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7892100000011

第11章 也论《红楼梦》中的赵姨娘(2)

再次,无爱的家庭生活是赵姨娘性格形成的情感原因。面对不再宠爱自己的老公,冷言冷语教训她的太太与管家,因庶出而抱怨她、不认她的儿女,因姨娘身份而遭白眼、被凌辱的厄运,缺少亲情、关心、爱护和认可的处境,赵姨娘性格越加狂躁,心理有点变态与畸形,她常用指责儿女或辱骂芳官等形式来宣泄心中的不平和苦闷,直到众叛亲离,悲惨死去。赵姨娘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也是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及其等级制度造成的悲剧,更是世态炎凉的现实造成的悲剧。因此,与其说她是忽患暴病,死于阴司索命,不如说她死于荣国府长期以来对她的精神摧残和折磨,死于缺少亲情与温暖而导致的精神崩溃!因而,赵姨娘是一个应该受到某些同情和理解的人物,当然,她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她虽是个受害者,也曾经害过别人。

二、赵姨娘对表现其他人物性格的作用

曹雪芹、高鹗成功地塑造了赵姨娘这个奴婢出身的侍妾,真实地展示了那个时代侍妾的生存状态,不仅如此,在塑造赵姨娘这个形象的同时,还表现了全书其他人物的一些性格侧面,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复杂和立体化。在《红楼梦》中,作者比较集中写赵姨娘的只有三四回,其他地方则惜墨如金。然而就在这不多的描写中,小说中的各种人物都先后露面登场,在赵姨娘的周围表现着自己。不论是宝玉、凤姐、探春这些重要的典型人物,还是贾政、贾环、王夫人等次要人物,通过赵姨娘这面镜子,他们的一些性格特征得到了表现和强化,从而收到了一笔多能和表现生活本质的艺术效果。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向往没有束缚的自由境界,还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而他不大关注嫡庶问题,也不讲究嫡贵庶贱。在他看来,嫡系庶系都是人,应平等相待。他虽是嫡出,但从不蔑视和欺压庶出。在贾环面前,不以长压幼,以嫡欺庶。赵姨娘属于庶系,贾府上下许多人都看不起她,连她的亲生女儿也疏远她,可宝玉却不这样对待赵姨娘(当然,宝玉对她也没有什么好感,这倒不是因为她是庶母,而是因为她在为人方面有问题)。尽管赵姨娘把宝玉看成儿子的竞争对手,但宝玉对她不仅不怀敌意,而且还比较尊重和关照。如以粉代硝一事,赵姨娘对芳官既骂又打,大闹怡红院,发泄对看人下菜行为的不满。探春以主子的身份,把她教训了一顿。宝玉是怡红院的主人,又是以粉代硝的知情人,他知道赵姨娘的吵闹不合规矩,但他并未摆出主子的身份教训她,只是劝劝芳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她的尊敬和理解。再如第六十一回,王夫人房间有些东西被偷,经平儿做思想工作,彩云承认:

“偷东西,原是赵姨奶奶殃及我再三,我拿了些给环哥儿是情真。如今既冤屈了人,我心里也不忍。姐姐竟带了我回奶奶去,一概应了完事。”宝玉忙道:“彩云姐姐果然是个正经人。如今也不用你应,我只说我悄悄地偷的吓你们玩,如今闹出事来,我原该承认。我只求姐姐们以后省些事,大家就好了。”

宝玉这一承担,不但保全了彩云的脸面,而且正在提心吊胆的赵姨娘也就没事了。这又表现了宝玉对赵姨娘的关照。

王熙凤是荣府的管家,赵姨娘刚一出场就因教训儿子挨了凤姐的一顿训斥。母亲教训儿子,本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之事,但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却受到指责。不错,赵姨娘训子无方,话语中指桑骂槐,但她毕竟是贾政的侍妾,探春、贾环的生母,晚辈凤姐之所以敢那样训斥她,原因有三:一是凤姐是主子兼管家,她摆出主子和管家的尊严,依照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提醒赵姨娘注意自己的奴才身份,表现了她浓厚的等级观念和依势欺人的性格。二是赵姨娘已经失宠,假如她这时深得贾政的宠爱,凤姐会训她吗?三是赵姨娘的话语表达了对宝玉的不满,而宝玉是贾母与王夫人的命根子,维护宝玉也就是维护王夫人和贾母的权益。我们看同回李嬷嬷排揎袭人,同样是输了钱,凤姐的调解却是多么委婉而有分寸,其看人说话的性格可见一斑。再看贾环烫伤了宝玉后,凤姐的说法:“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赵姨娘平时也该教导教导他。”(第二十五回)

赵姨娘倒是教导过贾环,凤姐却说:“凭他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第二十回)

这说明教育贾环是老爷和太太的权利,与赵姨娘无关。而这次在太太面前,她又把教导贾环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赵姨娘,似乎与老爷和太太又没有任何关系了。前后对比,表现了凤姐能说会道的口才及其出尔反尔、阴鸷机巧的性格。

除了凤姐,与赵姨娘冲突较多的便是她的女儿贾探春了。常言道“儿不嫌母丑”,按理,母女之间应是一种最亲密的关系。何况封建社会特别重视“孝道”,而探春对亲娘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孝心和亲密。小说写探春貌美如花,精明能干,对贾母和王夫人很孝顺,故深得贾母的喜爱和王夫人的信任。平儿曾说:“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么。”可见她在荣府的威信很高,本应拉母亲一把,使她摆脱受歧视的地位,但探春为了掩盖自己庶出的名分,竭力倒向王夫人,有意疏远亲娘,对母亲特别冷淡。而赵姨娘却不理解女儿的心思,她想利用与探春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地位,结果她的每一次努力都失败了。一次,探春给宝玉做鞋,攒了钱让宝玉帮她买东西,赵姨娘知道后就诉说环儿没鞋穿、没钱花,希望女儿能有所帮助,这种想法本来是合情合理的,探春却认为她的想法是“阴微下贱的见识”,“忒昏聩的不像了”,甚至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姐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第二十七回)

探春只认老爷和太太,就是不认亲娘,明知嫡庶之别,却说不知道。这是个孝顺的好女儿吗?从血缘关系和人的本性来说,探春对赵姨娘应该比对王夫人亲近、孝顺一些。如果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亲热一些,赵姨娘在贾府中的地位可能会有所提高,贾府中人对她的态度也就会有所改变。她一直这样寄希望于探春,但探春总是以宗法等级观念为武器,严分主奴界线,始终给满怀希望的亲娘泼冷水,使母女关系越来越畸形。特别是给赵姨娘的兄弟赏丧银一事,当时凤姐病休,王夫人让探春协助李纨管家,说明李纨是总经理,探春是副经理。李纨已经决定照袭人的标准执行,如果探春关心母亲的话,便可以顺水推舟,同意就行了,何况二十两银子,在贾府本是小事一桩。而探春为了拉开与庶母的距离,显示自己秉公办事,坚持按旧例赏银。赵姨娘见状十分委屈地找探春论理,说她熬到现在,竟连袭人也不如了,并满怀希望地说:“这屋里的人,都踹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想,该替我出气才是!”说着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处处受歧视的赵姨娘,希望女儿看在母女的情分上,按袭人的标准多给二十两,一方面她不平衡的心态可以获得暂时的平衡,另一方面她穷困的生活也可以有所改善。虽然她的要求不符合祖上的规矩,但作为一个备受欺压的母亲,她的想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祖上的规矩本身就不合理,而探春为了避嫌疑,摆出了一副铁面无私的架势,坚持按规矩办事,驳回了她的要求。可怜赵姨娘还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当众呼吁探春“拉扯拉扯我们”。这里,赵姨娘所说的“拉扯拉扯我们”,其含义远不在几两银子上。她渴望在女儿掌权的过程中自己的命运能有一个明显的转机,即使不能彻底摆脱卑下屈辱的处境,能扬扬眉吐吐气也是好的!不料,这却极大地伤害了自尊心很强的探春,于是探春生气地说:“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这里,探春完全不讲母女情分,坚决站在封建宗法制度一边,以主子的身份,指责亲娘为奴才,表现了她浓厚的等级、名分观念。这种描写,使读者看到了贾探春的自私和冷漠无情,从而丰富了探春的性格内涵。

贾环是赵姨娘的最爱和希望,赵姨娘不仅抚养照顾他,而且往往为他的处境而打抱不平,甚至苦心经营。按说他与母亲的感情应该最亲密,他也深知母亲的际遇,本应同情母亲,理解她的苦衷而去体谅她、孝顺她。可是贾环因为庶出,平日受人歧视,所以对亲娘怀有怨恨之气,平时只会“扭头暴筋、瞪着眼,撴摔”她(第六十回),对她委屈和痛苦的生活没有一点安慰和同情。赵姨娘临死的时候,非常痛苦、凄惨,贾环既没有求大夫救救母亲,也没有特别伤心悲哀的表现,似乎将死的不是生他养他的亲娘,甚至都不大愿意留下来照顾她、陪伴她,直到王夫人发话,他才留了下来。这正像《红楼梦》中跛足道人所唱: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贾政是赵姨娘的老公,赵姨娘不仅给他生儿育女,而且形对他忠贞不贰。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再说丈夫与妾的关系应该比较亲热一些,可贾政对赵姨娘却相当冷漠。她生病的时候,贾政对她竟无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听说她得了重病,不仅不着急,不看望,而且还说:“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简直无情无义之极!贾政之所以对她冷漠无情,原因恐怕有二:一是赵姨娘今非昔比,年老色衰,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二是丫头出身的她,没有任何实力,在苦苦挣扎中,她变得唠唠叨叨、“着三不着两”。那么,做丫鬟时比较可爱的赵姨娘,如今为什么变得令人厌恶了呢?且看贾宝玉的分析: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第五十九回)

“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第七十七回)

在贾宝玉看来,女人许多不好的毛病都是受男人的影响,是男人把女人变坏的。以此类推,赵姨娘的坏毛病应是受了贾政的影响,那么贾政其人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乃太太,是赵姨娘的顶头上司,按照封建妇德,女人的一大美德是不妒,也就是说王夫人应对赵姨娘比较友善,至少不应嫉妒,而实际情形则是“王夫人本嫌他”,甚至有些恨她,逮着谁都骂“狐媚子精”。因为在王夫人心目中赵姨娘是个“狐媚子精”,老公贾政曾被她迷住,常往她屋里歇,所以王夫人对赵姨娘常是一副冷漠嫉恨的脸色。在日常生活中,她从未和颜悦色地与赵姨娘说过话,即使赵姨娘主动讨好她,也会自讨没趣。那次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带来的礼物挨家挨户送人,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这件事表现了宝钗的善良和会做人),一向受人歧视的赵姨娘非常高兴,她想到宝钗是太太的亲戚,太太很看重她,便想到太太跟前卖个好儿,取得她的欢心。于是便拿着东西走到王夫人房中,赔笑道:“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第六十七回)

没想到王夫人冷淡地说:“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玩罢。”乘兴而来的赵姨娘抹了一鼻子灰,只好败兴而归。赵姨娘病重的时候,宝钗“虽想着他害宝玉的事,心里究竟过不去,背地里托了周姨娘在这里照应。周姨娘也是个好人,便应承了”。

(第一百一十二回)而与赵姨娘姐妹一场的王夫人却“打撒手儿”,善良的李纨主动要求留下来照顾赵姨娘,王夫人竟然不答应,只留下贾环、鹦哥等人。外表谦和慈善的王夫人慈善在哪里呢?

尤氏是贾珍的继配夫人,与李纨、凤姐同为妯娌,她谨慎贤良,为人和善。那次贾母提议大家凑份子给凤姐过生日,众人积极响应,连丫鬟下人都要出钱,交尤氏办理。善于盘算的凤姐在这件事上也要算计,她自己提出替李纨出钱,内心却不想出,只要讨个好,又特意叫人告诉赵、周二位姨娘也各出二两银子,她俩虽然穷困,却不敢不出。尤氏一算,用不了那么多,就把平儿、鸳鸯、彩云的一份还了。见凤姐解不在跟前,把赵、周二位的也还了。她俩还不敢收,尤氏说:

“你们可怜见的,那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她俩才千恩万谢地收了。(第四十三回)

曹雪芹通过这件事既写出了姨娘的可怜与辛酸,又在鲜明的对比中写活了两个地位相当的女主子,让读者看到了凤姐和尤氏在性格上的差异,说明尤氏比凤姐善良、富于同情心。

《红楼梦》通过赵姨娘这个女性的悲剧,给我们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奴婢出身的侍妾的家庭婚姻生活,她们的精神追求与痛苦,以及她们对不合理现状的不满和反抗。虽然其反抗并没有达到自觉地追求人格平等、要求消灭等级礼法的时代高度(只是一种无望的挣扎与反抗),但毕竟对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另外,在写赵姨娘这个形象的同时,作者写活了她周围的每一个人,表现了贾府这个小社会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因此说,赵姨娘是个不应忽略的女性,她独特的经历和性格,加上她所处的半奴半主的地位,使她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与意义相当特殊,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引《红楼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为准,《金瓶梅词话》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为准,不再另注。

[2]杜筱:“末世”—浅论贾探春,“才志”与撞击出的悲响——《江中师院学报》1991年第3期。

[3]虎子:《说红楼话性情》,北京:长虹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94页。

[4]《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对张道士说:“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第七十八回贾母对王夫人说:“但晴雯这丫头,我看她甚好,言谈针线都不及他,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可见贾母比较重视女子的容貌、性格和言谈针线等。

[5]那个时候大户人家只有正室夫人才是正经的妈,侍妾们有义务生儿育女,却没有权力做母亲,生下的儿女是属于正室夫人的,要由夫人调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制度。参见虎子:《说红楼话性情》,北京:长虹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