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艺术36计
7996600000052

第52章 讲究适度与合宜(1)

“冷处理”与“热处理”

同样的鱼肉蛋菜,有的人能炒出香味扑鼻、吊人胃口的佳肴,有的人却只能做成平淡乏味、有失本色的便菜。其中的奥妙和诀窍何在呢?有经验的厨师会告诉你两个字:火候。火候不到,不会香甜可口;火候过了,又会煮烂烧糊。只有火候恰到好处时,才会色、香、味俱全。炒菜如此,领导工作其道理亦然;掌握火候,把握分寸,择机而发正是一个领导者要悉心注意的。

火候,也就是适度。火候恰到好处在于时间的准确适宜。所谓“冷处理”,就是指有时要引而不发,视而不见,故意冷淡,稍后再办。而“热处理”则是触机而发,及时扑救。

某厂青工小王因对车间主任派活不均有意见,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剑拔弩张。书记老李过去,没有批评,也没有动怒,拍拍小王肩膀,将他领到休息室,请他消气。同日,厂机关一名干事顶撞工会主席,又被书记碰到,老李毫不留情,当众予以批评,并责令他作出检讨。旁人不解,问:“同是吵架,您为何采取两种态度?”

这位经验丰富的党委书记谈了自己的看法,很有启迪:两次吵架,我采取两种态度,一是“冷处理”,一是“热处理”。原因有二:一是个人特点,环境场合不同。小王脾气直率刚烈,本身已受委屈,情绪因受刺激正处于极度激愤状态,倘若不问事由一味指责,无异于火上浇油,肯定会激化矛盾,最好等他火气消停下来个别交谈。而那位干部受党教育多年,应有一定修养,却为个人私事大吵大闹,若不立即制止,必会造成更坏影响。所以,我对他们分别采取了“冷处理”和“热处理”两种方法。

二是吵架原因不同。小王的不满是事出有因,主要原因在车间主任,因而不能简单指责;干部顶撞工会主席是因为个人福利,属个人无理取闹,理当严肃批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冷”与“热”是相对的,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定,这也是需要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去摸索、掌握的一门重要本领。

过犹不及,把握分寸

人在社会中,有些时候并不是你能干就能升官发财,有时候你也会看到那些无德无能的人反倒能青云直上,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常会自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实一个人的成败往往出在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上。尤其在办公室中,要想赢得尊重,试图建立一个成功的人际关系网,就一定要记得做事切莫“过分”。

这些“过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过分自信:惟我独尊,任何场合都强力推销自己。

好表现、懂得证明自己价值的人固然勇气可嘉,但是,如果你推销自己的欲望过于强烈,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适得其反。在与你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上司和同事很可能把你当作一个自吹自擂的人而忽视了你的其他长处。实质上,过分自信往往会给人感觉底气不足,这样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

其二,过分好强:宁愿苦担重任,不愿与人拖拖拉拉去合作。

这一点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你有一技之长,又肯埋头苦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均出类拔萃。但是,如果你的这些工作成效都是在单打独斗的前提下取得的,那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如果是宁肯埋没于专业之中,而不愿与同事有密切交流,即便是业绩遥遥领先,也不可能达到事业的顶峰,至多会为自己赢得一个技术权威的头衔,至于行政职务上的攀升,恐怕就要无缘了。

其三,过分清醒:老在办公室里剖析自己的缺点。适时地剖析自己的缺点,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坦诚,有自知之明;但过于清醒,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些人过于轻信了自己的直觉,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经常挂在嘴边,以此来表白自己有足够的自知之明,敢于剖析自己。但是,这种“看我有多糟”的姿态往往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也会让上司认定你是个“永远有待完善的人”,这样的话,你的晋升计划就可能被一再推迟。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一个上司对你这些顽冥不化的缺点深恶痛绝,就可能因此而把你全盘否定,那样的话你可就惨了。

其四,过分认真:在大小会议上都担当“反对派”的角色。如果你是一个天生的“反对派”,一定要设法加以改变,学会强迫自己保持沉默,不要贸然讲出你的言论,否则只会败坏大家的情绪,使大家对你产生排斥。

在较为民主的工作氛围中,上司总希望有人对他提出的方案发表意见,即使不时出现反对意见也有肚量照单全收。如果你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可以说是你的幸运。但要记住,切不可因为你们公司的民主气氛而肆无忌惮。如果在任何一次会议上,你激烈的反对意见都给大家澎湃的热情泼了一瓢冷水。那么,再民主的上司也会把你归为另类打入冷宫,比如指派你到无声无息的次要岗位工作。

俗话说过犹不及,把握分寸是人在社会上的一门必修课。否则,你要失去的机会就会比别人多得多。智者将所有的智慧概括为中庸,过正则误。橘子汁液挤干只会苦涩,即使欣喜时也不应走极端,滥用才华定会才思枯竭;如暴君一样去挤奶,得到的只会是血。

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洪灾威胁着我国南方数省。大雨如注,洪水滔滔,直逼我国江南多座重要城镇,连接南北的大动脉——津浦铁路也危在旦夕。一旦被洪水淹没,不仅要给受灾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影响到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的进行。为此,中央决定在几个地区分洪。

苏北的下里河地区,物产丰富,当地党政领导与群众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建设成一个富饶的农业基地。但是,为了整体利益,为了津浦铁路以及诸多城市的安全,他们毅然将洪水泄入了低洼的农田。与此同时,苏州、无锡的领导为了确保大上海的安全,也让无情的洪水从自己辖区泄出,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下里河、苏州、无锡等地的领导们,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作出了多年的努力,他们十分热爱这片富饶的地区。这种建设努力,这种对故土铭心的深情,是国家建设整体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发展,促进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但是,洪灾面前,在更大的利益受到威胁的形势之中,倘若这些领导人仍然一味强调本地区的发展,强调本地区的特殊利益,就属于过“度”了,属于狭隘的地域观念了。可喜的是,他们正确地处理了这些关系,服从了大局,为全局利益作出了勇敢的牺牲。

作为一个领导者,经常要遇到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类辣手的问题,因而应该学习好辩证法,掌握好中间的“度”。

一般认为,局部与全局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一方面,整体统率局部、决定局部,局部隶属于整体,因此,局部要服从于整体,围绕整体而活动;另一方面,整体又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也离不了局部,因此整体要关心局部,照顾局部,支持局部。

在那场水灾中,大水刚退,江苏省、上海市等被保护的地区立即派出大量人力物力支援为他们作出重大牺牲的有关地区,使受灾地区从水灾中得以迅速恢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协作精神。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领导工作中,也有两句名言“大事要争,小事要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这里的大事就是指关系全局,涉及党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大问题。对于这些大事要争,头脑要清楚。领导干部在有关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不能有半点含糊。

这里的小事是相对于大事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无关主旨,无碍大局的次要问题、枝节问题、局部问题、具体问题等。小事为什么要让?因为世界上任何事情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人们在小事上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在这些小事面前不必过于认真,不必非争个你高我低。作为一名领导,要想做到时时处处都明察秋毫是不太容易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事清楚”往往导致“事事不清楚”。过分的求细、求真,势必分散领导精力,妨碍大事的贯彻落实。因而,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主次、轻重,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豁达大度,善与人和,对于一般枝节小事不必过于认真,防止出现形形色色的无原则纠纷和个人意气之争,使人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从而保证人们集中精力抓好大事的落实。

郑板桥所说的“糊涂”精神,就是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但是如果领导干部没有一定的修养,没有宽容的肚量,不但大事难以清楚,小事也难得糊涂;有人貌似糊涂,实际大智若愚,却是聪明。

《诸葛亮吊孝》是一出名戏,戏中写道:吴国都督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江东为他吊孝。东吴一班大臣想乘机报复,杀死诸葛亮。但鲁肃不同意,保护了诸葛亮。有些人斥责鲁肃糊涂。但诸葛亮却称赞他是“难得糊涂”的鲁大夫!为什么?就因为鲁肃站得高看得远,深知蜀吴联盟的重要意义远胜过一场报复仇杀。鲁肃在小事上糊涂,正是他在大事上思路清楚的表现。

还要注意一点,大事与小事是相对的,它们的关系是随时间条件而变化的,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经常分析研究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把握大事与小事之间的度,才能真正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正确的使用疏导与堵塞的方法

一谈起疏导与堵塞,人们往往会想起中国古代先人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的父亲采用堵塞的方法治洪水,却因没有成功而被杀身亡,大禹接过治水的任务后,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的办法治水,最终将洪水给制服了。事实上,仅仅只用单方面的堵固然不会成功,然而只用导而不用堵也未必成功。因为事实很简单,当水流向不利方向时,大禹不可能不堵,有了这样的堵,对水才能更好的导。所以,有的地方要导,有的地方要堵,孰重孰轻,以谁为主才是关键,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在我们领导工作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疏导与堵塞的问题。如何正确地使用疏导与堵塞的方法,如何正确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领导干部注意掌握的。

在领导活动中,既要有疏导又要有堵塞。一般认为,应以疏导为主,堵塞为辅,二者结合,相辅相成。在二者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性:那种因疏导而把必要的堵塞看成是错误的,因而放弃堵塞的做法是不对的;反之,那种因需要堵塞,而把堵塞强调和使用得过头,轻视疏导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是领导者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时间、条件等情况把握好“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