分。

这个案例真实地说明了班主任老师在教育留守儿童中的关键作用,也无可辨驳地告诉我们,不管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多么大的重视,班主任老师仍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最有力的桥梁和纽带。

一、班主任是留守学生情感的寄托者

据测算,学生每周在校的时间占到了其总体时间的70%以上,住校生的比例还要高一些。我们以寄宿生为例来说明,他们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在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相处的时间占到了80%以上,从早上的晨会检查,到上午的课堂教学、小课间休息、课间操锻炼、下午兴趣小组的开展以及一日三餐秩序的维护,再到夜间就寝时对学生寝室的巡查,都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老师可谓“跟班作业”。

在教室、操场、宿舍和办公室里,处处留下的都是班主任老师的身影和足迹,处处都可看到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活动交流的场景,处处都有班主任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亲热画面。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长时间的交往和沟通,彼此最为了解,相互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最和善的亲人。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消除了陌生感,知心交心,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留在老师的心中,老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情绪状态了如指掌,言谈交流中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始终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也就坦然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和真实的情感向老师吐露,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心灵不再空寂,找到了庇护的港湾。老师成了学生情感的寄宿站——他们最真诚的朋友,最崇拜的偶像,最信任的长者。

二、班主任是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