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7996700000050

第50章 金融大鳄——索罗斯(4)

虽然稳定住了汇市,但是香港的股市却受到了重大冲击。10月23日,受金管局提高利率的影响,股市大跌了1200多点,跌幅达10,4%,1万点大关两度失守,这是港股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3000多亿港元财富化为泡影,这一天被称作“黑色星期四”。与8月7日最高点的16820点相比,跌幅达到了40%,1,8万亿元财富从账面消失。无数投资者转瞬间全成了“大闸蟹”,被死死套住。受其影响,全球各地股市均大幅下跌,大炒家索罗斯终于得到了几亿美元的回报。

“金融大鳄”当然不会满足于这点收益,而是要把香港变成他们的“自动提款机”。此时香港股市已跌落到7000余点,楼市普遍下跌了三分之一,市道不景,百业萧条,这正是冲击的好机会。索罗斯认为仓促应战是他本次屡战屡败的原因,这次他联合“投机大鳄们”做好了一系列精心准备:通过港元债券和以美元换港元的方式大量积累港元,再大量抛空,企图扯高拆息;同时他们到处散布人民币即将贬值、港元联系汇率也将脱钩的谣言,制造紧张气氛。1998年7月,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首先在纽约造势,跟着在悉尼、香港和伦敦以前所未有之势24小时不停地全球抛售港元,企图挫低股市,并在期货市场上抛空期指,准备大量积累淡仓而获利。

决战终于爆发了。8月5日,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借助美股大跌之势,疯狂抛售港元,一天之内就抛出了200亿,在之后接连两天内又抛售了150亿,大有一口吞掉联系汇率的气势。然而,香港金融界惊奇地发现,银行结余几乎没有大的变动,隔夜拆息也只轻微上扬。也就是说,“大鳄”的强攻已化为乌有。原来,严阵以待的港府早已做好准备,金管局全数接下所有的沽盘,将财政盈余转为港元,以备政府使用。

如果对索罗斯们的肆虐听之任之,这些“大鳄”们必然会长期驻守,利用各种机会,侵吞港人的财富,最终,不仅香港经济难以从金融风暴中复苏,而且还会使联系汇率这条“生命大堤”不保。于是,特区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破天荒地首次积极入市干预,向“大鳄”发起强大的反攻。8月14日,港府一共动用了40亿港元吸纳香港蓝筹股,并在期指市场买进持仓合约,使恒生指数升幅达8%,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九大单日升幅。

索罗斯等被打得措手不及,自然不会轻易离场,但港府的反击战显然经过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攻势不断。19日,港府趁着外围利好因素,再度入市,以近40亿元的资金大笔吃进;24日,港府动用50亿港元再一次出击。连续数日行动,恒生指数已从6600点逼近8000点,“大鳄”们布置了三四个月的淡仓,不仅无功而返,而且可能血本无归。

8月18日,是8月份期指的结算日,“大鳄”们为了减少损失,作了最后的挣扎。为了冲击港府的防线,投机家们疯狂地抛售汇丰和香港电讯等大蓝筹股,力图推低恒生指数。港府不为所动,力撑港股。到收市时,香港股市成交量高达790亿元的“天量”,远远超过去年8月曾创下的460亿元的纪录。

港府节节获胜,给国际投机家们以重重一击。这次狙击战中,索罗斯不仅没有尝到任何甜头,而且其量子基金在这次炒作中还损失了8亿美元。

兵败香港成了索罗斯投资生涯的一大转折点。自此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大动荡,始作俑者索罗斯也在劫难逃,开始了一输再输的噩梦。

4,余震犹存

韩国的三震

“金融杀手”索罗斯发起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榨干”了东南亚各国的财富,远离这片是非之地、位于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也没能幸免于难。

危机的余震波及到韩国,从97年8月中旬开始,韩国的汇市开始频繁出现震荡,不断创出历史新低。

7月31日,韩元兑美元的比价还在893,40:1,8月17日跌到了901:1,是1990年3月韩元采取新联系汇率制以来的最低汇价。

8月26日,韩元兑美元的比价又一路下探至909,52:1的历史新低。

10月份,韩国似乎一直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阴郁气氛中。1997年10月27日,受东南亚危机影响,全球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行情,纽约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单日最大跌幅,东京股市、伦敦股市、拉美股市和香港股市全线下跌。受此冲击,本已前景暗淡的汉城股市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下跌,创出了1美元兑984韩元的历史新低。并且从这一天起,韩国金融市场开始了自由落体式的下滑运动。

11月7日,汉城股票综合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幅度达6,9%;

11月13日,汉城股市比前一日又下跌了6,9%;

11月24日,汉城股市综合指数跌至1987年7月9日以来的450,64点历史最低,比上一交易日的跌幅达7,17%,创韩国证券业历史纪录;

11月25日,股市开盘10分钟后,综合指数即跌至424,93点,创下10年来又一个新纪录;

11月29日,韩国股指继续下跌,开盘股指就比上一交易日下跌20,67点,达391,24点,突破了400点大关,成为1987年6月27日以来的最低点。

汇市方面也同样具有震撼力:

11月6日,韩元兑美元的比价为974,8:1;

11月7日,韩元兑美元的比价降到了980:1;

11月11日,韩元继续贬值,跌到了989,50:1;

11月17日,一路下挫的韩元跌破1000:1的心理大关,以1008,60:1收盘;

11月19日,韩元兑美元的比价为1035:1,跌破了韩国政府规定的跌幅限制;

11月20日,韩元兑美元的比价更是下跌到了1139:1的低谷。

这次危机余震使韩国损失惨重。股市暴跌使上市公司市值损失了30%以上;汇市暴跌使韩国企业蒙受了3万亿韩元的兑换差价损失,外债本息的偿还额也增加了4亿韩元,消费物价上涨了近2%,实际失业率高达11%以上。

日本再次跌倒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仍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制造业、金融业举步维艰。直到1996年这种状况才稍见好转,日本官方和民间重新看到了经济恢复的希望。然而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们让日本欲哭无泪,刚刚恢复的经济体系再次遭到摧残和蹂躏。

身为“自身难保的泥菩萨”,日本在国内经济危机重重之际,在东南亚危机中为了展现热心国际事务、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毅然倾囊相助,以解东南亚诸国之危。然而索罗斯等人的凶猛出击不仅使东南亚诸国遭到“血洗”,还使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日本损兵折将。日本首当其冲的是股市,东京指数从10月份的最高191000点左右暴跌到了16300点,与1992年的历史最低点15000点已相差不远。股市暴跌犹如一根导火索,引起了日本金融界的全面崩溃,这又重新翻出日本经济的无数顽疾,使原本柳暗花明的日本经济再次前途暗淡。

金融杀手的此次出击无疑再次将日本经济扼杀在了襁褓之中,历时七年休升养息培养起来的一点信心和希望,被这场风暴摧毁殆尽。悲观和恐慌重新在日本经济、金融界蔓延。这种结果只怕是始作俑者“索罗斯们”所始料未及的。

5,玩火自焚

97年金融危机闹得整个东南亚翻天覆地、一片狼藉,索罗斯可谓出尽了风头,大大提高了世界知名度。但是索罗斯并不知足,在撤离了东南亚市场后又直接北上,转战俄罗斯。索罗斯十分看好俄罗斯,本打算借助在东南亚危机中赚得的巨额资金再在俄罗斯大捞一笔,但是这次上帝也不再眷顾他了。

俄罗斯从1996年开始逐步对外资开放,由于普遍看好俄罗斯金融市场,外资纷纷下注俄股市和债市。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引进外资最多的一年,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仅1997年就达100多亿美元。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仅占30%,其余70%左右都是短期资本投资,这给俄罗斯经济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1997年10月间,外资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国债交易额。

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俄罗斯连续遭到了三次大金融风波。

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及至10月份危机波及到韩国,俄罗斯金融市场就开始了连锁反应。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韩国本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在俄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受此影响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进,开始大量抛售股票。从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俄罗斯股票价格平均下跌30%,股市大跌立即殃及债市和汇市,后两者也相继告急。当时俄央行虽然拿出35亿美元拯救市场,但是与不断撤走的总额达100亿美元左右的外资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在1998年5月~6月间,俄罗斯发生了第二次金融大波动,这次波动至少抽走资金1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