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7903000000021

第21章 培养正能量团队,你就不必自己累(1)

三种类型的团队

根据团队的存在目的,可以对团队进行分类。在组织中,有三种类型的团队比较常见: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一)问题解决型团队

20世纪团队工作方式刚刚盛行时,大多数团队的形式很相似。这些团队一般由来自同一个部门的5~12个工人组成,他们每周用几个小时的时间见面,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我们把这种团队称为问题解决型团队。

在问题解决型团队里,成员就如何调整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互相交换看法或提供建议,但是,这些团队几乎没有权力根据这些建议单方面采取行动。

20世纪80年代,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问题解决型团队是“质量圈”。这种工作团队由职责范围部分重叠的员工及主管人员组成,人数一般为8~10人,他们定期相聚,来讨论他们面临的质量问题,调查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二)自我管理型团队

问题解决型团队的做法行之有效,但在调动员工参与决策过程的积极性方面尚有不足。这种欠缺导致现代企业努力建立新型团队,这种新型团队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注意问题的解决,而且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

自我管理型团队通常由10~15人组成,他们承担着以前自己的主管所承担的一些责任。一般来说,他们的责任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工间休息。彻底的自我管理型团队甚至可以挑选自己的成员。通过让成员相互进行绩效评估,主管人员的重要性就下降了,甚至可以被取消。例如,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通用电气公司机车发动机厂大约有100个团队,他们负责进行工厂的大多数决策:有权安排检修工作、决定工作日程、常规性地控制设备采购,如果一个团队不打报告就花掉200万美元,工厂经理也不会担惊受怕。

在实施这种管理方式的工厂里,整个工厂是由瞬息万变的自我管理型团队经营的。他们制定自己的工作日程表,自己轮换工作,设置生产目标,建立与能力相关的薪资标准,解雇同事,聘用员工。

施乐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百事可乐公司、惠普公司是推行自我管理型工作团队的几个典型代表。目前在美国,有40%~50%的美国工人可以通过这种团队形式来管理自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采用了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织结果也会令人失望。例如,麦道航空公司的员工在面临大规模的解雇形势时,就曾集合起来反对公司采用自我管理型团队形式。对自我管理型工作团队效果的总体研究表明,实行这种团队形式并不一定带来积极效果。比如,在自我管理型团队中,员工的满意度的确有所提高,但是,与传统的工作组织形式相比,自我管理型团队成员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偏高。

(三)多功能型团队

多功能型团队是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一项任务。

许多组织采用这种跨越横向部门界线的形式已有多年。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为了开发卓有成效的360系统,组织了一个大型的任务攻坚队,攻坚队成员来自于公司的多个部门。任务攻坚队其实就是一个临时性的多功能型团队。同样由来自多个部门的员工组成的委员会是多功能型团队的另一个例子。

但多功能型团队的兴盛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公司--包括丰田、尼桑、本田、宝马、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都采用了多功能型团队来协调完成复杂的项目。

摩托罗拉公司在实施“铱星项目”时论证了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公司采用多功能型团队形式。这个项目就是开发一个能够容纳66颗卫星的大型网络。“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要以传统形式来完善规模如此巨大、工程如此复杂的项目,并能准时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项目总经理说,在项目的第一年一直到项目进行到一半时,由20个摩托罗拉员工组成的多功能团队每天早晨聚会一次。后来,这个团队的成员扩展到包括其他十几个公司的专家,如通用电气公司的专家、亚特兰大科技公司的专家、俄罗斯克兰尼切夫公司的专家,等等。

总之,多功能型团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使组织内甚至组织之间不同领域的员工之间交换信息,激发新的观点,解决面临的问题,协调复杂的项目。当然,多功能型团队的管理不是管理野餐会,在其形成的早期阶段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因为团队成员需要学会处理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在成员之间,尤其是在那些背景不同、经历和观点不同的成员之间,建立信任并能真正地合作也需要一定时间。

最好的工作团队规模一般比较小,如果团队成员多于12人,他们就很难顺利开展工作。他们在相互交流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也很难在讨论问题时达成一致。一般来说,如果团队成员很多,就难以形成凝聚力、忠诚感和相互信赖感,而这些却是高绩效团队所不可缺少的。所以,管理人员要塑造富有成效的团队,就应该把团队成员人数控制在12人之内。如果一个自然工作单位本身较大,而你又希望达到团队的效果,那么,可以考虑把工作群体分成几个小的工作团队。

工作团队的成员角色

要想有效地运作一个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人。

(1)有技术专长的成员。

(2)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

(3)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

如果一个团队不具备以上三类成员,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绩效潜能。对具备不同技能的人进行合理搭配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类型的人过多,另外两种类型的人自然减少,团队绩效就会降低,但在团队形成之初,并不需要以上三方面的成员全部具备。在必要时,一个或多个成员去学习团队缺乏的某种技能,从而使团队充分发挥其潜能的事情并不少见。

一般而言,如果成员的工作性质与其人格特点一致,其绩效水平容易提高。工作团队内成员的位置分配正确,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团队有不同的需求,挑选团队成员时,应该以员工的人格特点和个人偏好为基础。

高绩效团队能够给员工适当地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长期使球队保持赢球的篮球教练知道如何挑选富有前途的队员,能识别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并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他们才能的位置上,使他们能为球队作出最大贡献。这种教练们能够认识到,一个取胜的球队需要有多种技能的球员,如控球手、强力得分手、3分球手、投篮阻挡手,等等。成功的球队具有能够胜任关键位置的球员,并能在了解球员和爱好的基础上,把他们配置到各个位置上。

一系列研究已经证明,在团队中人们喜欢扮演九种潜在团队的角色。现在我们就来简要描述这九种角色位置,并考察它们对于塑造高绩效团队的意义。

(一)创造、革新者:产生创新思想

-般来说,这种人富有想象力,善于提出新观点或新概念。他们独立性较强,喜欢自己安排工作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工作。

(二)探索、倡导者:倡导和拥护所产生的新思想他们乐意接受、支持新观念,在创造、革新者提出新创意之后,他们擅长利用这些新创意,并找到资源支持新创意。这种人的主要弱点是,他们不一定总是有耐心和控制才能来使别人追随新创意。

(三)评价、开发者:分析决策方案

他们有很高的分析技能,在决策前,如果让他们去评估、分析几种不同方案的优劣,是再适合不过了。

(四)推动、组织者:提供结构

他们喜欢制定操作程序,以使新创意成为现实。他们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力、建立起各种制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五)总结、生产者: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

与推动、组织者相似,他们也关心产品成果。但他们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坚持必须按时完成任务,保证所有的承诺都能兑现。他们引以为荣的事情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合乎标准。

(六)控制、检查者:检查具体细节

这种人最关心的事情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他们善于核实细节,并保证避免出现任何差错。他们希望核查所有事实和数据,希望保证不出现一点纰漏。

(七)支持、维护者:处理外部冲突和矛盾

这种人对做事的行为方式有强烈的信念,他们在支持团队内部成员的同时会积极地保护团队不受外来者的侵害。他们对团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

(八)汇报、建议者:寻求全面的信息

他们是很好的听众,而且不愿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他们愿意在作出决策之前得到全面的信息。因此,他们鼓励团队作出决策之前充分搜集信息,而不是匆忙于决策,对团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联络、合作者:综合协调

最后一种角色与其他角色有重叠,上述八种角色中的任何一种都具有承担这种角色的智能。联络者倾向于了解所有人的看法,他们是协调者,是调查研究者。他们不喜欢走极端,而是尽力在所有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他们认识到,其他团队成员可以为提高团队绩效作出各种不同的贡献。尽管成员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他们会努力调节使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强迫人们去承担以上各种角色,大多数人能够承担得起任何一种角色,但人们非常愿意承担的通常只有两种。管理人员有必要了解个体能够给团队带来贡献的个人优势,根据这一原则来选择团队成员,并使工作任务分配与团队成员偏好的风格相一致。通过把个人的偏好与团队的角色要求适当匹配,团队成员就可能和睦共处。发明这种框架的研究者认为,团队不成功的原因在于具有不同才能的人搭配不当,导致在某些领域投入过多,而在另一些领域投入不够。

团队成功的注意事项

在团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于共同目的的承诺

是否每个团队都有全体成员渴望实现的有意义的目的呢?这种目的是一种远见,比具体目标要宽泛。有效的团队具有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推动力,让团体成员愿意为它贡献力量。

成功团队的成员通常会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修改和改善一个在集体层次上和个人层次上都被大家接受的目的,这种共同目的一旦为团队所接受,就像航海学知识对船长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

(二)建立具体目标

成功的团队会把他们的共同目的转变为具体的、可以衡量的、现实可行的绩效目标。目标会使个体提高绩效水平,目标也能使群体充满能力。具体的目标可以促进明确的沟通,它们有助于团队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达成有效的结果上。

(三)领导与结构

目标决定了团队最终要达成的结果,但高绩效团队还需要领导和结构来指明方向和要点。例如,确定一种大家认同的方式,就能保证在达到目标的手段、方向上团结一致。

在团队中,对于谁做什么和保证所有的成员承担相同的工作负荷问题,团队成员必须取得一致意见。另外,团队需要决定的问题有:如何安排工作日程,需要开发什么技能,如何解决冲突,如何作出决策和修改决策,决定成员具体的工作任务内容,并使工作任务适应团队成员个人的技能水平。所有这些,都需要团队的领导和团队结构发挥作用。有时,这些事情可以由管理人员直接来做,也可以由团队成员通过扮演探索者、推动者、总结者、联络者等角色自己来做。

(四)社会化和责任心

个人的成绩可能会被埋没于群体中,在集体努力的基础上,个人可能只被看成集体的一员,个人贡献无法直接衡量。

高绩效团队通过使其成员在集体层次和个人层次上都承担责任来消除这种倾向。

成功的团队能够使成员各自和共同为团队的目的、目标和行动方式承担责任。团队成员很清楚,哪些是个人的责任,哪些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五)适当的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

怎样才能使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两个层次上都具有责任心呢?传统的以个人导向为基础的评估与奖酬体系必须进行变革,才能充分地衡量团队绩效。

个人绩效评估、固定的小时工资、个人激励等与高绩效团队的考核是不一致的,因此,除了要根据个体的贡献进行评估和奖励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考虑以群体为基础进行绩效评估、利润分享、小群体激励及其他方面的变革,以此来强化团队的奋进精神和承诺。

如何化解团队中的冲突

在团队的内部,成员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矛盾甚至是争执,这是不可避免的。当团队内出现矛盾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时,团队的领导人都负有解决矛盾、迅速“熄火”的责任。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人类心理规律,通过心理疏导,唤起理智感,让矛盾双方自己解决矛盾,并实行自我教育,“化干戈为玉帛”,维护团队内部的“人和”环境,理顺成员的情绪、化解各种冲突在执行中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学认为,冲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心理体验,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冲突是一种心理经历,有一个酝酿情绪-刺激突发-情绪宣泄-理性控制-复归平衡的过程。为了解决冲突,应摆脱消极情绪对心理趋向的左右,在相融的气氛中和平地解决冲突。

索尼公司创造的“五房间熄火法”就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化解冲突之法。当员工间发生矛盾时,闹矛盾的员工需要先后进入五个房间。

房间一:“哈哈镜室”。

满脸怒容的员工进入后,先照哈哈镜,看到哈哈镜中扭曲变形而又怪模怪样的自我,他会忍不住笑起来,一笑解千愁,在笑声中他们自然消了些气,脸色开始有所缓和。

房间二:“傲慢像室”。

里面有一个橡皮造的塑像斜看着你,表示蔑视和看不起你。这时工作人员让闹意见的员工拿橡皮榔头去打那个傲慢像。尽情宣泄还未消尽的气,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房间三:“弹力球室”。

墙上绑着一个球体,连着强力橡皮筋。先让闹意见者使劲拉开球后放开,球打在墙上马上会弹回来,击中闹意见者的身体,旁边工作人员会问:“你痛不痛?”“为什么会痛?”然后告诉闹意见者,这叫“牛顿定律”,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你去惹人家,人家就会报复你。让员工冷静想一想这其中的道理。

房间四:“劳资-劳工”关系展览室。

让闹意见者认真观看过去资方怎样关心员工以及员工之间怎样互相友爱的实例,以加强对闹意见员工心理的触动,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经过上述四个房间后,经理在第五个房间等候。

房间五:“思想恳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