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7892400000036

第36章 漫漫黄昏(2)

当天晚些时候,布加斯奉命到贝内特的办公室,宣布他被解雇的消息。随后,亨利二世拿着布加斯给他的手枪,在公司总部大楼里,从一个办公室走到另一个办公室,逐一解雇了贝内特的亲信。最后,大清洗从总部蔓延到整个工厂厂区,1000多人被解雇,他们都是贝内特的亲信。贝内特想尽办法想见到老亨利,都被克拉拉阻止了。

解雇贝内特的第二天,亨利二世来到祖父的家,向祖父报告解雇贝内特的消息。老人听后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平静地回答:“这么一来,哈里又回到他起先待过的地方了。”

混乱该结束了,属于亨利二世的时代开始了。此后,一直到1987年,亨利二世继承祖父、父亲的事业,带领福特公司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家庭生活

伴随着亨利·福特事业的巨大成功以及他个人的极大声望,全美国的普通人都对这位汽车发明家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他的个人传记也应运而生。最早的亨利·福特的传记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传记集中描写了亨利·福特的艰难创业以及他所进行的工业革新,深刻揭示了T型车及其对美国人民、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亨利·福特动人的奋斗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无数人受到他的事迹的鼓舞,年轻一代都以成为他工厂的一员而骄傲、自豪。与此同时,他的私人生活也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他的妻子克拉拉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公众话题中,尽管她是那种不喜欢张扬的人。

1888年4月11日,亨利·福特与克拉拉·布莱恩特结婚。1893年,他们的独生子爱德塞尔出生。开始,他们生活在迪尔伯恩的农场里,过着简单纯净的生活。后来,他们搬到了底特律。克拉拉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也是个称职的妻子。那时候,亨利忙于他的工作和制造他的“不用马拉的大车”,克拉拉对丈夫全力支持,悉心照顾并呵护着儿子,使他健康成长。亨利事业艰难的时候,克拉拉一直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她相信亨利一定会实现他的梦想。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前期的所有不顺利都远离他而去,以后的几年里,亨利的事业兴旺发达。1910年以后,T型车取得了神话般的成功,给福特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名望。他们的平静生活也常常被打扰,于是他们决定换一个住处,夫妻俩都不喜欢高级时尚的格劳斯庞特,也就是后来他们的儿子生活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底特律精英们居住的地方,老亨利一直对精英阶层抱有一种坚决的敌对态度。最后,他们在家乡迪尔伯恩的红河河畔买了一块地建设他们的家园,亨利将自己的家命名为费尔兰恩庄园,也叫光明港。

克拉拉和她的丈夫一样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崇尚节俭,即使是在他们的家族已经拥有巨大财富的时候,她依然过着有节制的生活。她小心持家,有一次,她听说她的丈夫理一次发就花了一大笔钱时很不高兴,叮嘱司机兼保镖戴林格盯着这件事。她甚至亲手为丈夫织袜子,要知道,他们家的财富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克拉拉还这么节俭,真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

克拉拉温文尔雅,脾气柔和,是传统女性的典型,是丈夫心中理想的妻子,亨利自己对妻子也很满意。1927年,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这样描述她:“从真正意义上说,福特夫人是全世界最谦虚的女人。”她对自己丈夫的事业极其理解,对他的成就非常自豪。她从不参与福特的事业,但在必要的时候,她会坚定地站出来,对丈夫下最后通牒。1924年,亨利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一些人极力主张他竞选总统,还说克拉拉是最理想的第一夫人,头脑发热的亨利也有点动心了,但是克拉拉非常恼火,当众表示“一旦他哪一天要竞选美国总统,我就立即离开他,到英国去”。随后,她坚定地要求亨利的下属们停止帮他进行任何竞选活动。

3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与汽车工人联合会谈判,顽固不化的亨利拒绝在一项劳工解决方案上签字,克拉拉再次站出来告诉她的丈夫,如果他拒绝签字导致流血冲突的话,她就会离开他。

独生子爱德塞尔去世后,哈里·贝内特企图掌控福特公司,她再次站了出来,和儿媳埃莉诺一起,把福特公司的最高权力夺回来,交给长孙亨利二世。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亨利·福特智力严重不济,思维极其混乱的情况下,挽救了福特家族的事业。

这一切都说明克拉拉尽管是一个传统的女性,更乐于待在家里尽一个妻子的责任,但当她觉察到她的家族利益会受到影响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出面,使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她确实具有那样的能力,所以也证明她不是那种一般的女人。

尽管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家里,但像所有上流社会的妇女一样,克拉拉同样拥有自己的时尚观,她对自己的个人形象很在意,并且总是打扮得体。每当她要出门的时候,就是在她驾驶自己的小汽车在她住宅的周围兜风的时候,她也会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得体。

虽然家境已经非常富有了,但克拉拉并不像有些暴发户那样浅薄和张扬,她非常重视教育和自我完善。当儿子长大,丈夫的事业进入辉煌时期以后,她有了足够的时间搜集自己喜爱的书籍,并且经常给自己的丈夫朗读几段,就在丈夫去世的那天晚上,她还用自己柔和的声音给老亨利朗读,《拉姆比》、《一岁小马》都是老亨利喜爱听的,她就常常读给他听。那时候,老亨利的情绪极度不稳定,她就常常给他读一些书,这样,他就会很快平静下来。她也喜欢音乐,无数个夜晚,她和她的丈夫在费尔兰恩的庄园里听着自动钢琴或老唱机里放出来的音乐,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亨利·福特从小就从母亲那里接受了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强调自我节制,用努力工作换来生活的幸福美满,他自己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妻子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妻子身上具有美国妇女所具有的一切美德,他的家里总是洋溢着温文尔雅的气氛。尽管他本人的一些言行经常遭到言论的猛烈抨击,但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的家庭非常难得,是美国式价值观的完美体现。

不过,事实上,在亨利·福特的私生活中,除了陪伴他长达59个春秋的妻子克拉拉以外,在他的后半生还有一个女人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那就是伊芙·安杰琳·科特。

1909年,16岁的伊芙·安杰琳·科特来到福特公司高地园工厂,在速记部工作。她生于加拿大,带法国血统,父亲是教师,她还有三个弟弟妹妹。这是个典型的混血美女,身材不高但曲线优美,那双深深的眼睛尤其惹人喜爱。伊芙19岁那年,风度翩翩的哈罗德·威利斯把她调到自己身边做私人秘书,时不时地跟她调情逗趣。那时候,威利斯和亨利·福特经常要在一起讨论公司的事情,亨利·福特也开始注意这个精力充沛的姑娘,对伊芙·安杰琳异乎寻常地关心,威利斯看在眼里,知趣地退避,伊芙·安杰琳便成为亨利的特别助理,两人的友情越来越深,然后顺理成章地超越了友情。此后,他们的关系一直持续下去。

伊芙·安杰琳和克拉拉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克拉拉懂得适当的节俭,即使是在拥有巨额财产之后,也从不追求奢靡的生活。对外界,克拉拉也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喜欢在庄园里散步或在花园中逗小动物玩,而从不喜欢出头露面。就是在新闻媒体追踪报道她的时候,她也很克制。伊芙·安杰琳则天生具备了法国人那种活泼好动的天性,既任性又独立,说话没有任何遮掩,常常穿着时尚的衣着,张扬地陪伴在比她年长30岁的老亨利身边。这时候,她既是情人,也像个女儿,而亨利带着她在身边也似乎恢复了年轻时的热情。

和克拉拉相比,伊芙·安杰琳可以说是个另类女郎,她爱骑马,喜欢开飞机和快艇。最可贵的是,这个年轻女人身上也有安静的一面。有时候,她会在乡间陪着老亨利长时间的散步。亨利·福特喜欢这个女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亲切地称伊芙·安杰琳为“比莉”。她喜欢奢侈的生活,大把大把地花钱,这和克拉拉完全不一样,但亨利就是喜欢,而且他也有能力供养这么一位奢侈的小情人。

像美国很多年轻的一代一样,伊芙·安杰琳对亨利·福特也非常崇拜,那是出自内心的崇拜,但她绝对不会百依百顺,有时她发现亨利做得不对了,就会毫不顾忌地批评他。对身边围着的一大群阿谀奉承的脸来说,伊芙·安杰琳在亨利心中无疑具有独特的魅力。

正是因为伊芙这样的个性深深吸引了亨利,他觉得自己离不开她,更愿意把大量的金钱花在她身上。1916年初,他从“和平之船”远征回来时,尽管远征非常不如意,非常失望,身体也很不好,但他还是没忘了给她买昂贵的礼物,比如,一枚镶嵌着六大块月亮宝石的银制胸针。伊芙则对他给予回报,尽可能多地和他待在一起,安慰他一度受伤的心。

毕竟是不正常的关系,为了维持下去,1917年2月20日,24岁的伊芙·安杰琳·科特嫁给了亨利的司机兼私人保镖戴林格,无疑这是亨利的安排。戴林格对亨利忠心耿耿,他进入高地园时是一个装配工,接着做测试员,后来成为亨利的保镖。克拉拉对他也很信任,亨利进行“和平之船”远征的时候,克拉拉派戴林格随行保卫。

婚后,戴林格夫妇就住在福特地产上的一所农舍里,离老亨利夫妇的住所费尔兰恩庄园很近。但他们的婚姻似乎很不和谐,过了好几年,伊芙也没有怀上孩子,后来夫妻干脆分床睡。与此同时,老亨利的礼物滚滚而来。老亨利把他在费尔兰恩庄园附近买下的300英亩的一大片农场送给了这对夫妇,这片农场原本是打算留给儿子爱德塞尔的,后来又送给他们另外两块土地,他还任命戴林格担任福特农场经理的职务。戴林格夫妇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豪华的庄园,这就是被誉为整个迪尔伯恩地区第二大庄园的戴林格庄园。而第一大庄园当然是光明港。庄园的豪华显然和主人的地位不成正比。据说,庄园的主楼还有条秘密楼梯,可以直通楼上伊芙的寝室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