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关公崇拜溯源(上下)
7961800000027

第27章 “关公斩蚩尤”传说(1)

(第一节)“斩蚩尤”

四十多年前,一个叫《关公战秦琼》的相声曾经风靡一时,其结句谓“你在唐朝我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他叫你打你就打,要是不打——他不管饭!”总是能引起一场哄堂大笑。据说这是讽刺军阀割据时代对文艺的瞎干涉的,但与本文主旨绝不相干。

其实和现代存留的很多神只一样,关羽崇拜也是在宋代重新发端,渐至后世勃兴的。看起来“关公斩蚩尤”较“关公战秦琼”更为荒诞,但影响却极为深远。其真实原由和涉及方面,则颇多有关两宋之重大问题,实际上的内涵还要深刻广泛得多。

为叙述方便,我们且从“斩蚩尤”谈起。

“黄帝战蚩尤”是关乎远古时期中原两大部族战争,决定中华民族最初走向的一项历史大事件。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述,所以长期以口传形式存在于神话之中。先秦载入各种典籍,已出现多重歧义,以致历代分证,代有异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有专家根据文化人类学之现代考古学、民俗学等综合予以考探,意见亦不一致。理由纷繁不叙。这里只谈宋后记述中经过变异的几种说法,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以见其嬗变之迹。最早的应当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崇宁五年,夏,解州有蛟在盐池作祟,布炁(气的异体字)十余里,人畜在炁中者,辄皆嚼啮,伤人甚众。诏命嗣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治之。不旬日间,蛟祟已平。继先入见,帝抚劳再三,且问曰:‘卿此翦除,是何妖魅?’继先答曰:‘昔轩辕斩蚩尤,后人立祠于池侧以祀焉。今其祠宇顿弊,故变为蛟,以妖是境,欲求祀典。臣赖圣威,幸已除灭。’帝曰:‘卿用何神?愿获一见,少劳神庥。’继先曰:‘神即当起居圣驾。’忽有二神现于殿庭:一神绛衣金甲,青刀美须髯;一神乃介胄之士。继先指示金甲者曰:‘此即蜀将关羽也。’又指介胄者曰:‘此乃信上自鸣山神石氏也。’言迄不见。帝遂褒加封赠,仍赐张继先为视秩大夫,虚靖真人。

请注意“绛衣金甲,青刀美髯”之说。“金甲”是沿袭《独醒志》、《睽车志》等宋人笔记所载关羽为“金甲神人”、“金甲将军”而来,“绛衣”之说则仅此一见,后世关羽则以“绿袍”为标准服饰。元人胡琦《解池斩妖考辨》云:

“《古记》云:宋大中祥符七年,解州奏解盐出于池,岁收课利以佐国用。近水减盐少,亏失常课……侍臣王钦若曰:‘蚩尤,邪神也。臣知信州龙虎山张天师者,能使鬼神,若令治之,蚩尤不足虑也。’于是召天师赴阙上,与之论蚩尤事。对曰:‘此必无可忧。自古忠烈之士,殁而为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召之,以讨蚩尤,必有阴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成书于元代戏曲小说创作初兴时期,故其增益特多,叙述最详,不啻“说话”故事,因而最接近神话本色,故文虽较长,仍须引用。其卷三云:

“义勇武安王,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解良人也。当汉末,与涿郡张飞佐刘先主起义兵。后于南阳卧龙冈三谒茅庐,聘诸葛孔明,宰割山河,三分天下,国号为蜀。先主命关公为荆州牧,不幸吕蒙设计,公乃不屈节而亡,追赠大将军,葬于玉泉山。土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焉。宋真宗祥符五年十月十七日,夜有神人自空而降,奏曰:‘臣乃上天直符使者,玉帝有敕,后八日有圣祖轩辕降于宫阙。’言讫而去。帝次日与群臣议之,洒扫宫室,设祭礼。至日,圣降于延恩殿,帝拜于前。圣曰:‘吾往昔人皇氏也,其后为轩辕,即汝赵宋之始祖也。吾以汝善修国政,抚育下民而来。’言讫,圣升天矣,帝大异之。帝与群臣议之,圣降之迹山【尚】存,天香未散。群臣贺曰:‘陛下圣德所感,圣祖降于宫阙。’帝诏天下梵宫,并建圣祖宝殿。至祥符七年,解州刺史表奏云:‘盐池自古生盐,收办宣课。自去岁以来,盐池减水,有亏课程。此系灾变,敢不奏闻。’帝遣使持诏至解州城隍庙祈祷焉。使梦一神告曰:‘吾城隍也。盐之患,乃蚩尤也。往昔蚩尤与轩辕帝争战地,杀蚩尤于此地,盐池之侧至今尚有近迹。近闻朝廷创立圣祖殿,蚩尤大怒,攻竭盐池之水。’飒然而觉,得此报应,回奏于帝。帝与群臣议之,王钦若奏道;‘地神见报,当设祭一祷之。’帝遣吕夷简持诏就盐池祷之。祭毕,是夜梦一神人戎服金甲持剑,怒而言曰:‘吾乃蚩尤神也。奉上帝之命来此盐池,于民有功,于国有益。今朝廷崇以轩辕,立庙于天下,吾乃一世之仇也,此上不平,故竭盐池水。朝廷若能除毁轩辕之殿,吾令盐池如故。若不从,竭绝盐池,五谷不收,又使西戎为边境之患。’言讫而去。夷简飒然而觉,其梦中之事回奏于帝。帝亦梦之。王钦若奏曰:‘蚩尤乃邪神也。陛下可遣使就信州龙虎山张诏天师,可收服此怪。’帝从之,乃遣使诏天师至阙下。帝曰:‘昨因立圣祖轩辕殿,致蚩尤怒,涸绝盐池之水,即今为患,召卿断之。’天师奏曰:‘臣举一将最英勇者,蜀关将军也。臣当召之,可讨蚩尤,必其成功。’言讫,师召关将军至,现形于帝前。帝云:‘蚩尤竭绝盐池之水。’将军奏曰:‘陛下圣命,敢不从之!臣乞会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有阴兵,尽往解州,讨此妖鬼。若臣与蚩尤对战,必待七日方剿除得。伏愿陛下先令解州管内民户三百里内,尽闭户不出,三百里外尽示告行人,勿得往来。待七日之期,必成其功,然后开门如往。恐触犯神鬼,多致死亡。’帝从之。关将军乃受命而退。遂下诏,解州居民悉知。忽一日,大风阴暗,白昼如夜,阴云四起,雷奔电走,似有金戈铁马之声,闻空中叫噪。如此五日,方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池水如故,皆关将军力也。其护国祚民如此。帝嘉其功,遣王钦若赍诏往玉泉山祠下致享,以谢神功。复其新庙,赐庙额曰‘义勇’,追封四字王,号曰‘武安王’。宋徽宗加封尊号,曰‘崇宁至道真君’。”

于前因后果交代得最为详尽。明人王世贞《关将军四祀图序》则云:

“宋政和中解州解池盐至期而败,课輙不登。帝召虚靖张真人询之,曰:此蚩尤神暴也。帝曰:谁能胜之?曰:臣以委直日,关帅可也。寻解州奏:大风霆偃巨木,已而霁,则池水平若如镜,盐复课矣。帝召虚靖而劳之,曰:关帅,其可得乎?曰:可。俄而见大身,遂充廷。帝惧,拈一崇宁钱投之,曰:以为信。明当敕拜崇宁真君也。”

已删除蚩尤向轩辕寻衅之说,表现出儒生的谨慎和简约。又朱国桢《仿洪小品》(亦名《涌幢小品》)卷二十“关云长四则”之三:

“山西盐池在解州,云长所产处也。相传黄帝执蚩尤于中冀,戮之,肢体身首异处,而名其地曰‘解’。其血化为卤,遂成池。宋崇宁中,池水数溃,张虚静摄云长之神治之,池盐如故。云长见像于廷,于是加封拓祠。祠最伟,神亦最灵。池长百二十里,阔七里,周垣守之。每大雨,辄能败盐。必祷于神而止、蚩尤以其血为万世利,而云长周旋,永此利源,同于煮海。奇矣奇矣。”

明刊《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九:

“宋元佑中,哲宗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除澥池之害)。逾顷,雷。电昼晦。帝问:‘卿向用何将?还可见否?’曰:‘臣所役者,关羽也。’即握剑召于殿左,羽随见。帝惊,掷崇宁钱与之,曰:‘以封汝。’(祀为崇宁真君)。(徽宗时)宫中有祟。见一道士碧莲冠,紫鹤氅,手持水晶如意,前揖曰:‘奉上帝命,来除此祟。’良久,一金甲丈夫捉祟,擘而啖之。帝问金甲者何人,道士曰:‘所封崇宁真君关羽也。’”

清初陈梦雷编着《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三十八卷引《关帝圣迹图志》:

“《关帝圣迹图志》:古记云:宋大中祥符七年解州奏,解盐出于池,岁收课利,以佐国用。近水减盐少,亏失常课。此是灾异,不可不察。奏入,上遣使往视,还报曰:臣见一老父,自称城隍神,令臣奏云:为盐池之患者,蚩尤也。忽不见。上怪而疑之,顾问左右,皆以灾害之生,有神主之为言。上乃诏近臣吕夷简至解池致祭。事讫之夕,夷简梦神人戎衣,怒言曰:吾,蚩尤也。上帝命我主此盐池,今者天子立轩辕祠,轩辕,吾雠也。我为此不平,故绝池水尔。若急毁之则已,不然祸无穷矣。夷简还白其事,侍臣王钦若曰:蚩尤,邪神也。臣知信州龙虎山张天师者,能使役鬼神。若令治之,蚩尤不足虑也。于是招天师赴阙,上与之论蚩尤事,对曰:此必无可忧。自古忠臣烈士之殁而为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招之,以讨蚩尤,必有阴助。上问:今何神也?对曰:庙食荆门之玉泉。上从其言,天师乃即禁中书符焚之。移时,一美髯人擐甲佩剑,浮空而下,拜于殿廷。天师宣谕上旨曰:蚩尤为妖如此,今天子欲命将军为民除害,何如?答曰:臣敢不奉诏。容臣会岳渎阴兵至彼,并力为陛下扫荡之。俄失所在。上与天师肃然起敬,左右从官悉见悉闻,莫不赞叹。忽一日黑云起于池上,大风暴至,雷电晦冥,居人震恐,但闻空中金戈铁马之声。久之云雾收敛,天日晴朗,池水如故,周匝百里。守臣王忠具表以闻,上大悦,遂使致祭。仍命有司修葺庙宇。岁时奉祀。《广见录》云: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宋崇宁中应召平解池之祟,凡四诏赴阙,赐号虚静先生,视秩中散大夫。按李焘《通鉴长编》曰:崇宁四年六月丙子,御紫宸殿。以修复盐池,百官入贺。解池为水浸坏八年,至是创开四千四百余畦,积成盐实故也。以此考之,《广见录》所载年分不差,虚静之召,当在四年之前,盖崇宁尽五年也。世传虚静平盐池之祟,以为得神之助,斩池中蛟也。由是帝有崇宁真君之号。”

钱曾《读书敏求记》则指出龙虎宗实为此说的幕后有力推动者,云:

“《汉天师世家》一卷中称三十代天师讳继先者,宋崇宁二年投符解州盐池,磔蛟死水裔。上问:‘用何将?’随召关某见于殿左。上惊,掷崇宁钱与之,曰:‘以此封汝。’世因祀为‘崇宁真君’。此当是关帝受封之始。”

综合起来,我们得到的说法有这样的出入:

以上记载所由不一,年代起因也颇有出入。本文就从梳理这些差异开始。

首先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既然所有的记载中“斩蚩尤”一事,都肇于解池盐灾,自不妨以盐灾作为考察时间的参照。李庭《解州盐池重修二王神庙记》记叙稍详:

“宋两池置官八,而州有榷盐院,守二领之,使民入粟塞下,与钞以给,盐一岁之出,无虑四十万席。其利既博,而法益密矣。元符元年,霖潦弥月,沟浍皆盈,坏官亭、盐室不可胜记。讲臣义士,使驲旁午,睥睨惶骇,莫知所以拯之之术。崇宁四年春,遣耀州观察使王仲千发丁夫回山谷之泛滥,完堤防之缺,周池之土,作护宝堤百余里,又于堤之内起外堰以杀水势。外患既弥,客水浸涸,是岁盐宝初成……初年课才十二,次年倍之,越三年遂底成绩。”

稍后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六《征榷三》曰:

“初,解梁之东有大泽,绵亘百余里,岁得亿万计。自元符元年霖潦池坏,至是乃议修复。”“徽宗崇宁元年,解州贾考、南北团池,修治畦眼,拍磨布种,通得盐百七十八万二千七百余斤。州具以闻。……四年池成,凡开二千四百余畦,百官皆贺其役,内侍王仲千实董之。”

据此,则知解池霖潦而影响盐课应从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始,经过修治,崇宁四年“六月,丙子,御紫宸殿,以修复解池,百官入贺。解池为水浸坏八年,至是始开四千四百余畦。”

上述“关羽斩蚩尤”传说涉及年代之解盐产量:

由此表所示,则大中祥符、元佑年间解池本无事,何须自扰之?关羽“降妖赐封”一事即使属实,也只有在元符、崇宁两个关键年代才有可能发生。

与上述一些记叙不同,盐灾发生的真实原因,亦非“减水”或者“竭绝盐池之水”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由于多雨以至“霖潦池坏”所致。沈括曾以中央大吏身份,亲往解池考察过,并在《梦溪笔谈》卷三《辨证》里总结过这次盐灾。他认为:

“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惟中间一泉乃是甘泉,得此水然后可以聚。又其北有尧梢水,亦谓之巫咸河。大卤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盐,惟巫咸水入,则盐不复结,故人谓之‘无咸河’,为盐泽之患,筑大堤以防之,甚于备寇盗。原其理,盖巫咸为浊水,入卤中则污淀卤脉,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

其中“蚩尤血”一语尤其值得注意。案宋人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传》曰:“(黄帝)传战执尤于中冀而殊之,爰谓之‘解’。”即解州得名之由来。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安邑”条则言:“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这证实北宋观念中解池与蚩尤的联系,为“关公斩蚩尤”的神话传说提供了民俗方面的依据。今解州盐池畔仍保留有蚩尤村的地名,亦当为这个神话传说的遗留。为易于理解当年解州盐池究竟发生了什么灾害,不妨再引用今人的叙述:

“这次宋代盐业史上最为严重的解池事故,发生于元符元年(1098年)秋季。这次事故的性质,是‘盐池为水冲注’,即盐池区西南侧两条河渠的堤堰决裂,特别是涑水河与姚暹渠汇合处的小樊家堰被决,淡水侵灌盐池所致。小樊家堰附近,星罗棋布着许多小型的盐池,分属于河中府与解州、涑水河、姚暹渠两处堤岸及樊家堰‘缘盐池周围阔远’,其护堰任务,本由两县县尉分段负责,派人巡视。这年九、十月间,恰值秋霖淫潦。护堰人员疏失。倚盐为生的‘樊家堰小池等处人户’,又乘机取卤私煎,‘盗决南岸,使水入池’,这样,便招致一场空前的灾祸。”

可知灾缘人为,弭祸亦系人力所致,非干神功。

前述记叙中所以屡屡提及王钦若,是因为他是北宋最着名的“道士宰相”。《宋史·王钦若传》记载了他出生时,有祖父预言,裴度刺字等异事,并谓其“及贵,遂好神仙之事,常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钦若自以深达道教,多所见明,领校道书,凡增六百余卷。”实际上他还是宋真宗“降天书符瑞”、“托祖”和确立“神道设教”文化政策的关键人物。王钦若是江西新喻人,与龙虎山颇有乡谊,三十一代天师张正随,就是他引荐给赵桓的。有人认为张正随被召赐是走了同乡关系的后门,《历代通鉴纲目辑览》:“于大中祥符八年(《续通考》作‘九年’)书赐信州道士张正随,号‘真静先生’”。分注:

“初,汉张鲁子自汉中徙居信州龙虎山,世以鬼道惑众,正随其后也。至是召赴阙赐号。王钦若为奏立授箓院及上清观,蠲其田租。按钦若,新喻人。以‘天书’提倡符箓,故庇其乡人而为之奏乞。”

有趣的是,在“黄帝战蚩尤”的最初传说中,黄帝系统正是用“旱魃”对付蚩尤系统的“水害”,才取得胜利的,或者是洪荒时代以神怪相争形式治除水患的另类表述。《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令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与当时解池排水固堤之缮修工程也有一分相似。但宋人叙此故事,已有明显变化。真宗时代的《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

“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袄,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黎土羌兵,驱应龙以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其下旱,所居皆不雨。蚩尤乃败于顾(阪)泉,遂杀之于中冀。”

此时的“风伯雨师”和“应龙”都成了人人得用的工具,而非属下同盟。元人年久睽隔,仅知关羽主祈雨,遂妄度解池之灾为天旱减水所致,也是神话传说傍依附丽于史实的常态,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