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7907700000023

第23章 停电夜谈(29)(2)

“背面写的是‘我想你们已经受了政府的控制’。当时寒春和几个同事都看到了,其中有一个同事很气愤地说:‘受了政府控制的科学研究就不再是纯学术研究,我们所进行的核物理试验也不能说是纯科学的东西’。可另一个同事却不以为然地说:‘只要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不参与政治,不参与政府决策,就算我们尽到了社会责任,也不能说我们没有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结果这两个同事为此争起来。”

“寒春一定赞成前面那个人说的。”玉宁说道。

“对!”铭宇马上表示肯定,“她觉得不能仅仅因为不参与政治,不参与政府决策,搞科学研究的人就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核物理研究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毁灭世界,问题是绝不能被好战的军方所掌握和利用。”

“她的想法也是当时很多核物理学家的观点吧?”我问。

“应该是这样,广岛和长崎之后很多科学家都陷入了疑惑、愤怒和痛苦之中,寒春就是其中一个。他们扪心自问,难道自己执著和热爱的科学研究要成为战争的帮凶?本来是用于造福人类的事业,现在却变成凶残可怕的杀人武器。原子能究竟可以给和平的人民带来什么?这其实是整个物理学甚至科学界面临的问题。”看得出刚哥对这问题非常关注,说得十分在理。

“人类现在已经拥有足够毁灭地球N次的技术和能力,如果不进行控制,世界末日随时可能到来。你看描写地球毁灭的电影特别多,比如《星球大战》、《地心毁灭》、《终结者》之类,数都数不过来。”玉宁说。

提到电影,大鹏马上兴奋起来:“《终结者3》我前几天才刚下载来看,视觉效果真是不错,特别是那个女机器人,够漂亮,身材也挺火,只是故事情节很无聊,仍然是人类末日威胁、英雄救世的套路。”

“美国一直都以‘地球卫士’和‘救世主’自居,电影里面的英雄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崇拜的表现。当然,这些电影看起来是很过瘾的,比如灾难片里有一部叫做《完美风暴》的非常好看,前一段出的《后天》也不错。”

“嗯,赞成。美国人拍电影娱乐大众的本事没的说,他们有一整套成熟的电影生产模式。说到底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电影里美国人时刻不会忘记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论视觉效果,我觉得那部《龙卷风》拍得很好,还有……”说到这,刚哥突然停下来,眨眨眼看着大家,“咱好像跑题了!”然后接着说:“刚才好像说到寒春做实验重水的事,怎么扯到美国大片去了?”

听刚哥提醒,大家才意识到话题扯得有点远,连铭宇自己也跟着聊得津津有味,估计都忘了讲到一半的故事。于是他呵呵傻笑两声,继续往下讲。

“后来,寒春把这件事告诉了费米教授,可是费米也只淡淡一笑,觉得寒春杞人忧天。他认为停止核物理研究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而试图阻止知识前进是没有好处的,不论大自然为人类准备了什么,不论那种可能多么使人不愉快,人们都必须接受;因为无知绝不会比有知识更好。”

“这就是科学家!从不会停下对知识追求的脚步。”刚哥一只手托着下巴,发出感慨。

“费米还说,即便不曾制造原子弹,把研究发现和收集的全部数据都毁掉,在不远的将来它也会被别人搞出来,原子弹也会造出来。而且到那时原子弹掌握在谁手里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那会比把它交给美国更糟糕。”

“哼,到现在为止最糟糕的事情不就是美国人干的吗?还有什么比在一个城市扔原子弹更糟糕的?”大鹏有些不屑地说。

“自以为是!”

“他们一向都是这样,从来不认为‘神圣的美国’会做错事,尤其在军事上。”

“美国政府喜欢用美丽的光环把战争和军事行为包装得温情脉脉,不说正义与否,只放大那些美国兵个人的家庭爱情,仿佛为战争做出牺牲的永远是勇敢无畏的美国人!看那些描写战争的电影就知道,几乎无一例外。”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美国成了众矢之的,被你一言我一语地不停抨击。这时铭宇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我还听过一个故事,关于寒春与美国军方的。据说正是这件事让寒春最后痛下决心放弃了核物理研究。”

“什么故事?”这是我一直想知道的问题,赶紧追着铭宇询问,仿佛遇到了传说中的故事大王。

铭宇微微一笑,说:“故事发生在寒春在芝加哥大学的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她得到一笔丰厚的奖学金。因为那里每年的学费极其昂贵,所以这些奖学金可以帮她缓解经济上的困难,完成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业。寒春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诉家里,结果很快就收到了姐姐的回信。在信中姐姐提醒她在这样一个私立大学里获得如此丰厚的奖学金,很有可能有军方背景。”

“答案肯定是有吧。”

“嗯,是。寒春偷偷去找学校财务部门打听,有个出纳员向她透露说,奖学金是海军方面给的,还说这是个机密,学校不许说出去。一听这消息,寒春一下子就愣了,才明白原来政府之前做的一些姿态只是摆摆样子,军方并没有停止介入,只不过形式变得更隐蔽而已。”

“这对寒春的打击可不小!”

“自己一门心思地搞研究,有一天却突然发现被别人利用了,完全变成了工具,那种失望可想而知。”刚哥对此仿佛感同身受。

“再后来,寒春去找她的姐姐,又结识了几位左翼朋友。大家一起分析当时的全球政治局势,都认为美苏‘冷战’的开始以及未来的战争不可避免,原子弹爆炸以后核裂变研究更加令人担忧。有一次那些进步的左翼朋友来找她,结果引起了学校注意,他们告诫寒春只搞研究就行了,不要管别的。寒春很生气,反驳说,‘允许搞科学研究就意味着我可以追求真理。难道只让我追求物理方面的真理,不许我追求社会方面的真理吗?没有这方面的民主和自由,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是校方更是毫不客气,警告她不能在这上面要求什么自由。如果跟外人谈论原子弹和研究中心的事情,政府就会派人查处,让她完不成学业!”

听到这,大鹏有些咬牙切齿地念叨:“够狠,拿学业威胁人!治学生这招最毒,也最管用。”

“只要是在学校一天,就不可能对这句话毫不在意。”铭宇接着说。

玉宁在旁边自言自语道:“双方这么僵着,肯定得有一方让步。既想从事自己喜爱的物理学研究,又想摆脱军方的控制追求真理,事情有点难办。”

“嗯,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寒春反复斟酌的问题。那件事情之后,寒春做事变得小心翼翼,整个人郁郁寡欢,不像以前那么活泼了。她想:做核物理试验需要很多物资条件,科学家们必须找一个有仪器设施的地方才能操作,自己不可能在家里后院搭个回旋加速器设备,随时随地做试验。但是现在纯科学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力量,它控制着试验的投资,试验的用途,她逐渐认识到自由的社会其实并不自由,民主也并非真正的民主,在这种背景下在核物理领域想搞纯科学研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不仅如此,她所面临的还有在残酷事实面前的痛苦抉择:要么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良知,继续成为政府和军方利用的工具,要么保全自己的人格,退出核物理研究领域。”

“没有其他可争取的出路吗?在美国做些努力,看有没有折中的选择。”大鹏问。

“这问题寒春也考虑过,但是她看到,如果自己继续留在美国,环境是相当困难的,斗争会非常严峻,自己将越来越孤独无助。因为很多同事为了谋生,为了个人的远大前程,将跟她分道扬镳,变成政府军方所需要和控制的工具。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微薄,跟政府的强大势力斗争将无济于事。同时,她又觉得一个科学工作者如果什么都不过问,任人摆布,不就跟傻子一样了吗?所以她最后还是选择了退出,决定不干了!”一边说,铭宇仿佛受到寒春当年那毅然决然态度的感染,话音不知不觉提高了许多。

“好!我也不干了!”大鹏一拍大腿,满脸严肃地喊了一句。

“这里头有你什么事?跟着瞎掺和!”铭宇有点不屑地说。

“我就喜欢寒春这种性格,有一股女侠的傲骨和英气。”大鹏挺直身子,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想法。

铭宇没再理睬他,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其实当时寒春只是决定离开核物理研究,虽然对中国有一些了解,但一直还没确定是否去中国。而现在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要重新考虑今后的出路。就在这个节骨眼儿,寒春收到一封来自中国延安的信,那是阳早写来的。信中向她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和见闻,讲了中国人民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的情况,还特别讲了歌剧《白毛女》的故事,这都让寒春非常受触动。她向往中国革命,也想亲眼看看中国人民‘小米加步枪’的力量怎么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竟然比美国的飞机大炮更厉害,能把蒋介石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且,寒春的哥哥也写信劝她可以来中国看看。

“寒春当时并不知道到中国能做些什么,一开始她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去查资料,找中国各个大学的地址,然后一一给设有物理专业的大学写求职信,想到中国的大学去教物理。她还给设在上海的由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恰恰是这封求助信,才使寒春后来的中国之行得以实现。”

“寒春从美国到中国真是够不容易的,辗转经过了那么多事情。”刚哥说完,把目光转向铭宇,“铭宇今天也不容易啊,本来就有伤在身,又讲了一晚上故事,可别把嘴也累残了!呵呵!”

铭宇一听这话,顺势把嘴撅起来做了个鬼脸,说:“有兄弟们捧场,又有美女在旁,把嘴说残也在所不惜!”

真是个肉烂嘴不烂的家伙,到什么时候都不忘耍贫,不过看在他今天讲故事的份儿上,且不与他计较。正在这时,忽然听见一声叹息,发现对面的大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看来,还是韩丁和阳早这两个男人在寒春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影响了她,促使她下定决心。记得我跟邻居家9岁的漂亮小妹说过,像哥哥这样学物理的以后可以自己做个飞船到月亮上去,看她当时崇拜的目光,虽然特别有满足感,但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她未来一生的抉择?”大鹏深情而认真的样子,仿佛自己是现代情圣,全然不在意大家用怪异的眼神看他。

“又来了!以为你是韩丁啊,可别跟人家小女孩乱讲话,而且我怎么觉得你居心不良、另有所图呢?”铭宇说着把手里的几个瓜子皮朝大鹏用力扔过去。大鹏也不示弱,给他回敬了几个,玉宁成为无辜受害者,说理说不清楚,也跟着加入战斗。

接下来是一场“混战”,小吃在空中乱飞,刚哥在一旁边看边笑,铭宇一个人战斗着并掩护坐在他旁边的我。笑声叫声不停地从“战场”中传出,快乐就这样在整个房间里跳跃着,从一个人脸上传到另一个人的脸上,烛光则在每个人的眼眸中复制它悦目的光芒,随着眼光的流转充溢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多可爱的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