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上的水资源
7920300000014

第14章 江河湖泊(2)

珠江旧称粤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河长2120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含越南境内的1.16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入海流量为11070立方米/秒,年入海径流量349.2立方千米,为黄河水量的6倍。珠江是我国第六长河,但其水量仅次于长江,为我国第二大河。珠江是指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在内的总称,具有复合流域和复合三角洲的特点。珠江流经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六省(区),支流众多,以西江为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马雄山,从上游到下游各个河段都有别称。由河源至蔗香双江口(贵州)叫南盘江,双江口至象州三江口(广西)称为红水河,三江口至桂平(广西)叫黔江,桂平至梧州(广西)称浔江,梧州以下至河口段始称西江,经磨刀门注入南海。西江的上游为由河源到三江口,河流川行在高原盆地和峡谷之间,河道深切狭窄,多急流险滩。三江口至梧州为中游,除个别河段水深流急外,其他河段都有较宽阔的河谷,两岸平坦,耕地集中,人口稠密。梧州以下为下游,河宽水深,几无险滩,为长年可以通航的优良水道。北江的正源为浈水,发源于江西信丰县大庾岭的南坡,流至韶关附近与武水汇合后称北江,韶关以下河段顺直,沿途接纳连江等支流,在三水附近进入珠江平原,并与西江沟通,主流则由洪奇沥入海,全长468千米。东江发源于江西寻乌县南岭山地的大竹岭,称寻乌水,到广东龙川以下始称东江。干流分为数股,与北江沟通,干流河段多沙洲,河床不稳定,最后由虎门入海,全长532千米。寻乌水为东江的上游,水浅河窄,河床陡峻;广东龙川县合河坝至博罗县观音阁为中游,河道比降变缓;观音阁至东莞石龙为下游,河宽水缓多沙洲,河床不稳定经常摆动。珠江水系的三江入海处,发育有各自的三角洲,相互连接成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平原上河道密布,相互沟通,构成网状水系,主要水道有34条。珠江水力资源丰富,航运价值极大,常年可以通航的里程有1.2万千米之多,广州黄埔港以下能通航万吨轮船,千吨轮船可溯西江直达梧州。珠江流域城镇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广州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对外开放城市,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

辽河

辽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河长为1340千米,流域面积21.9万千米,多年平均入海流量为650立方米/秒。辽河正源为老哈河,发源于河北省老图山的光头山,在苏家堡附近接纳西拉木伦河后称为西辽河。西辽河东流先后接纳敖来河与新开河两支流,在福德店附近与发源于吉林省辽原市哈达岭的东辽河相汇合后,始称辽河。辽河开始东南流,后转向西南流,沿途接纳招苏台河、清河、柴河、汛河、秀水河、养息牧河、柳河等支流后,在6间房子以下河道分为2股:东股叫外辽河,西股称双台子河。外辽河在三岔河汇入浑河、太子河后称为大辽河,最后在营口注入渤海。1958年大辽河在六间房子附近被人工堵截,浑河和太子河遂成为独立水系,而辽河干流则在盘山附近注入渤海。辽河干流及其支流的上游流经山区,比降较大,河槽深切,水流湍急。中游为黄土丘陵区,天然植被多遭破坏。加之流域多暴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辽河下游为冲积平原,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西辽河干流流经黄土区和流沙区,森林植被缺乏,河谷宽平,比降不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汛期常发生洪涝灾害。辽河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枯悬殊,年内分配更不均匀,水量高度集中在汛期,其它时间经常断流。解放前西辽河流域曾是东北地区“十年九涝”的“南大荒”,解放后经较大规模治理,洪涝灾害大为减轻。辽河因水量变化大,且每年都有3个月的封冻期,内河航运不发达,只有小船可上溯至三江口。辽河流域曾是我国重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中,下游地区集中分布着沈阳、抚顺、鞍山、本溪等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东北地区和辽宁省的重点商品粮基地,用水量很大,河流污染极其严重,需引起重视。

海河

海河是我国华北地区的大河,由蓟运—潮白—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漳卫—南运河五大水系组成。这些河流由北、西北和西南方向汇聚于天津,经大沽注入渤海。海河是指天津金刚桥至大沽的干流河段,长73千米。如以漳卫河为正源起算,则河长为1090千米,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约20立方千米。

(1)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虽是三条独立的河流,但目前在防洪输水方面已连成一体。蓟运河由州河及句河二源汇合而成,南流在江洼口接纳还乡河等到北塘入永定新河,然后入海。州河建有于桥水库,将经滦河—蓟运河分水岭穿山渠道引进的水储入其中,向天津供水。潮自河是由白河和潮河在密云县汇流后组成,其平原河段的河道常迁徙不定,无固定入海通道,有时在通县附近入北运河,有时经箭杆河入蓟运河。1950年开挖了潮白新河,由河北香河县引潮白河水经黄庄、七里海人蓟运河,至北塘注入渤海。1960年在潮白河上建成密云水库,作为保证首都北京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北运河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由北京市的通县至天津市,是13世纪利用白河下游河道修成。北运河有潮白河与温榆河两源,在屈家店与永定河汇合。1958年在温榆河上建成了解决北京部分供水的十三陵水库。

(2)永定河是历史上海河水系最不稳定的一条河流,上源发源于山西北部管山东麓桑干泉的桑干河和发源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兴和县境内的洋河组成,于怀来县米官屯汇流后始称永定河,下流入沩水河,经官厅三峡至三家店出峡谷,过卢沟桥东流至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河流含沙量大,在下游河床淤积高出地面,经常改道,原称无定河。公元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为保护北京,对其进行了一次改道,迫使河水东南流入三角淀,至西沽入大清河,并改名为永定河。当然改名也解决不了河道迁徙问题,直到1970年开挖了永定新河,由屈家店引导河水至北塘,然后入渤海,才使河道变得较为稳定。解放后为了防洪和解决首都供水问题,在官厅水库以上先后兴修了大、中、小型水库517座,总库容达33亿立方米,其中官厅水库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3)大清河是由发源于恒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的水流汇集而成,支流众多,源短流急,分南北两支。南支包括由磁河、沙河等汇集而成的潴龙河及唐河等河流,先汇入白洋淀,然后由其东部的出水道(赵王河)与北支汇合;北支主要是发源于山西省涞源县涞山的拒马河,流经雄县到新镇西南与南支汇合后称大清河。大清河在历史上屡受永定河及滹沱河的干扰和侵袭,两河从上游带来的很多泥沙,都堆积在大清河的中下游,形成了一系列如白洋淀、文安洼、东淀等洼淀,使汛期洪水在下游宣泄不畅,频繁引发水灾。建国后,在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在中游整修河道,在下游开挖独流减河,排洪入海,减轻了水患。

(4)子牙河是由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的滹沱河与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滏阳河汇合而成,水量主要来自滹沱河。滹沱河挟有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沉积淤塞河道,使河流频繁摆动。滏阳河上游多流经丘陵地区,谷宽河阔,进入平原后,河道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抬高河床,使河流变为地上河,加之下游河道窄小,一遇大雨水流宣泄不畅,就要出现水灾。解放后为治理水患,进行了加固河堤,兴修水库等大量水利工程建设,并于1966~1967年开挖了子牙新河,增大了泄洪能力,减轻了水患。

(5)漳卫—南运河系指京杭大运河的山东临清至天津段,上游由漳河及卫河组成。漳河发源于晋东南的山地,有清、浊漳河两源,它们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卫河源出晋东南的高平县内,南流接纳了纳淇河及安阳河等支流。漳河和卫河在河北馆陶县称钓湾,汇合后至临清叫卫运河。

海河流域内城镇集中,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特大和大、中城市就有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沧州、张家口等,人口超过7000万,是一个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颇感紧张的地区。

淮河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的主峰大白岭,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和安徽省在江苏省汇入洪泽湖。淮河的大部分水量经三河闸,穿过高邮湖至江都县三合营入长江,小部分水量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淮河全长1000千米,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有1300万人口,近1.4万平方米耕地。北岸支流众多且较长,主要有洪河、颍河、涡河、浍河、沱河等,河床平缓,水流缓慢;南岸的支流少并且短,多发源于大别山区,主要有史河等,河床比降大,水量丰富。淮河是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一条重要界限,南、北气候在此分野。干流以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似长江流域;干流以北基本上属黄淮冲积平原,类似华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气候。淮河由源头至洪河口为上游,流经山丘区,河道比降大,平均为0.5/1000;洪河口至中渡为中游,河道曲折,比降极小,只有0.03/1000,水流缓慢,除穿越几个峡口外,干流的两岸地势平坦,多洼地湖泊;中游以下为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宽浅,密集的水网纵横交错,干支流上人工闸坝众多,湖泊星罗棋布。

京杭大运河以东的里下河滨海地区,还有射阳河等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淮河下游地区的北部有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河、沭河及沙河,历史上曾直接入淮与淮河相通,经治理两河下游分别通过新沭河及新沂河人工河道,由南折东注入黄海,但仍属淮河水系。淮河流域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但因其北侧紧邻含沙量大、洪水汹猛的黄河,多次破堤决口和改道,并南徙淮河河道入海,大大改变了淮河流域的自然面貌。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河床,使其下游河槽几乎全部变成地上河,下游的入海通道被淤塞,水位抬高,水系紊乱,洼地积水成湖,水流宣泄不畅,经常决口成灾。据统计,近500年来,淮河共发生大水灾350次,旱灾280次,几乎年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解放后经过大规模治理,在淮河上游地区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近5200座,总库容达250亿立方米,修筑加固堤坝1.5万千米,新开了入海通道,治理改良盐碱地,使粮棉产量大幅度增加,电力和渔业亦得到全面发展。

内流河

在大陆腹地,由于远离海洋,或因地形特殊,河流不是流达海洋,而是汇集于洼地、深谷形成湖泊;或因地处干旱少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荒漠之中,所形成的河流逶迤于荒漠而逐渐渗于地下。这些最终不能归宿到海洋的河流就是内流河,也叫内陆河。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和内蒙古。这些地区的降水量远少于蒸发量,是比较干旱的地区。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流河有独立出山口和长流水的约600余条,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小河。小内流河一般都比较短,多是有头无尾,有的是雨季有水、旱季干枯的季节性河流,称时令河。如青海省,既是我国著名江河——黄河、长江及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内流河比较多的地区,内流区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著名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流域面积在300平方千米以上的内流河就有80多条。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就汇集了50多条内流河。新疆的内流河更多,并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世界第五大内流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有三源,南为和田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长806千米;中游横穿400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沿途蒸发渗漏,河道断流,只在洪水期才有水流入塔里木河。西南源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长支流,源出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长1079千米。北源阿克苏河源于天山山脉西段,水量丰富,是塔里木河主要水源,长224千米,南流到阿瓦提县肖夹克附近和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汇合后称塔里木河。塔里木河若以叶尔羌河源起算,全长为2179千米,其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居全国第四位,流域面积19.80万平方千米,比珠江水系中的西江还长。干流沿着盆地北部边缘由西向东蜿蜒于北纬41°,到东经87°以东折向东南,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最后注入台特马湖。

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河水主要靠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阿克苏河口到尉犁县南面的群克尔一带河滩广阔,河曲发育,河道分支多。洪水期无固定河槽,水流泛滥,分散,河流容易改道。在河谷洼地易形成湖泊、沼泽。群克尔以下河道又合成一支。历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摆动,迁徙无定。最后一次在1921年,主流东流入孔雀河注入罗布泊。1952年在尉犁县附近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塔里木河中、上游有大规模水利设施,1971年建有塔里木拦河闸。沿岸新建许多农场。

塔里木河河水流量因季节差异而变化很大。每当进入酷热的夏季,积雪、冰川溶化,河水流量急剧增长,就像一匹“无疆的野马”奔腾咆哮着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在塔河上架有一座80孔,混凝土结构,全长1600余米的大桥。在塔河流域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各族人民的辛勤耕耘,昔日荒漠变成桑田,塔河两岸瓜果满园,稻花飘香。

塔里木河干流又分为上、中、下3段:羊吉巴扎以上为上段,此段河床不分岔,腐蚀强烈,曲流发育,河床不稳定;羊吉巴扎到群克为中段,这里汊道、湖沼众多,洪水期水流漫溢分散,主流常改道;群克以下为下段,河道复旧统一,河水经上、中段渗漏、蒸发及引灌溉后,所剩不多,又因群克至铁千里克之间兴建了大西海水库,故只有少量河水可以流到英苏,洪水时期才有水泄入台特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