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7996700000034

第34章 日不落金融帝国——汇丰集团(5)

汇丰银行闻讯大吃一惊,立即调兵遣将,加入收购战行列。4月8日,沈弼在伦敦宣布震动国际金融界的消息一一汇丰将全面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希望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来扩张成为汇丰银行在欧洲的旗舰”。具体的收购建议是:以每股2,5港元的8股汇丰股份,换取苏格兰皇家银行普通股5股。根据当时的股价,汇丰的建议是以每股203便士的价格进行收购,比渣打提出的收购价高出45%。实力雄厚的渣打银行自然不肯退步,随即在4月23日作出回应,宣布将收购建议提高至每5股苏格兰皇家银行普通股,可换取渣打普通股1股、加1股面值25便士的浮动利息债券及现金220便士,即每股高出汇丰银行10个便士。第二天,渣打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局发表声明,表示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局同意渣打的新收购条件,并建议股东接纳。

就在双方争相提出高价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之时,英国贸易大臣宣布,有关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建议,已根据公平交易法呈交英国垄断及合并委员会进行调查,并禁止双方在此期间提出新的收购条件。几天之后,英国政府部门正式宣布反对汇丰和渣打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认为双方的收购建议将对苏格兰的就业前景、商业及大英帝国的公共利益构成不良影响,因此予以禁止。结果,汇丰在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一战中,功亏一篑。

虽然进军欧洲的计划并不顺利,但是汇丰也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放宽对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管制后,汇丰银行把握住了时机,于1984年收购了以伦敦为基地的詹金宝公司39,9%的股权。1986年,汇丰全面收购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詹金宝公司,在英国建立起可靠的据点。

3,“三条腿”战略

1990年12月17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香港和伦敦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传开。汇丰宣布结构重组:第一,将汇丰银行属下一家设在伦敦的公司升格为集团的控股公司——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汇丰控股”),持有汇丰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全部资产,汇丰控股在英国注册,总部设于香港;第二,汇丰银行现有的已发行股份转移至汇丰控股名下,汇丰控股发行新股,每4股汇丰银行股份换1股汇丰控股股份,将原有股数削减3/4,以利于海外上市;第三,汇丰控股将取代汇丰银行在香港及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以香港为第一上市地;第四,汇丰银行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仍维持在香港注册,负责香港地区的业务。

根据汇丰的声明,汇丰进行结构重组的主要原因就是集团国际化的需要。因为很多像汇丰这种规模的银行,都会成立控股公司,把附属公司归于统一,由于汇丰一直未成立控股公司,海外的银行监管机构和法律界人士都感到混乱。这个问题在与英国米特兰银行商谈合并,以及在美国进行投资时均曾造成因难。汇丰的结构重组,实质上是变相迁册,将控股公司和注册地迁移到伦敦,以规避香港回归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借机完成汇丰的“三条腿”战略。

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计划失败后,汇丰又盯上了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的米特兰银行。创办于1836年的米特兰银行,比汇丰的资格还老,总部最初设在伯明翰。19世纪后期,因业务发展需要,米特兰银行将总部迁到了伦敦。1891年,米特兰收购伦敦的中部银行后,成为英国银行中的佼佼者。1918年,在爱德华·贺顿爵士的带领下,米特兰银行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但是随着大英帝国的日渐衰落,米特兰银行也是每况愈下。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其它西方大银行—样,米特兰向墨西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大量贷款,结果造成大笔坏账,损失高达24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特兰银行又在进军美国的过程中损失36亿美元,最终被迫撤离美国。就这样,米特兰银行一步步由辉煌走向了衰落。

不过在汇丰看来,总部设在伦敦的米特兰银行,毕竟是英国的四大结算行之一。在英国拥有2100多家分行,在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也拥有庞大业务网络。收购米特兰无疑将大大加强汇丰在欧洲的基础,完成其梦寐以求的“三分天下”的格局。

1987年12月,汇丰斥资56亿港元成功购入米特兰银行14,9%的股权,加入了米特兰董事局,开始与其进行密切合作。

1991年,米特兰银行的税后亏损为3300万英镑,较1990年亏损1,77亿减少了81%,118而且1992年有望恢复盈利。

经过多年的合作,米特兰银行终于逐渐走出困境,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4月14日,汇丰宣布与米特兰银行合并的建议,即以1股汇丰股份和1英镑10年期汇丰债券换取一股米特兰股份,按当时股价计算,汇丰实际上是以每股387便士向米特兰提出全面收购。

然而与汇丰当时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时所遇到的情况一样,半路上又杀出“程咬金”:英国另一家著名的结算银行——莱斯银行宣布介入收购战。莱斯银行宣布,建议以1股莱斯股份加30便士现金换取一股米特兰,这等于是每股米特兰作价457便士,比汇丰的收购价高出20,9%。

当时的—些分析家认为,在莱斯银行宣布以37亿英镑参与收购后,汇丰可能会被迫退出争夺米特兰银行的竞争。然而汇丰并没有退缩,为了避免10年进军欧洲的大计功败垂成,汇丰最后提出以每120股汇丰加面值65英镑的汇丰债券或65英镑现金换取100股米特兰,即将收购价提高到每股米特兰471便士,收购总值也相应的从原来的31亿英镑提高到39亿英镑。面对志在必得的汇丰,莱斯银行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宣布放弃收购计划,汇丰取得最后胜利。

汇丰银行收购米特兰银行是汇丰兼并史上最重要、最辉煌的一章,同时也标志着汇丰银行十几年来所精心部署的“三条腿”战略的基本完成。

米特兰银行在资本市场方面实力雄厚,有大量的客户基础,而汇丰银行则在远东实力较强,在欧洲地区相对薄弱。汇丰银行与米特兰银行在合并前已合作了4年,随着东亚地区与欧洲贸易往来的不断增长,汇丰银行把米特兰银行看成是它扩张到大欧洲大陆的有力工具。米特兰银行不仅在英国的零售业务方面实力雄厚,在欧洲大陆的贸易与批发贷款上也已根深蒂固。米特兰在英国有塞缪尔·蒙塔古120和格林·蒙塔古121、在德国有特林考斯和伯克哈特122、在意大利有Euromobiliare,在4个主要欧洲大陆国家有子公司,在其它14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兼并前,汇丰集团在外汇与证券交易上已有很好的声誉,但其在一级市场的业务却不大。兼并后,米特兰银行通过塞缪尔·蒙塔古使汇丰集团在英镑国际债券方面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通过特林考斯和伯克哈特,使汇丰集团在国内德国马克债券市场和欧洲德国马克债券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汇丰来说,双方的合并无疑具有地理和业务上的互补优势,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汇丰收购米特兰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其资产总额由1991年的860亿英镑增至1992年的1700多亿英镑,共有3300家分行及办事处分布在全球68个同家和地区,拥有十几万名员工。自此,汇丰已蜕变为一家以英国为基地的跨国银行集团,在伦敦这个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拥有了一席之地。

除了美洲和欧洲,汇丰还继续致力于在亚太新兴市场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机会。随着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汇丰开始进入以前无缘涉足的金融市场。澳大利亚开放银行业之后,汇丰抓住机会,在1985年取得了当地的银行牌照,并于1986年成立澳大利亚汇丰银行。

4,帝国之梦

当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因为拥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国旗每时每刻都可以在阳光下飘扬。而对于汇丰的领导者来说,组建成一个跨国银行集团、让带有“HSBC”标志的汇丰旗帜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使汇丰集团其成为一个真正的“日不落”金融帝国一直是他们的梦想。

1998年,汇丰历史上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庞约翰(John Bond)成为汇丰的新一任主席。庞约翰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短时间内将汇丰送上了全球第二大金融帝国的宝座。

逐鹿美国

要想称雄世界,就必须逐鹿美国,这是很多金融财团们的战略思想。于是,汇丰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北美大陆。

1999年5月10日,汇丰宣布了一条令美国金融界震惊的消息:汇丰将以103亿美元的巨额款项,收购美国利宝集团及施弗控股公司。前者的主要附属公司是利宝银行,后者则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旗下银行分布在瑞士、法国、卢森堡、直布罗陀及摩洛哥等地。收购融资将以多种方法筹集:1/3透过配售汇丰普通股计划,筹集约30亿美元净现金,1/3通过发行优先股及发行第二级债支付,1/3利用汇丰现有资源以现金支付。

这是当时汇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也是外资收购美国金融机构的最大一宗交易。这次强强联合的收购活动将使汇丰和利宝的银行业务相互补充,使汇丰在美国市场上增加200万名客户,从而极大巩固了汇丰在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同一年,汇丰在美国挂牌上市。从此,汇丰股票可以在香港、伦敦和纽约三地几乎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

2000年,利宝银行的纽约分行与汇丰银行美国分行合并,换上了统一的“HSBC”新品牌。这样,汇丰集团便拥有了纽约州最大的银行业务网络——在美国48个州拥有3000多家经纪行提供全国按揭贷款服务,分行数目超过430家,汇丰品牌已逐渐为当地人所熟悉。

2002年8月,汇丰高层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又透露了一个令世界金融界震惊的消息,汇丰已经将收购目光瞄向了美国最大的消费融资公司——美国家庭消费信贷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简称HI)。

创立于1878年的美国家庭消费信贷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消费融资机构,在美国四十多个州拥有1300多家分、支行、5000多万名客户,管理资产总值约8080亿港元,业务遍及消费信贷、信用卡、汽车贷款、信贷保险、物业按揭等方面,在美国消费信贷、信用卡及信贷保险等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正如庞约翰所说,美国经济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3,而消费开支则几乎占美国生产总值的70%。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消费市场是汇丰的必争之地。而若能成功收购HI,汇丰便可以在北美洲建立起一个更为强大的金融网络。

2002年11月14日,汇丰集团宣布,计划以2,675股汇丰股份取1股HI,即以每股30,04美元的代价收购,较HI停牌前溢价35%。完成收购后,HI将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2003年3月,汇丰最终完成收购,以148亿美元买入HI,通过发行新股融资支付。根据收购协议、每股HI可换取2,675股汇丰股份。收购并不涉及现金,而HI的市盈率只有5—6倍,无论从哪方面讲,这次收购对汇丰控股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正如庞约翰所说:“收购HI的计划,撮合了全球最成功的存款机构之一与全球最大的资产创造者之一的结盟,也达到了汇丰增加消费融资资产的既定目标,建立起全球最大信用卡机构之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让汇丰—下子获得5000万名新客户。”

而HI皈依汇丰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它通过借用汇丰在印度的处理中心,大大降低了消费贷款与汽车融资业务的处理成本;整合汇丰与HI两家公司的采购、人力资源与设施管理等多个职能,实现了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目标;为了推广HI在消费融资业务方面的专业技巧,HI与墨西哥等国的汇丰人员合作,全面发掘美国与墨西哥两国之间每年100亿美元双边汇款(涉及金额为全球最高)的巨大商机。两者的合并,不仅为公司降低资金成本、节省科技与行政开支、增添5000万名客户,而且当年消费融资业务为集团贡献了税前利润22亿美元。

汇丰集团2004年上半年业绩公告中显示,HI上半年业绩表现理想,客户贷款增长较上一年同期上升13%。

收购HI后,汇丰集团在北美洲的业务实力大大增强,个人理财服务成为汇丰最大的市场。这项并购提升了汇丰在美国消费借贷、按揭融资、信用卡和信贷保险等市场的全国覆盖面,因此成为汇丰集团10多年来最为重大的转变。

征战法兰西

长期以来,欧洲大陆也一直是汇丰想要着力开辟的战场之一。在汇丰以巨资收购利宝集团不到一年,庞约翰宣布了另一个震撼欧洲银行界的消息:汇丰将斥资110亿欧元收购法国规模最大的银行——法国商业银行。

总部位于巴黎香舍丽榭大道的法国商业银行,有着不凡的历史。它创设于1894年,后来通过不停地并购使业务得以迅速扩张,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法国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法国第六大银行。1982年,在国有化浪潮中,法国商业银行被法国政府国有化,5年后,又再度被私有化。在被汇丰收购时,法国商业银行已在法国本土设有682家分、支行,连同附属机构,为数百万客户提供全面的个人理财服务。

2000年4月,双方签订收购协议。协议中规定,法国商业银行股东可按每股150欧元的价格出售其股票换取现金,也可按1股换13股的比例将所持股票换成汇丰股份(当时13股汇丰股份的价格为160欧元)。照此计算,与上一个交易日每股130欧元的价格相比,法国商业银行的股票增值了15%!同年7月,汇丰对法国商业银行的收购计划大功告成,并立即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汇丰银行以相当于法国商业银行自有资产3,8倍的价格公开收购这家银行,完成了欧洲最大一笔跨境交易。这也是汇丰继1992年购入米特兰银行、开创欧洲业务发展新局面以来的又一大动作。同时,也意味着汇丰已经名正言顺的进入了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