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7892100000012

第12章 试论《红楼梦》中的母亲形象(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巨著。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启发着读者的认识,激动着读者的情感,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从女性视角看,书中除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美丽聪慧的少女形象外,还有众多年长的、已为人妇的母亲形象,虽然由于社会地位、生活处境的不同,她们的思想性格、为人处世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作为母亲,她们都为子女付出了自己的母爱,都反映了男权社会已婚妇女的生活和命运。古今中外,无人不讴歌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神圣。本文试按照她们的家庭情况,就《红楼梦》中的母亲形象进行分析论述,这对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了解当时已婚妇女的生活状况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双亲家庭中的母亲形象

这类形象代表了人类社会母亲最普遍、最基本的生存形态,在封建社会以夫权为主的家庭中,妇女扮演着妻子、母亲两种角色,过着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生活,取悦于自己的丈夫或顺从自己的丈夫。由于夫妻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因而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夫妻关系,特别是妻子在这种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作了明确规定,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云:“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于是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以“男尊女卑”为正规,以贤妻良母为理想,从而使妇女成为男性的附庸。《红楼梦》中这类形象就很有代表性,根据她们的生育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亲生子女的母亲,二是无亲生子女的母亲,即现代社会所说的“后妈”形象。

(一)有亲生子女的母亲。

在以男性为代表的夫权社会,一向认为“母以子贵”。一个妇女要想在夫家站住脚,除了强大的娘家做后盾外,最重要的便是有传宗接代的能力,即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在《红楼梦》中,这类母亲按她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主子身份的母亲。

这类母亲在《红楼梦》中占首位,王夫人和王熙凤可以说是这个类型中典型的母亲形象,她俩都是荣国府的当权派,一个是在幕后操纵的,一个则是在幕前施威逞能的。

王夫人是贾珠、元春、宝玉之母,一位贵族阶层的中年母亲形象。她是贾府的掌权太太,出身显贵的金陵四霸之一的王家,兄弟王子腾是当时的京营节度使,后来又升到九省都检点,可见她娘家的势力,同时也确定了她在贾府的地位,是同辈中邢夫人难以比拟的。上有贾母总控全局,下有凤姐包揽家庭琐事,她便吃斋念佛,修身养性。

王夫人虽有三个儿女,但因长子贾珠早亡,长女元春入宫,身边只剩幼子宝玉,便爱若珍宝。但由于她不苟言笑的性格及贵族家庭中生母很少插手儿女日常生活的抚养方式,她的日子过得清闲,与宝贝儿子宝玉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

不过,作为一位贵族家庭的母亲,由于无须亲自照顾宝玉的起居生活,她便对伺候宝玉的丫鬟作了精心筛选,扶植了袭人为自己的耳目,悉心照料宝玉的饮食起居。在对待儿子的成长问题上,她更是关心周到,首先是金钏儿事件的发生,王夫人不问缘由地发火,生怕带坏了自己的儿子,严词厉语下一个丫鬟的命被断送了。

接着是绣春囊一事,因事件发生在儿子居住的大观园内,这种害怕儿子被勾引的念头又再次席卷了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一堆谗言之下,王夫人就“猛然触动”、“对了坎儿”,想起一日陪老太太游园时,曾在宝玉身边见过“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第七十四回)于是在抄检大观园中,王夫人便从宝玉身边除去了晴雯、芳官、四儿等“妖精”,而把忠心伺候宝玉、关心宝玉名声的袭人留在了儿子身边。

从小说中不难看出,被王夫人看作希望的宝玉,和她的关系并不是十分亲密,不像常人的母子之情,总感觉中间有隔膜,王夫人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也主要是选择伺候儿子的丫头,或督促儿子写作业,甚至煞费苦心地干涉儿子的自由恋爱,这也是她这个阶层母亲唯一能做的事,她永远无法走进儿子的心灵世界。

王熙凤是巧姐的母亲,是《红楼梦》重点描写的一个少妇形象。她出身金陵四霸的王家,嫁入贾家,后有厚实的娘家势力,在贾府又有其姑妈王夫人撑腰,加之自身乖巧、机灵,办事爽利,深得老祖宗贾母的喜爱,便有了异于一般孙媳妇的优势和胆略,成为荣国府的内当家。可以说她的精明强干是有口皆碑的,比起今天的女强人来一点也不逊色。她对贾瑞手段之毒,害死尤二姐手段之辣,对丈夫的拈花惹草而“醋性大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贵族少妇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和对不合理的一夫多妻制的本能抗争。

书中对她作为一位母亲如何养育子女的描写并不多,因为她是荣国府的内当家,所以无太多的时间照顾女儿,而作为一位母亲,无论在外是如何叱咤风云,多么狠毒、泼辣,对女儿的那份爱与关怀还是溢于言表的,她虽然整日办理着荣国府上上下下的诸多事务,但一旦抽出空闲,她也会十分关心自己的女儿巧姐。一次巧姐生病出天花,医生看后要求隔离看护,凤姐便亲自护理,悉心照料,凡事亲历亲为,连熬药用的每一味药材都要仔细检查核对,直到巧姐病好。后来又请年长的刘姥姥为女儿起名,以便借借寿。在贾府被抄自己病重之时,她又把巧姐托付给了探望她的刘姥姥。当时她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为女儿的未来打算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小说结尾巧姐陷入虎口的遭遇来看,她的托付还是很有预见性的。凤姐虽对外严厉泼辣,但作为一位母亲,她对女儿巧姐的爱护和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可以说她对女儿尽自己的努力付出了所有的爱。

同时,从书中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贵族大家庭里,由于有乳母、嬷嬷、丫头等照顾孩子们日常生活,这些贵族少妇生完孩子,就无须再为孩子的饮食起居操心了,小说第三回写到:

亦如迎春等一般,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解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

这些贵族少妇们,也许就是在乳母喂完奶后,有空抱抱孩子,至多孩子有错,教训一下孩子的教引嬷嬷。可以说,她们除了给孩子以生命,孩子其他方面的事情,完全被贵族家庭的优势和特权给剥夺了。所以,《红楼梦》中的贵族母亲与子女的关系一般都不是十分亲密。当然,作为母亲,她们以特有的方式关怀着自己的子女,付出着自己的母爱。

2.半奴半主身份的母亲。

封建社会要求女性“从一而终”,对男性却没有这样的限制,男性除娶妻外,还可以名正言顺地纳妾,这是被社会所认可的,但这种公认的妾却不能称为男性的配偶,“第一,妾与夫主之间没有婚约。第二,妾的亲属与夫主及亲属不存在任何亲属关系,第三,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妾根本不是夫主家庭的成员,她不仅对于夫主,对夫主家庭的所有成员,甚至对自己与夫主所生的亲生子女都只是一个下人。”可见妾只是夫主的玩物与奴仆。可想而知,这类母亲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她们一般都是出身低微的丫鬟,被老爷看中而选为侍妾,虽异于一般的奴才,但并不是主子,处于一种半奴半主的地位,这种角色的代表便是赵姨娘。

赵姨娘是贾探春和贾环的亲生母亲,一个被封建的一夫多妻制与等级制度摧残而心理扭曲的典型形象,也是一个受迫害、受压制的妾妇阶层的妇女典型,一个受人欺凌、遭人唾弃的母亲。作为荣国府二老爷的侍妾,两个主子的母亲,按理说她的身份应高于一般的丫头,起码也算得上半个主子,但从书中的描写不难看出,她的地位实则还不如没有儿子的平儿、袭人等,更别说一般房里的大丫头,只是被人们以“姨娘”称呼而已。之所以这样,原因在于她出身低微,在没有成为姨娘之前,不过是个使唤丫头罢了,即使当了姨娘,有了半个主子的身份,但地位仍十分低下。如第二十三回,宝玉去见贾政时的情景:

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上一溜椅子,迎春、探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

连亲生子女都坐着,而作为亲生母亲的赵姨娘却没有坐的权利,足见其地位的低下,这一方面是赵姨娘已失去贾政的宠爱及王夫人、凤姐等人的压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她本身毫无经济来源,在这样等级观念极强的大家庭中,地位低下而又没有靠山,即使是半个主子的她也是不被人尊敬的。贾母、王夫人可以当着众人的面随意骂她,就连低一辈的凤姐,也有事没事地找茬儿教训她,甚至一些下人们也瞧不起她。可以说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她没有成为一位好母亲,但原因不在她,而是儿女不懂得回报。

赵姨娘的女儿探春,聪明能干,深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同时也被凤姐夸赞不已,在贾府的威信很高,但她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怕被人歧视,掩藏自己的庶出身份,处处不为赵姨娘说话,还故意拉开与母亲赵姨娘的距离。如第五十五回,赵姨娘兄弟赵国基去世时,正赶上李纨和探春协理荣国府,赵姨娘希望探春“拉扯”自己一下,想借机为兄弟的丧事多要点银两,起码和赏给袭人母亲的丧银相同,没想到探春却当着众奴仆的面质问赵姨娘:

“我拉扯谁?谁家姑娘拉扯奴才了?”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都检点了!那出这些亲戚来了!”

在这段质问中,可以看出探春漠视赵姨娘与自己的亲舅舅,对待生母就像对待一般的下人一样。再如第六十回赵姨娘与芳官的“蔷薇硝”事件,赵姨娘之所以跑去教训一个丫头,是因为看不惯芳官等人看人下菜,欺负她的儿子贾环,并非她有意闹事,可探春得知此事后,不问事情原委,而是一味地责怪赵姨娘多事而拉偏架,她这样做只能让赵姨娘寒心。

其实,赵姨娘的本质不坏,她想突破现状,为儿子的将来一搏而已。试想如果亲生女儿孝顺她一点,凤姐不那么恶毒地对待她,我想她也不会做出赔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当,还写下欠条,为的就是让马道婆作法谋害宝玉和凤姐。其实,赵姨娘并不怨恨宝玉,她曾说:

“宝玉儿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我只不服这个主(凤姐)……”(第二十五回)

可见,赵姨娘最初并无加害宝玉之意,只恨凤姐,在马道婆的教唆下,为了自己环儿的将来,才会答应出钱让马道婆作法害死宝玉和凤姐。可以说,她的手段是残忍的,但母爱却是无罪的。作为儿子的贾环,从小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按理说应与母亲的关系比较亲密,但他却是很冷漠地对待生母,在赵姨娘即将离开人世时,他也没有任何伤心的表现,甚至都不愿留下来照顾母亲。

像赵姨娘这样半奴半主身份的母亲,虽有半个主子的身份,却丝毫没有半个主子的地位,大家都欺压她、歧视她,连亲生子女也瞧不起她,这是一个母亲最辛酸、最悲哀的事情,付出的爱得不到回报,还被儿女厌弃。这正是当时那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与嫡庶制度所造成的悲剧。

3.奴才身份的母亲。

《红楼梦》还塑造了一些奴才身份的母亲,这些丫鬟、小厮们的母亲是《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的生活、地位大致相似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书中关于这个阶层母亲的塑造,数量不少,但在描写她们时细节方面的用墨却是很少的,或一笔带过,或略着笔墨,甚至连姓氏也很少出现,而以“某某之母”的字样代替,年龄、外貌等都是简之又简,或者没有交代。作品塑造她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一定的衬托或铺垫,但即使是简单的描写,这类母亲也不是一个统一的“脸孔”,而是各具特色。赖大的母亲是在贾家世代为奴,后来由于资格老,以及主子的扶持,儿子在外作了小官,过节时还可以请主子赏脸,光顾自己的宅院听戏的奴才,也就算是这个阶层中熬出头的母亲形象,她也会成为那些未熬出头的母亲纷纷效仿的对象。未熬出头的母亲有金钏儿之母、春燕之母、彩霞之母、司棋之母、柳五儿之母等,这些母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女儿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丫鬟,母亲的出场往往是为女儿们的活动提供理由和场所,但也不是类型化的面孔。下面选两位母亲略作分析。

彩霞之母,一位社会下层的母亲形象。虽然作者对她的描写并不多,但她的性格也是很清晰的。如彩霞本是王夫人房中的大丫鬟,由于她多病不堪驱使之故,被放出配人。出去之后,被凤姐的陪房来旺家不成器的儿子看中,彩霞和父母都不愿意,但在来旺家的求了凤姐之后,凤姐便亲自出面找来彩霞之母说亲,在有权有势的主人“劝说”下,彩霞之母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一个胆小、怕权的母亲形象便跃然纸上。

柳五儿之母柳嫂子,她是一个在大观园角门外专管厨房的妇女,经常受主子、丫鬟们的吆喝,甚至挑刺儿。她深感自己地位的低下,想找个靠山,因知宝玉待下人很好,于是便费尽心思想让女儿柳五儿到宝玉房中作丫鬟,以求女儿的生活、地位有所提升。不料因与宝玉房中的芳官暗中来往,私送补品茯苓霜而成为囚犯,差点丢了专管厨房的差使。在这场矛盾斗争中,由于善良的平儿与爱揽事以保护丫鬟的宝玉出面,才平息了这场风波,使她们母女俩幸免于难。

像她们这样处于下层的奴仆母亲,为了想让自己和儿女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就需要在主人面前丧失自尊多买乖讨好,以求主人的赏赐和恩典。这类母亲可以说是饱尝生活的艰辛,被压榨于贵族社会的底层,与儿女一起过着被奴役被使唤的生活,她们的命运是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生活状态的缩影。

(二)无亲生子女的母亲。

《红楼梦》也刻画了几个无亲生子女的母亲形象,邢夫人和尤氏算是这类母亲的代表。她俩都是贾府的主子,在生活中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由于其自身没有亲生子女,她们便少了一份为儿女争权夺利的野心,但丈夫的妻、妾留有子女,称其为母亲,于是她们又有一种特殊的身份,即继母身份。她俩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一是出身市民阶层,二是都有畏夫、从夫的特点。

邢夫人是贾琏和迎春的母亲,但她并非两人的生母。在第七十三回,邢夫人见迎春过于懦弱,教训迎春时说:“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点?倒是我无儿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

从这里可以看出,邢夫人并无亲生子女,贾琏生母书中未作交代,迎春则是“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