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中国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情风俗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内,都会发生差异,而百花齐放,正是中华民族璀璨家园中的优胜之处。十年浩劫中强迫全国人民按照某种狭隘概念“移风易俗”,事实证明对民族文化是严重伤害,也是行不通的。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变迁,民间风俗有沿续也有变化;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风俗,同样在相互影响,融合更新,不断丰富民众的生活和文化的内涵。
前两章中,主要从时间范畴介绍了春节风俗的源流和变化,本章侧重于空间范畴中的年俗差异。
沈从文先生曾指出,中国的“较古节日已延长了二三千年,后起的也有千把年历史,经史等古籍中曾提起它种种来历和举行的仪式,大多数节日常和农事生产相关,小部分则由名人故事或神话传说而来,因此有的虽具全国性,依旧会留下些区域特征”(《过节和观灯》)。
这种情况,也早为古人所关注。明人沈士龙在《秘册汇函本东京梦华录跋文》中说,他到开封,注意到民间风俗,与杭州非常相近,开始很感奇怪,后来悟出此“皆南渡风尚所渐也”,不是开封模拟了杭州风俗,而是因为宋代中央政府南迁杭州,北方风俗成为社会主流形态,导致江南民风发生变化。
长江天堑,对于岁时风俗的影响,要大于黄河。堪为江南风俗代表的,是吴、楚两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二载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叙》,述宋代吴地新年风俗,给人以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余归石湖,往来田家,得岁暮十事,采其语各赋一诗,以为土风,号《村田乐府》。其一冬舂行,腊日舂米,为一岁计,多聚杵臼,尽腊中毕事,藏之土瓦仓中,经年不坏,谓之冬舂米。其二灯市行,风俗尤竞上元,一月前已卖灯,谓之灯市,价贵者数人聚博,胜得之,喧盛不减灯夕。其三祭灶词,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说谓灶神翼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前期祷之。其四口数粥行,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阖家同飨,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童仆皆预,故名口数粥。豆粥本上月望日祭门故事,流传为此。其五爆竹行,此他郡所同,而吴中特盛,恶鬼盖畏此声,古以岁朝,而吴以二十五夜。其六烧火盆行,爆竹之夕,人家各又于门首燃薪满盆,无贫富皆尔,谓之相暖热。其七照田蚕词,与烧火盆同日,村落则以秃帚若麻秸竹枝辈燃火炬,缚长竿之杪以照田,烂然遍野,以祈丝谷。其八分岁词,除夜祭其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其九卖痴呆词,分岁罢,小儿绕长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卖其馀,益可笑。其十打灰堆词,除夜将晓,鸡且鸣,婢获持杖击粪壤,致词以利市,谓之打灰堆。此本彭蠡清洪君庙中如愿故事,惟吴下至今不废。”
其中,灯市、爆竹、烧火盆、分岁等,南北无大异;冬舂米、照田蚕则明显与江南稻作、蚕桑生产相关。
苏州祭灶时,多用“灶经”和“善富”、“挂锭”。所谓灶经,是寺庙里的僧尼,在腊月里送给施主家的,须填写供奉者姓氏后焚化,据说可以禳灾。笔者曾见过光绪年间刊行的《灶王真经》,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善富则是厨房里所用的一种竹制灯盏,俗称“灯挂”,据说有雌雄之分,盘底凹者为雌,凸者为雄,所以要买总是一对;因为灯盏的“盏”字与“斩”字同音,属不吉之字,年节间忌言,故改称灯盏为“燃釜”,又换成同音的吉语,便成了“善富”。挂锭即成串的锡纸锭,其间杂以彩牌,接灶时先悬于灶神龛的两角,为来年获利之兆。俗语有“一事无成,先买挂锭”,以为讥讽。口数粥,北方称“人口粥”,如《东京梦华录》卷十记道:“二十五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有猫狗者,亦与焉。不知出于何典。”连猫狗都不漏过,比苏州人更彻底。
“卖痴呆”是种颇有趣味的风俗。范成大《卖痴呆词》如下:“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馀。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愧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今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此俗不仅于吴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也有“烧术卖懵等事,率多东都之遗风”的记载,可见尚源自于北宋汴梁。《清嘉录》卷十二中说,打灰堆与卖痴呆,到清代中叶已经不传。而广东类似风俗,直延至现代,称为“卖懒”。除夕上灯后,家人给小孩子一个红鸡蛋,点着一支香,提着灯笼,沿街行走,边走边唱:“卖懒仔,卖懒儿,卖得早,卖俾广西王大嫂;卖得迟,卖俾广西王大姨。”直走到土地庙中,把香插上,再返回家,把鸡蛋分给长辈吃,表示自己的懒惰已卖掉,从此勤劳。欧阳山《三家巷》中尚写到卖懒歌:“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又有“卖冷”,年轻人穿新衣着木屐,沿街边走边唱:“卖冷,卖冷,卖到年三十晚。”冷,指陈旧的、不时兴的东西,冷摊,冷货之属。
打灰堆是遍及全国的风俗,早在《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如愿的典故出自《录异记》,有个叫区明的商人,经过彭泽湖,被湖神青洪君邀请去做客,对他厚加礼敬,临别出还要送一件礼物给他,问他想要什么。事先曾有人指点区明,只要如愿。区明遂回答:“但乞如愿。”青洪君很舍不得如愿,因为已有承诺,不得已同意了。如愿出来相见,区明才知道她是青洪君的婢女。区明带着如愿回家,从此但有所愿,都能实现,很快成了个大富翁,对如愿的态度,也就轻慢起来。某年元旦,如愿起床稍晚,区明竟动手责打如愿。如愿逃走,避入尘粪中。区明寻找不得,于是以杖敲打粪扫,呼唤如愿。如愿终于没有再出现。
与打灰堆相近的,是新年不动扫帚;即使扫地,积尘也不能出门,惟恐如愿在其中。但也有例外的地方,如《远平志》记道:“正月三日,人多扫积尘于箕,并加敝帚,委诸歧路以送穷。”《客家风俗志》也有类似记载:“年初三为‘送穷日’。俗称‘穷鬼日’。家家大扫除,把垃圾倒在三叉路口烧掉,叫做‘送穷鬼’。要烧香纸,念送穷歌,歌曰:‘穷鬼出,富贵入。穷鬼照河下,富贵转屋家。’送穷日人们不出门作客,妇人不转外家。”陕西风俗,则是正月初五剪纸人送掷门外,称为“送穷”;初五这天吃饭一定要吃饱胀,称为“填五穷”;这天忌出门,以新鲜肉放在锅中,以炭火细炙,称为“崩穷”,买不起肉的人则用麻豆。经济发达地区的迎财神,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演变为“送穷”,虽殊途而同归,心态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成都偏处西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新年风俗与中原地区相比,仅日期上稍有间错,活动内容则如出一辙。清末傅崇矩编《成都通览》,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后,“焚灶,拆祭灶用果品、白麻糖、茶酒、灶马。按:祭灶后,商铺均开账飞,四处收账。十六日后,均有吃年饭者,办年货,打扬尘,刮对子”。除夕之夜,“合年饭,迎新灶神,贴门神,贴春联,贴喜门钱,出天方,收账,开账,办年货,放炮,辞年,铺上门上贴拜年名片,打米酥,粘米花,送年礼,蒸年糕,买花,摆花,装点心,办新衣,买新帽,制新鞋袜,买挂面,点百果灶”。元旦则“放炮,拜年,闹年鼓,敬财神,迎喜神,装财神,飞名片,穿新衣,挂挂钱,耍龙灯,耍狮灯,听洋琴,听相书,请春酒,走神方”;“初一元旦,忌用刀剪针类,并忌吃饭,以面代饭。除夕之夜,街户灯烛辉煌,火炮达晓。元旦之夜,反觉冷淡。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关门闭户,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女之钱,如甘蔗、橘子、面食、凉粉、花炮、响簧、小灯、大头和尚、戏脸壳、灯影、糖饼、花生、升官图、纸牌、骰子之类。初九日夜起,各庙宇、各人户,均点灯笼,谓之上灯,直点至十六日为止。初一日起,早晚均燃香烛,敬天地祖宗,有敬至十五日者,有敬至初九者,有敬至破五者(破五即初五)。初一日,商铺即有开张者,谓之提门,随即掩闭,不过用红绫纸锞挂上招牌耳。初二日后,提门者甚多。其大开张之日,均另择吉期。十五日后,遂通行开张。”“初六日,妇女回娘家,拜年,或择吉使小儿出行”。“十五日,过大年,吃元宵(即汤元也),敬神送年,烧去纸门钱”;“十六日,游百病(周游城垣),夜放花炮,过厚脸年。”
江西婺源除夕“吃年汤”之俗颇有特点。因为当地男性,多在外做官或经商,难得年终回家团聚,所以更重视这纪念的仪式。在焚香祭祖之后,全家人齐集厨房内,一起动手,有和面的,有切菜的,有刷锅的,有洗碗的;准备齐全,将预先买好的猪头入锅加汤烧煮,煮熟后将猪头捞出,再将调和好的面粉搅入猪头汤中,并加肉丁、冬笋、丁香等佐料,煮成糊状,全家团坐分食;煮好的猪头,也切成薄片上桌。年汤讲究吃得越多越好,有连吃四五碗的。婺源拜年,也与他处不同。元旦一天,各家都把大门紧闭,贺年者敲门,家人一定以“不敢当”、“心领”等客气话婉拒,不肯开门;而拜年者则必须进门拜贺,往往相持甚久,才有一方退让。只有至亲到门,才能较爽快地开门,但必盛情招待,尤其是儿童,定是满载而归。有不肯接受礼品的,主人家也定要派人送去其家。走在街上,见到熟人,一定要行礼道贺;一群人中只要有一人相识,就要对这一群人一一拜贺,以免失礼。当年俗谚道:“宁可欠人钱,不可欠人年。”
广东人最重贸易,所以正月初一凌晨就要接财神,在门前放一张桌子,烧香礼拜。这时就有卖蚬小贩,沿街叫卖“发财大蚬”,以“蚬”与“显”同音,似乎预示财神显身,所以人们争相购买,讨个口彩。
东北梨园则在除夕夜间“迎财神”。半夜子时,班主扮成财神,男女演员穿戏装跟随在后,乐队沿途吹打,从剧院正门出发,向财神所在方位前进,不见到活物不能返回。见到活物后全班跪倒磕头,再吹吹打打返回剧院。遇到猪最高兴,俗谚“肥猪拱门,金银满囤”;遇到兔子最晦气,因为“兔子善蹦,金溜银空”。
贵州地区的汉族同胞,有“抱柴”的习俗,正月初一清晨,家长从门外抱一束柴火进屋,而家中的人大声招呼:“你抱柴(财)来家了!”寓意“抱财归家”。
浙西人除夕守岁到半夜,须打起灯笼出门,悄悄挑回一担清水,称为“天地水”,然后才封门,并用天地水煮“天地饭”,焚香点烛,祭祀天地。
清张英、王士禛等纂《渊鉴类函》卷十七引《图经》,说夔州人最敬重诸葛武侯,所以人日这天倾城出游八阵碛上,称为“蹋碛”。妇人拣拾有孔的小石块,以彩索穿起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祥,而府帅这天也在八阵碛上设宴款待宾客。
陕西各县,元宵节的过法多有不同。如兴平县,居民组织起各种会社,杀猪宰羊,设香烛,奏鼓乐以娱神;渭南县用熟面汤加果菜,做“元宵茶”;延绥在十五夜以面做小托似灯盏,注油点燃,次日早晨煎成点心吃掉,表示“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