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Ⅳ: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
7997000000024

第24章 伦敦金融城与日不落帝国--英国(5)

随着19世纪中叶以后海外新市场的开拓和欧美大陆各国工业革命的积极推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比工业的增长更快。1821-1873年,英国人均商品出口额年增长率为4.3%,是同期人均收入增长率1.57%的3倍左右,对外贸易被誉为经济增长中的“发动机”。1850-1870年,棉纺织品的出口价值从2826万英镑增加到7142万英镑,铁和钢的出口价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2350万英镑,煤和焦炭的出口价值从130万英镑增加到560万英镑,各种机器的出口价值从100万英镑增加到530万英镑,分别增长了l.5倍、3.4倍、3.3倍和4.3倍。187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为25%(l850年为22%),几乎相当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在1876-l885年这10年中,英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数大约38%,即使到1899年有所下降,仍占世界工业国家总出口的33%,是当时西欧、加拿大、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由于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英国人实际上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交往与联系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可以说,英国人以其切实行动联系了世界经济。

三、世界博览会召开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是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标志: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博览会的会场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号称“水晶宫”。水晶宫占地19英亩,高20.7米,长569米,相当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3倍,数千名工匠花22周时间才建成,总造价高达8万英镑。水晶宫内陈列着约14000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约占一半。英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工业品,而外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大厅入口处陈列着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现代工业的巨大威力。英国展厅中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举重1144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隧道、桥梁以及汽船的模型,引人注目的蒸汽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品种繁多的消费品,如火柴、钢笔、信封以及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世界首枚邮票。

全体英国人,上至女王,下至老百姓对这次博览会无不感到欢欣鼓舞,维多利亚女王在博览会开幕式当天所写的一封信件中这样说:“5月1日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日子,是有史以来最美丽、最庄严、最激动人的景观,是我心爱的阿尔伯特的成功。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自豪的一天,我再也想不出别的什么了……这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成千上万的普通英国人,眼中噙着泪水,秩序井然的走进展厅,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色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先后五次参观博览会,并在给父亲的信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这里的工业产品相当于阿拉伯的大集市,因为只有用魔法才能让世界各地的货物全集中在这里……工业资本的力量,犹于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47。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是向世界宣示英国的繁荣与富足。在英国之前,世界上也出现过世界强国、大国,但从来没有像英国这样因开创一个新的文明而引导了世界的潮流,让整个世界都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不少国家历史上也出现过繁荣昌盛的局面,但从来没有像英国这样,一个国家(并且是小国)其实力竟等同于世界的所有其他国家的实力。英国的大国地位奠基于它对工业文明的开启,由于在这一点上的根本创新,英国登上了世界强国之峰。

第五(节)日不落帝国的出现

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向外寻求更大的市场并占领更多的原料产地就成为英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西班牙、荷兰等曾经世界殖民大国的身影也引领着英国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超群的经济金融实力,最终助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一、海上霸权争夺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征服和掠夺海外殖民地,英国在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发动了近200次战争,可以说,英国是在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国家的战争中不断壮大的。

1.击败伊比利亚双雄

在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称雄海上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南、北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同时,西班牙占领菲律宾;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海岸和马六甲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这成为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第一个对象。

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的激烈竞争导致双方矛盾的白热化,为此,西班牙国王曾发誓要把英国从地球上消灭掉。但事与愿违,横行于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在征讨英国的过程中反被英国舰队击垮,从此西班牙衰落下去,英国打开了通向西班牙殖民地的大门。1650年,英国又向已经衰败的葡萄牙发动战争,迫使它签订屈辱性的条约,战败的葡萄牙同意英国对其殖民地的贸易权和特惠关税权。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逐渐变成二等强国,丧失了殖民地的霸权。

2.英荷战争

17世纪中叶,针对英荷矛盾上升,为遏制“海上马车夫”--荷兰,克伦威尔曾与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宣布欧洲的货物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货源货物出产国的船只运抵英国本土;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送。1660年英国又进一步界定所谓英国船只必须是船长和至少1/3的船员是英国人。通过上述规定沉重的打击了荷兰的商业利益。后来,英国先后于1652-1654、1665-1667、1672-1674对荷兰实施三次武装打击,英国大胜,夺取了荷兰在北美修建的阿姆斯特丹城,更名纽约,并将荷兰的势力排挤出印度,至此取代荷兰夺得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的优势,荷兰就此衰落。

3.英法争霸

击败荷兰以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分布在印度、西印度、北美三个地区,与欧洲另一封建军事大国的法国的殖民地呈犬牙交错的状态。此时,法国又挡在了英国面前,由此,英法之间的矛盾成为18世纪国际舞台上大国海上争霸的核心。

18世纪,英国共参与七场与法国争夺战,它们分别是1689-1697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702-1711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39年爆发的“詹金斯耳朵之战”,和后来随之跟上的更大规模的欧洲冲突即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l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1776-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92-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其中“七年战争”是关键的一战,它奠定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1702-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英法展开争夺的第一次战争。法国作为战败国同英国签订了《乌特勒支和约》。根据该约,英国在地中海得到直布罗陀、米诺卡;在北美得到诺瓦、斯克斯亚、纽芬兰和哈德逊湾,并取得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通商和进行奴隶贸易的专卖权。

1756-1763年英法两国又发动了“七年战争”,战争的目标非常明确,即争夺海外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实行垄断。战争的结果对英法双方来说都极为重要,谁能获胜,谁就控制殖民霸权。英法争夺主要在北美、印度和海上进行,战争开始后,英国的军事优势,包括海上优势很快就显露出来。在北美、加勒比地区及印度的陆战中,英国军队取得辉煌的胜利;而海战方面,英军先后击败法国地中海舰队与大西洋舰队,法国的海上力量基本上被消灭。1763年战争结束时,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坐到了谈判桌前,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根据和约,英国在美洲得到加拿大、新斯科舍、布雷顿角及附近岛屿,还得到了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的权利,这对于同印第安人开展贸易十分重要,这样,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几乎被根除,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帝国基本形成。在印度,尽管英法双方互相交换了各自占领的领土,但英国在印度的优势已经很清楚。在加勒比地区,英国归还了战争中征服的一些岛屿,但得到了圣文森特、多巴哥、多米尼加、格林纳达等岛屿。此外,英国还得到了非洲的塞内加尔,收回了欧洲的梅诺卡,哈瓦那与马尼拉则归还给西班牙。

这样,随着法国的溃败,英国的殖民霸权与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了,英国在200年的争斗中终于坐上了海上霸主的交椅。

二、殖民帝国显现

英国攫取海上霸主的过程也是英国建立其庞大殖民帝国的过程。经过英国在海外强占殖民地和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及法国手中的抢夺,“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就在非洲、亚洲、美洲建立起殖民帝国,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英帝国已经形成。

1.帝国“日不落”

19世纪,当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雄踞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国势大为强盛。以“世界工厂”的地位,殖民地对英国的意义更是必不可少。殖民地不仅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而且还是英国资本迅速增值的最好场所。殖民地这种对英国攸关的地位推动英国政府扩大和巩固殖民地,继续把侵略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大洋洲:

英国通过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战争,完成了对海上霸权的控制,建立起以北美殖民地为中心的庞大的“第一帝国”。尽管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经过独立战争,成立美利坚合众国,但北美13个殖民地的丧失并没有使英国停止其殖民生涯。18世纪末,第一批英国的罪犯和自由移民陆续来到澳大利亚。1839年,英国宣布新西兰为英国的领地,大洋洲基本上落入了英国的手中。

亚洲:

英国继1757年征服孟加拉后,从19世纪初起,英国开始向印度次大陆及其周围的国家推进。在印度的东北方向,英国在1814-1816年击败了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后,把英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喜马拉雅山麓。在印度的西北部,英国在1818年、1849年打败马拉塔人和锡克人后,用武力兼并了印度最后一块领土,即旁遮普,将其殖民地扩展到次大陆西北部的天然疆界。1857年,英国在镇压印度反英大起义之后,便将这个亚洲一亿人口的大国纳入其直接统治之下。

在中亚和西亚,英国与俄国的竞争也异常激烈。1839年和1879年英国两次入侵阿富汗。在1907年,英国与俄国瓜分波斯。

在东亚和东南亚,1819年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得新加坡。1824年,英国取得马六甲。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中国香港。在19世纪20-80年代,英国通过三次侵略缅甸的战争吞并缅甸。1904年英国入侵我国西藏。通过上述殖民活动,英国遂将印度次大陆及周围地区的殖民地连成一片。

非洲:

在19世纪后半期,英国在近东地区围绕奥斯曼帝国领土及周围地区进行不断地蚕食和瓜分。1875年英国以400万英镑从埃及手中买下了苏伊士运河股份的44%,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埃及,使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随后,英国挥师南下,在1898年以英埃共管名义占领了苏丹。

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英国自然仍是急先锋。英国为实现从非洲的南部和北部同时向非洲的腹地推进可谓苦心孤诣,虽然最终因殖民主义列强的激烈争夺,英国未能成为非洲大陆上的抢占土地最多的国家,但英国仅略少于法国(1000多万平方公里),而位居列强第二(960万平方公里)。

1898年,英国发动吞并布尔人在南非建立的两个共和国--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英布战争,1902年布尔人承认了英国的统治权。至此,英国殖民帝国的权势达到了顶点。

于是,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大帝国”形成了这样一种版图:从西半球的加拿大、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上的若干岛屿,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亚,到英属婆罗洲、马来亚、新加坡、缅甸、印度、锡兰和亚丁,再到肯尼亚、乌干达、苏丹、南北罗得西亚、南非,一直到西非的加纳、尼日利亚和欧洲西部的马耳他、直布罗陀48。

英国建立的庞大的殖民帝国是空前的,它以本土面积不足3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600万的自然条件,占有殖民地面积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本土的100倍;人口3.9亿,相当于本土的8.5倍;英国殖民地占所有列强殖民地面积的59%。英国的米字旗飘扬在英国海外55块殖民地的上空,飘扬在全球的每一个时区,号称英国的国旗每时每刻都能享受到太阳的光照,因此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2.殖民带来的财富

英国的对外战争和对外征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重要源泉。英国从对外扩张和殖民统治中掠取财富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掠夺,如战争赔款和公开抢夺等方式,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不平等贸易来掠取财富。

(1)公开掠夺

1652年英国的军队侵占了爱尔兰,通过英国国会颁布的《爱尔兰处理法案》,把抵抗英国侵略的爱尔兰人的土地没收归英国人所有。第二年,英国政府颁布《满足法案》,宣布把从爱尔兰人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分给国家债权人和军队。根据这个法令,英国掠夺了爱尔兰人的700万英亩的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低价卖给英国的国会议员、贵族、银行家、商人和军官等,英国从中得到150万英镑的卖地的款项来抵偿爱尔兰人对英国的战争赔款。而来自英国的这些新的土地所有者利用爱尔兰廉价的劳动力在爱尔兰经营农场和牧场获得了巨额利润。

英国在印度、缅甸、阿富汗和中国的侵略中也勒索了大量的军费和战争赔款。为确立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中,每攻下一个王公土邦之后,就将宫廷珍宝抢劫一空。英国殖民者攻下孟加拉首府之后,获得的财富价值6000万英镑。英国利用印度各王公之间的内讧,通过拉一个打一个的办法从中渔利。

1826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缅甸,迫使缅甸王国签订了“英缅条约”。根据该条约,英国获得了100万英镑的军事赔款以及缅甸把一部分土地割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权益。1836年,英国入侵阿富汗,英国人在攻占阿富汗首都后,向阿富汗勒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