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7996700000051

第51章 金融大鳄——索罗斯(5)

1998年俄罗斯财政十分紧张,国家面临的内债数字高达700亿美元,外债达1300亿美元。在1998年的预算中,用于偿还旧债和补偿赤字的资金总额占国家全部开支的58%。4月份,俄罗斯又发行了约200亿卢布的国债,但是当月的还本付息额就高达367亿卢布,新发行的国债还不足以偿还以前债务的本息,债务压力十分沉重。这种严重的财政和债务危机暴露在市场面前,再一次引起金融市场的心理恐慌,投资者纷纷开始逃离俄罗斯市场。

8月份俄罗斯又相继开始了第三波风暴。8月1日,政府推出稳定金融的经济纲领,但是社会经济形势已相当严峻,政府的增收节支措施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市场及投资者对这些纲领能否产生预期效果仍然信心不足。在债券市场上外资仍然不买账,证券交易量没有任何明显提高,投资者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仍然不断抛售手中的证券。8月10日被称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一”,证券市场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原苏联面向外国商业银行发行的旧债券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债券面值的36%,新发行的欧洲债券价值也跌了将近一半。俄罗斯政府为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将财政部7月13日从IMF借得的48亿美元贷款中拨出10亿美元用于清偿8月12日到期的国债,余下的38亿美元用于增加外汇储备。原以为用于清偿的这10亿美元中会有一部分通过再次申购债券而得到回笼,但债民们不但未购新债券,还将得到的大部分清偿款用于购进美元,其余或撤出市场,或留在手中以待时机。

在这种风雨飘摇中,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家们于8月13号公然在报刊上敦促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当天,10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大跌,与当年年初相比价格已经跌到了年初的24%,整个市场76%的资产已经化为乌有。许多外资银行预期卢布将要贬值,纷纷要求贷款银行和企业提前还贷。在这期间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又宣布降低对俄外债以及俄主要银行和大工业集团的信誉评估等级,这无疑又给俄罗斯市场当头一棒。此外,俄罗斯7月份的税收只征收到了120亿卢布,而预算支出金额是每月不少于200亿卢布,财政预算缺口很大。不仅如此,下一批国债券又将陆续到期,年底前政府需偿还的内外债总额达240亿美元,而当时国家的外汇储备仅为170亿美元,仅偿还债务一项还不够,更毋庸说干预外汇市场了。

在内忧外困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政府也惊慌失措,情急之下贸然颁布了三项措施,即于8月17日强制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延期90天偿还到期的150亿美元外债以及将1999年年底到期的200亿美元国债延长为中期国债。这三项措施一经公布,立即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金融市场作为经济的“风向标”立即做出了反映,股票市场再次大跌,卢布汇率市场也疯狂跳水。对汇率市场的管理失败,央行被迫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此时手持卢布的老百姓纷纷将其兑换成美元,或者抢购消费品,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卢布的贬值,从1美元兑换6,295卢布贬至1美元兑换9,5卢布,降幅超过50%。在此之后的10天内卢布汇率又进一步跌到了21∶1,彻底冲垮了多年来卢布维持的汇率水平。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100种股票的市价已跌至159,2亿美元,比年初的1033,56亿美元,下跌了85%,后来股市被迫休市,这些股票变得一文不值。

索罗斯对冲基金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掀起俄罗斯外债危机后自己也没能幸免于难,在这次风暴中大败而归,最终自食恶果。在8月17日汇市大跌、股市崩盘、国债停市中,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美国对冲基金遭到了巨大损失,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这次危机中亏损了20亿美元,几乎赔尽了东南亚大战中的所有利润,元气大伤。

6,地狱之门

1999年初欧元正式推出之时,索罗斯仿佛又看到了希望。他看好欧元的前途,果断投资数十亿美元,试图在欧元上大赚一笔。但结果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欧元汇价不断下跌,索罗斯又再次损失约10亿美元。

步入忘年的索罗斯似乎“宝刀已老”,在新兴科技浪潮面前,他“措手不及”,反应迟钝。早在1995年底,当美国网景通讯公司发出网络革命信号时,一大批年轻的投资人迅速而大胆地跟进,而索罗斯却迟迟不见动静,一直在岸上观望。量子基金因看淡网络股而错失了许多良机,使其财富大幅缩水,到1999年7月资金流失规模达20%。

索罗斯本来不相信高科技股,但是看到别人狠赚了两年以后,再也沉不住气了。当索罗斯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马掉转枪头,全力以赴扑向高科技股,投身新经济的怀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是索罗斯的投资原则,2000年3月索罗斯大量抛出原来持有的实业股票,将其大规模地买进药业科技股和生化科技股。当时的科技股已累积了一定的升幅,索罗斯“中途入市”,是冒很大风险的。风险和机遇并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国际投资大鳄们赌的就是风险,向来不惧怕风险。

2000年3月20日,反映科技股指标的纳斯达克指数创出了历史高位504862点,这对索罗斯来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但是这种喜悦却转瞬即逝,没等他来得及举杯庆祝,指数就一路大幅下滑,到了2000年4月纳斯达克指数惨遭重创,最低滑落至3300点左右。索罗斯万万没有想到前脚刚一入市,地狱之门就向他打开,手中持有的大量科技股的索罗斯被深深套牢。

这时的量子基金与年初相比也已经亏损了22%,“屋漏偏逢连夜雨”,众多投资者提出赎回资金的要求,这令索罗斯焦头烂额,最后无奈之下,只得以低价变卖科技股,“割肉还债”,此时量子基金的总值也由鼎盛时的220亿美元缩水到4月11日的71亿美元。之后不久,索罗斯又惨遭众叛亲离,在基金公司的几位得力助手相继辞职,这使量子基金元气大伤,并令索罗斯“心力交瘁”,从此黯然离开投资界。

(第五节)永恒的结束

除了作为一名成功的投资家之外,索罗斯还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在全球不断推行其“开放社会”理念。“开放社会”是索罗斯从他伦敦经济学院的老师卡尔·波普那里继承的一种社会理想与世界观,索罗斯将他理解为“一个愿意改善的不圆满社会”以及“我们必须满足的次优环境”。从1979年在南非建立“开放社会基金会”开始,20余年来索罗斯在全球31个国家地区累计捐资近40亿美元,光是对俄罗斯的捐款累积就高达7,5亿美元。

1987年,索罗斯又创立了苏联文化倡议基金会(现在叫俄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他创办基金会的国家还有中国(后来关闭)、波兰、保加利亚和海地等。1987年,索罗斯建立了“基金会联盟”,正式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社会基金会网络。今天,他所建立的开放社会基金网络已遍及中欧、东欧、前苏联各盟国,中亚,南非以及中南美等30余国。1990年索罗斯在故乡布达佩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建立了中欧大学,后来又在波兰首都华沙也开设了分校。他捐献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在受战争破坏的波黑采取援助措施和在萨拉热窝建造紧急供水系统。1996年,索罗斯给匈牙利的援助为1576,9万美元,超过了美国政府当年给匈牙利的1509,6万援款总额。

这些年,索罗斯又把批评和要求改进的矛头转向西方。在他最近的捐款计划中也将美国这个第二祖国作为重点,索罗斯期望美国政府针对他所认为最严重的社会病,拿出必要数额的资金,通过各种计划将其改进和改善。

这些活动有时受到好评,如1998年索罗斯在前南斯拉夫被授予“代顿和平奖”,索罗斯还曾获得牛津大学、布达佩斯经济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的名誉博士学位,1995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将最高荣誉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索罗斯,以表彰他为促进世界各地的开放社会所做的努力;但更多的时候这些活动也与他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交易联系起来,被许多人理解为是一种金融霸权的代表,是旨在颠覆当地国政府的阴谋,为此索罗斯甚至在格鲁吉亚等地遭到驱逐。当大多数人把他理解为一种帝国主义全球扩张的代言人时,索罗斯再一次体现出他性格复杂性的一面,从1998年出版《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一书开始,他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批判不加约束的金融全球自由化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另一方面自科索沃战争开始他又竭尽全力抨击美国政府日益显露的单边主义行为;伊拉克战争期间他不仅以犹太人身份痛斥小布什是一种“新的纳粹”,是对全球开放社会的严重威胁,而且在2004年美国大选前他直接捐资1,7亿美金推动“倒布运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年逾七旬的索罗斯的投资生涯似乎接近尾声。也许是因为年迈,也许是市场发生了变化,索罗斯的投机事业暗淡了往日的风采。

2000年索罗斯因为投资美国那斯达克市场而大受打击,并认为自己已年逾花甲,不再适应金融风暴中的惊涛骇浪,果断宣布关闭量子基金,将剩余基金份额转入到一个服务于慈善事业需要的“量子捐赠基金”中,从此退出了他长达30余年的高杠杆风险投资事业,索罗斯本人的风险投资生涯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