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7996700000041

第41章 银行巨擘——花旗集团(6)

《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提到,“花旗银行在华存款业务,1919年底占其国内外分支机构存款总额的一半,其中华北3084,6万元,华南1085,7万元。”《花旗银行档案》中也提到:“上海分行:1939年8月顾客总计64370人,每天2799人”。《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一书中提到,“1921年上海分行汇回700万美元给总部,救了花旗银行。”

因此,说当年中国人的财富铸造了“花旗帝国”的神话,一点也不过分。

2,王者归来

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外资银行均撤出了中国大陆。然而几十年来花旗一直在寻找机会重回这个曾经给它带来丰厚利润的市场,1964年和1983年,花旗银行在台北和澳门的分行相继成立,为改革开放之后再次登陆大陆市场奠定了基础。

1995年,离开45年后的花旗银行获得相关部门批准重新开始在中国大陆办理常规业务,中国的市场之门终于向花旗敞开,这一天花旗期待了很久。然而此时的花旗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个小银行,而是以全球金融业王者的身份重新进入这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市场。

这个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重返中国大陆后,高达40层的花旗集团大厦很快就驻扎到了上海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花旗前董事会主席桑迪·威尔曾经说:“对于花旗的个人银行业务和企业银行业务来讲,中国不仅是亚太区的重点,而且是花旗全球业务的重中之重。”

八家企业银行分行(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大连),两家投资银行代表处(北京和上海),二十四家个人消费银行网点——上海(8家)、北京(6家)、天津(2家)、成都、广州(2家)、深圳(3家),杭州和大连,厦门代表处,以及两家公司提供花旗内部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以及数据处理业务。

·

快速增长的中国员工队伍——从1999年的150名员工到今天的超过3,500名。

·

花旗银行于2006年8月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许可,以代表中国公司和个人进行国际投资,同时获得批准可为根据QDII项目拥有提供海外财富管理服务资质的中国金融机构提供托管服务。

根据加入WTO的有关安排,我国已与2006年底实现了金融业的全面开放,而全面开放不久,花旗便正式扎根中国。2007年4月,花旗作为首批外资银行之一在中国正式成立本地法人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由其母公司美国花旗集团全资拥有。当大部分外资银行还在准备之时,花旗便首批完成了本地法人银行的转制工作,之后更是快速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活动。

到目前为止,花旗集团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大连开设了8家分行,24家支行,并在北京和上海拥有两家投资银行代表处。花旗在中国的职员已经从1999年的150名发展到了今天的3500多名,扩张速度仅次于汇丰银行。

3,全面参与

花旗银行进入中国后,除了通过开设分支机构从事普通的存贷、理财、信用卡等业务外,还深入参与了中国企业的结构重组以及IPO进程,成功完成了中国人寿和中国网通的IPO任务。2006年,花旗集团协助中国煤矿完成上市,这是自2006年以来亚洲最大的煤矿企业上市项目。2007年,作为牵头协调行和独家市场经理人,花旗协助中国中信银行成功的完成了价值59亿美元的上市工作,成为2007年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花旗集团还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特大型企业全球扩张的战略顾问。其中中国石油在收购哈萨克斯坦Petro Kazakhstan公司等项目时,就向花旗做了大量的财务咨询。

2006年8月,花旗集团获得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许可,可以代表公司和个人进行国际投资,并可以为拥有提供海外财富管理服务资质的中国金融机构提供托管服务。

花旗集团与中国的“四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开通了相互结算安排。通过该项安排,花旗银行可利用“四大”的26500家主要分行以及100000多个全国性销售点从事人民币业务,而“四大”则可利用花旗银行的全球性网络及设施开拓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各项业务。

4,谁是下一个浦发

事实上,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前并未被完全束缚,他们采取迂回战术通过入股中资银行、寻找内地合作伙伴、参与国内商业银行运作等途径,直接进入了中国内地金融市场。花旗银行近十年来就通过参股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优秀金融企业加强了对中国经济的渗透。

2003年1月,花旗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4,62%的股份,成为浦发银行的第四大股东,同时双方协定,花旗可以在未来数年内在得到相关监管机构许可的情况下增持股份至19,9%。浦发银行是中国的第八大商业银行,网络遍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各大城市。入股浦发银行后,花旗表示将在个人金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IT系统改造、稽核及合规性管理和人才资源管理等领域对浦发提供技术支持及协助,协助后者开发双币种结算的信用卡,共同把浦东发展银行打造成为一家优秀的商业银行。

花旗和浦发的合作重点在信用卡。第一步就是合作成立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合作经营信用卡业务。与其它银行不同,该信用卡中心的管理将以花旗为主,浦发为辅,总经理由花旗方面担任。2004年2月,浦发银行和花旗银行共同发行了一种新型的双币信用卡,该卡首先在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试点,之后又进一步在北京、天津、大连、南京、宁波、苏州等全国22个大城市发行。

入股浦东发展银行成功后,花旗集团立即着手与广东发展银行进行重组参股的谈判。2006年12月19日,花旗集团宣布,由其领导的投资团队已成功完成之前签订的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的交割,共同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30,6亿美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约85,6%的股份,花旗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国家电网以及中信信托各持有广发银行20%的股份,IBM持有约4,75%,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O,85%。

花旗集团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后,将按照协议致力于提升广发银行的公司治理标准,介绍引进操作与信贷方面的优秀范例,提升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同时深入发展客户服务并提高产品创新能力。这些措施将对广发银行今后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花旗集团参股浦发银行和广发银行是迄今为止外资金融机构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的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合作。

通过参股浦发银行和广发银行,花旗集团已经铺就了进一步在中国扩张的道路。就像业内人士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合作初期花旗集团和浦发银行的合作可能会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上,但花旗集团的野心绝对不止于此,并指出最终花旗集团肯定会参与浦发银行的管理。更有观察家认为,这种以美国花旗集团和英国汇丰控股为代表的、投资中国金融机构少数股权的做法,不过是它们全面控制在华合作伙伴的序幕,更多的雄图大略将在今后逐步实施。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