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7996700000017

第17章 华尔街金融领主——摩根财团(8)

由于上述原因,到50年代中期,摩根财团在金融方面与其它财团的实力差距被不断缩小,其第一财团的地位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严重挑战,并在1955年被后者全面超越。当年,摩根财团所属的摩根公司、保证信托公司、银行家信托公司的资产总额为69,51亿美元,比同期洛克菲勒财团的大通曼哈顿银行低5亿美元。摩根财团的谨慎、纽约、互惠三家人寿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也比洛克菲勒财团的都会、公平两家人寿保险公司的资产少很多。就连向来独霸投资银行业务的摩根斯坦利公司也被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第一波士顿公司所赶超,丢掉了美国最大投资银行的头衔。

不仅如此,摩根财团在国内金融实力的削弱,也影响到了其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到了50年代中期,曾在世界性金融机构和国际清算银行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摩根财团,已经找不出几个能担任世界银行首要职位的人了。

另外,在公共事业和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摩根财团也受到了其他财团的挑战。此前一直被摩根财团控制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战后被洛克菲勒财团侵入,控制权也被后者分享。1948年,摩根财团控制的美国第二大邮购公司蒙哥马利—华德公司的控制权落入芝加哥财团手中,并最终于1973年并入了洛克菲勒财团。此外,还有许多在铁路、汽车等领域的类似的控制权的转让。

至此,摩根财团已被洛克菲勒财团全面超越,失去了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的金融霸主地位,不得不退居第二。

2,重塑辉煌

尽管摩根财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们并不甘心于失败和被削弱,其百年来一直屹立于美国之巅的历史底蕴和实力仍在。于是,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20年间,摩根财团采取了种种措施,力求挽回这种颓势,重新塑造昔日的辉煌。

增强金融实力

为了与合并后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竞争,1959年,摩根财团针锋相对,将J·P·摩根公司和保证信托公司合并,组建成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虽然新公司的资产仍排在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之后,列第四位,但其在大客户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信托业务也稳居榜首,其控制的信托资产总额比其它任何一个财团所掌握的信托资产额都要多。此外,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了在人寿保险业务方面的扩张,并与伊特纳人寿保险公司、银行家信托公司和美国谨慎人寿保险公司加强了联系。到了1968年,美国谨慎人寿保险公司已经超过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跃居保险业首位。

通过进一步调整组织结构,摩根财团在巩固“批发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推广了新的资本业务:由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银行家信托公司负责发放中短期贷款、管理信托资产;美国谨慎人寿保险公司集中力量提供长期资金;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则负责经销企业贷款。

当然,凭借这些措施便想挽回昔日的金融优势绝非轻而易举,因为包括洛克菲勒财团在内的其它财团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其资产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增长数量,都会给摩根财团带来很大的压力,它们之间的竞争也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抢夺工业话语权

摩根财团不仅要重返金融霸主的位置,而且要重振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地位。这一时期,摩根财团充分利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美苏大规模军备竞赛给企业发展带的机遇,大肆扩张,其控制的通用汽车公司、通用动力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等大企业在这些战争中得到了数额不菲的军火订单,使得摩根财团再次从制造和贩卖军火中赚取了暴利,并进一步巩固了上述公司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在钢铁领域,摩根财团把势力渗透到了伯利恒钢铁公司,弥补了之前失去美国钢铁公司控制权所带来的损失;在电器工业方面,摩根财团在控制通用电气之外,还拿下了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大量股票;在汽车工业方面,摩根财团也是收获颇丰,不仅保留了其传统的势力范围——通用汽车公司的控制权,而且还同其它两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上述三大公司中都派有董事的摩根财团在美国汽车行业中已经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在矿产资源方面,摩根财团拥有美国第二大和第三大铜业公司——肯尼科特铜业公司和菲尔普斯·道奇公司,而在最大的铜业公司——安纳康达公司中也拥有董事席位;作为洛克菲勒财团大本营的石油能源工业,摩根财团虽然控制得不多,但仍想方设法的渗透到了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石油公司中,如在莫比尔、德士古、埃克森等石油公司中就有不少股份;在煤炭行业,摩根财团的优势比较明显,1966年,摩根财团控制的采煤产量已占据全国的27%。而在新兴工业如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微型胶卷等产业上的投资,摩根财团也已经赶上并超过了其它财团,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3,摩根双雄

事实上,当今的摩根财团已经没有了其原来的意义,已经变成了一个笼统地称呼,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力量。其分裂出来的两个主要公司——J·P·摩根公司(后来合并为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摩根斯坦利也不再是一衣带水。

摩根大通

作为摩根家族银行业务的传承,摩根保证信托公司既是摩根(持股)公司的主要企业,又是摩根财团的金融中心。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集中在为工商企业和各国政府提供大额信贷、以及组织银团贷款、发行证券、买卖外汇等业务上,在巴黎、伦敦、东京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摩根保证信托公司曾夸口说,美国100家最大公司中有96家是它的客户,并暗示剩下的4个中有两个不够资格,因而被拒之门外,50由此可见其在高端客户领域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摩根银行一直承袭欧洲古老的传统—批发银行业务,避免设立分行,极少悬挂招牌,直到最近仍不肯作广告。其战略是使客户感到自己获准加人了一家私人俱乐部,摩根银行的账户就相当于贵族社会的成员卡。这种方式很好地保持了历史上的摩根文化——绅士般的礼仪和保守的交易。在1987年股市崩溃之前,摩根保证信托公司一直是美国价格最高的银行。51如果按规模讲,它只能排在第四位,但按股票价格计算,它的价值达到了85亿美元,超过了花旗银行,排在第一位。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其股本收益率在所有银行中都是最高的,利润仅次于花旗银行,而资产却仅相当于花旗一半。作为美国主要的信托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被形容为“无论以何种尺度衡量,质量都是第一”、“对很多人来说,完美无瑕”,虽然也有一些重大失误减弱了这种夸张说法,但这一论断总体说来还是名副其实的。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企业并购之一,2000年9月,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宣布与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组建成摩根大通银行,从而将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摩根、洛克菲勒两大家族联系在一起。大通曼哈顿以3,7股换1股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股份的方式收购了前者,整个交易额为360亿美元。合并后的摩根大通收入超过520亿美元,利润高达75亿美元,拥有9万名员工,总资产达到6600亿美元,将与美洲银行争夺全美第二大银行的位置,同时也具备了与排名第一的金融航母——花旗银行一争高下的实力。

2004年1月,摩根大通宣布以580亿美元的换股交易收购了美国第一银行(合并后公司名称仍沿用摩根大通,总部设在纽约)。摩根大通和第一银行都位居美国10大商业银行的前列,这一强强联合使得合并后的银行总资产达到1,1万亿美元,成为规模仅次于花旗的美国第二大金融服务集团。美国金融界分析家认为,这一联合不但对美国花旗集团以及其它大商业银行形成了新的挑战,还将对美国的银行业务、信贷业务以及未来的银行合并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合并之后,新银行的业务也将从纽约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是继花旗集团之后美国第二家真正的跨地区银行,将有能力挑战花旗集团的跨地区优势。合并前的摩根大通在国内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纽约和得克萨斯等东部四州,而美国第一银行的服务网点则集中在中西部14个州内。合并后,新银行将拥有从东部到中西部的2300个金融服务网点,从跨区域的角度打破花旗集团的垄断,改变美国银行业务的整体布局。

2008年初的华尔街哀声一片。花旗、美林先后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单季巨亏98、98,3亿美元,瑞士银行亏损更是高达114亿美元。三家银行的亏损均创下了历史纪录,超出了市场上最悲观的预期。与此同时,另一项纪录也被创造,那就是摩根大通银行宣布2007年全年收入达到714亿美元的历史水平,净收益创154亿美元的新高,即使在次贷危机爆发升级的第四季度,仍然实现了30亿美元的净收益,同时其市值也超过了花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