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7996700000025

第25章 第一财阀——日本三菱(2)

尽管弥太郎下定了决心,然而由于三菱与对手的实力相差悬殊,结果赤字直线上升。三菱的干将之一近滕廉平负责经营的吉岗铜矿所赚的钱,几乎全都用来添补三菱汽船越来越大的窟窿。每当三菱汽船启航之后,弥太郎望着在风中飘扬的三菱旗,心中非但没有一点兴奋感,反而觉得痛楚不堪。因为每出航一趟,就得损失几百两。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弥太郎和手下人经过反复研究,针对邮便蒸汽船公司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制定了本公司的经营策略:将船票价格降低一半;在服务上,采取“亲切第一主义”,要求所有的员工对待旅客必须面带笑容,鞠躬敬礼;在天气炎热时,还免费向顾客赠送扇子和冰水等。

三井因为有明治新政府撑腰,根本不把三菱放在眼里,他们见三菱采取各种招数拉拢顾客,把票价降低了一半,于是就把邮便蒸汽船公司的票价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三菱商会的财力原本就无法与三井相提并论,而且还要支付贷款利息,长期下去,三菱肯定承受不住。

就在三菱商会奄奄一息的时候,明治政府出台了一项对弥太郎极为有利的政策,即改变了德川幕府200年来缴纳贡米的政策,规定以后各地百姓不再缴纳年贡米,而只需交纳税金。运送贡米一直是邮便蒸汽船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这样一来,如同抽掉了公司的脊梁,使其往日威风荡然无存。不仅如此,当时明治政府的公款是由三井、小野、岛田等几家豪商控制着的,明治政府担心这几家豪商侵吞公款,于是采取对策,要求他们提供与公款存款等额的担保,并将邮便蒸汽船公司向明治政府所借的40万日元全部收回。这项政策,对邮便蒸汽船公司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使它在财源上陷入了极大困境。

形势开始变得对三菱有利,它在竞争中逐渐由守势变为攻势,特别是当弥太郎获知对方财务困难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到东京几家大型货物运输公司活动,把原本交由对手运输的货物,统统抢了过来。这次你死我活的海上运输争霸战,最终以三菱胜利而告终。

(第二节)终成霸主

1,战争横财

1874年,明治政府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决定对我国台湾出兵,而要把大规模的军队运往台湾,在当时只有借助海上运输一条渠道。原先,明治政府计划把军需物资的运输全部委托给美国的船运公司,然而后来美国公使却向明治政府表示:这场战争如果发生,属日本与清政府之间的开战行为,美国政府只能坚持中立。结果,已经装上美国船舶的日方军需物资,都被卸了下来,明治政府只好依靠本国的运输公司来运送有关物资。

历史上,德川幕府主要是由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肥前藩等四藩的军事力量推翻的,因此,明治新政府成立后,新政府的实权都握在这四藩的人士手中。由于代表长州藩的木户孝允和井上馨坚决反对出兵台湾,而井上馨就是邮便蒸汽船公司的幕后支持者,于是,与长州藩有密切关系的邮便蒸汽船公司便坚决拒绝运输军需物资和军队。

岩崎弥太郎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通过重金买通了负责运输事宜的政府官员,最终独揽了台湾航线上的运输业务。弥太郎与政府协定:政府负责买船,把船交给三菱商会使用,用这些船运输兵员、武器、弹药,战争结束后这些船舶则无偿转让给三菱商会。

三菱商会在接受明治政府的命令书,负责对台湾出兵运输任务之后,弥太郎便向政府提出购买13艘一千吨级轮船的要求。购买这些船舶,需要390万日元的资金,明治政府没想到岩崎弥太郎提出的要求竟如此之高,但兵员、武器、弹药已经在长崎待命,无法撤回,只好同意了弥太郎的要求,并与之缔结了契约,该契约的第七条规定:“平时,本公司可使用政府所托管的汽船,从事旅客运输业务,扩展海运利益。”有了这条规定,三菱就可以在战争结束后使用这些汽船运载一般旅客和货物了。

1874年4月,三菱商会改名为“三菱蒸汽船公司”。由于拥有13艘先进船舶,并开辟了台湾航线,三菱蒸汽船公司的效益迅速上升。相形之下,邮便蒸汽船公司则每况愈下,日趋衰落。

通过抓住政府出兵台湾的机会,弥太郎大发战争横财,彻底打垮了邮便蒸汽船公司。1875年5月,明治新政府颁布“海运三策”,下令解散邮便蒸汽船公司,并将该公司旗下所有的船舶、仓库等,全部转交给了三菱蒸汽船公司。

同年9月,三菱蒸汽船公司改名为“邮便汽船三菱公司”,它所拥有的船舶已达四十余艘,成为日本当时最大的船舶公司。邮便汽船三菱公司每年还可从明治新政府领取35万日元的财政补贴,同时,邮件、官方物资运输都由该公司独家承揽。

日本出兵台湾后仅过了一年多,国内就爆了发西南战争,邮便汽船三菱公司因全力参与军事运输,又发了一笔横财。

当时,推翻德川幕府的主将西乡隆盛在鹿儿岛自立王国,与明治新政府分庭抗礼,因此政府决定派兵前往镇压。由于西乡隆盛手握重兵,而且论辈份和声望,比代表明治政府的大久保利通还要高,因此明治政府里的人心中都很清楚,如果战败,那么不仅明治政府的江山会被颠覆,而且自己也将性命不保。因此,西南战争可谓这些政客们的背水一战。

先前明治政府对台湾出兵时,邮便汽船三菱公司与明治政府之间有一项约定,就是在非常时期,三菱公司有义务按照明治政府的要求,提供船只,负责运输。战争自然属于非常时期,弥太郎必须尽力为国家服务。

然而弥太郎毕竟是个商人,他绝不会放弃对利益的追求,而且他也懂得如何通过巴结政府要员从而操纵政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弥太郎装模作样的讲道:“我们很愿意为政府服务,但目前公司里的船都是些破烂不堪的朽船,这些旧船恐怕胜任不了运输兵员与物资的重任。”在受贿人员的支持下,弥太郎如愿以偿,不仅从政府取得了船舶的修理费和运输费,而且还说服明治政府买进了10艘新船,供三菱公司使用。

没有任何赚钱方法比利用战争赚钱更快了。在西南战争期间,三菱整整攫取了1500万日元的巨额利润,占整个军费支出的1/3左右。当时三井负责陆军的军饷业务,从中足足捞到了5万日元,为三井物产打下了基础。77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三菱所获的利益有多么庞大。

2,决战海外

邮便蒸汽船三菱公司不断开辟海上航线,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与控制日本近海运输的外国汽船公司展开了激烈的市场角逐。三菱遇到的第一个外国对手是美国的“太平洋邮轮”船运公司,经过一段激烈的票价折扣战之后,三菱公司击溃了“太平洋邮轮”。然而,接着又出现了新的对手,这是一家规模更大的叫做“P,O”的英国汽船公司。“P,O”开辟了东京至大贩之间的航线,并抢先与大阪的货物装卸公会缔结了契约,而三菱因一直未曾讨好该货物装卸公会,所以一般商人将货物交给该公会后,它便全部委托给“P,0”运输。

三菱原本傲慢地以为,日本沿岸所有的市场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却没料到“P,O”与大阪装卸公会联手,在自己独霸的海运市场上挖出了一个大洞。为了抢回日本沿岸的货运市场,三菱公司又与“P,O”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运费折扣战。没过多久,三菱公司财务上就出现了赤字,而且每出一趟船,赤字就增加一笔。

面对这种局面,弥太郎心急如焚,急忙召集部将开会,商讨对策。当时担任三菱高级主管的石川土左卫门、川田小一郎等人,为了使三菱渡过难关,他们主动提出将薪水减少一半的计划,来和对手竞争。最后弥太郎决定将自己和岩崎弥之助各减一半薪水,员工每人扣减三分之一。在减薪的同时,三菱为了弥补赤字,还积极开拓新的项目,主动横越太平洋开辟美国航线。

除此之外,岩崎弥之助还想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战略计划,即开办“货物汇兑金融”业务。所谓“货物汇兑金融”业务就是日本商人如果将货物委托给日本的船舶公司运输,就可以得到一笔融资,但如果将货物委托给外国船舶公司,那么货主就借不到任何款项。该计划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为了战胜对手,三菱不得不以年息七分的利率从大藏省贷款。

由于货物汇兑金融有很大的融资魅力,因此原来委托“P,O”运输的货主都纷纷转向了三菱。在这种情况下,大贩的货物装卸公会不得不向三菱低头,邮便蒸汽船三菱公司与“P,O”之间的“战争”也划上了句号。

至此,三菱公司共拥有汽船61艘,吨位高达35000吨,占全日本汽船总吨位的73%,成为日本真正的“海上霸主”。

3,与三井的恩怨

三菱是在明治维新后的近代化浪潮中涌现出来的,它比老牌财阀三井、住友创立得晚,但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在1874年全日本富豪排行榜上,岩崎弥太郎连入榜的资格也没有。而到了1879年,岩崎弥太郎却高居全日本富豪榜的第3位。后来,弥太郎以汽船为中心,又将事业范围扩大到了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在三菱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存放在三菱仓库中。到明治中期,三菱公司已发展成为包含生产、物流、金融等各产业的多角型综合实体,完全可以与“三井物产”相抗衡,成为与三井并驾齐驱的日本大财阀之一。

三菱独占海运,受到最直接打击的就是三井物产。该公司仅有3艘船只,不得不请求租用三菱的船只,并提出交付一年70万元的租赁费,但弥太郎出于压倒竞争对手的需要,断然加以拒绝。于是,忍无可忍的三井开始向三菱反击,它纠集敌视三菱的地方船主、批发商、货主等,合股创立了一家名叫“东京风帆船会社”的大型海运公司,企图与三菱对抗。

三菱毫不示弱,采取低价策略,分化瓦解对方的阵营,并大量收购三井创办的东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迫使三井派头目涉泽辞去交易所总裁的职务。这些凌厉的反击,招招击中对方要害,扰乱了对手的阵脚。东京风帆船会社由于地方资本家的背叛,资本骤减为17万元,客户被夺走,不少船员也被三菱挖去,不仅不能与三菱抗衡,而且已近乎破产。与此相反,三菱却得到长足发展,它偿还了政府340万元的无息贷款,进一步巩固了海上霸主地位。

正当三井面临惨败之际,一件意外的变故使他们双方的力量对比又发生了转变。

1881年,一直庇护三菱的政府核心人物大隈重信失势下野,而跟三井息息相关的伊藤博文78组成长洲藩阀政府。伊藤博文害怕大隈重信的政治影响力再次与三菱的雄厚财力相结合,便与三井联手成立一家实力空前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试图压垮三菱的海运公司,断绝大隈重信的财源。大隈重信的下野,是明治维新以来政局出现的最大危机。

1882年10月,共同运输公司正式成立,创业资本一半出自政府,其余则由三井筹集民间游资组成。公司向英国购买了最新式的船舶,其航线与三菱公司航线完全一样。

从1883年1月起,三菱与共同运输公司展开了殊死之战。这两家公司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不惜一切代价,想把对方置于死地,竞争激烈程度,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三菱与共同运输公司的竞争仿佛一场高对抗性的马拉松比赛,两家公司的船队一起由神户出发,为了抢先到达目的地,船长与船员都绑上头巾,挥汗如雨,不计成本地拼命将煤炭铲入火炉中,在海上展开长跑比赛。到达纪州藩时,船上炉内的火力之强,竟把烟囱都烧得通红,船内温度也高得灼人。后来,两家公司的竞争演变为不惜成本地降价,例如往来神户、横滨间的船费,下等舱价由5,5日元最终降到了0,55日元。甚至一度分文不收,免费运送旅客,而且还向旅客免费赠毛巾和扇子。从当时在赠品扇子上写的可笑的宣传文章中可以看出竞争的激烈程度:

“本公司客船坚如磐石、快如飞箭、静如山、美如花、干净如水晶、亲切如妇人、船上饮食如甘露、电灯亮后如白昼。年轻人经常航海,可增广见闻,老弱妇孺不会有晕船之苦,其余好处无法一一道尽。”

三菱在1884年1月至12月的票价收入是246,8万日元,只相当于全盛时期的一半,而同期的支出费用则高达309,9万日元,也就是说产生了63,1万日元的巨额赤字。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三菱停开了到香港航线和环球航线,接着,三菱汇兑店也告关闭。

在这种情况下,三菱决心背水一战,公司规定:凡是月薪一百日元以上的职员,无论职位高低、贡献大小,薪水一律减半。岩崎弥太郎甚至扬言:“如果有朝一日三菱败北的话,我将把公司所有的船舶,聚集在品川海面,集中焚毁!”

而共同公司方面更是伤筋动骨,到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无红利的窘境,其股价跌到了面值的2/3以下,持股人争相抛售。如此一来,共同公司内部四分五裂,批评公司做无谓竞争的呼声日益增高。而在明治政府内部,也开始有人站出来为三菱鸣不平,批判政府过于压迫三菱。

1885年2月5日,明治政府出面调停,要求两公司签订临时协定,在运费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而不再相互挤杀。

岩崎弥太郎的坚持抗争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由于长期劳累、饮酒过量而不幸患了胃癌。签订协议两天后,弥太郎就撒手人寰,结束了他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

岩崎弥太郎去世后,其弟岩崎弥之助掌管了三菱的全部事务。在这期间,明治政府更换了共同运输的社长,新任社长森冈昌纯为了停止这毫无意义的竞争,与岩崎弥之助进行了秘密会谈,商议两家船舶公司合并的方案。岩崎弥之助向明治政府提出建议书,表示赞同合并。

1885年9月29日,三菱和共同运输两公司终于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新公司的资本额为1100万日元,三菱方面出资500日元,共同运输公司出资600万日元。公司分为22万股,其中共同运输公司方面拥有12万股,三菱持有10万股。

从持股数量上看,三菱不占优势,控制权是掌握在以三井为首的共同运输公司手里。然而,三菱所持有的10万股股票全部集中在岩崎家族手里,而共同运输公司方面拥有的12万股则非常分散,因此,三菱方面的持股数额实际上反而超过了共同运输方面。

后来,三菱公司的骨干近藤廉平担任了新公司的社长,公司的绝大部分高级干部也都逐渐换成了三菱一系的人,日本邮船公司已经基本成为三菱的企业了。

就这样,弥之助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以卓越的决断力和领导力,打了一场胜仗。他不仅守住了弥太郎创下的家业,而且为三菱日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三节)无尽的扩张

1,从“海上三菱”到“陆上三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