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情形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量子基金因自己的成功疯狂了,那些吃到蛋糕的游资和机构跟风成功也疯狂了,英国人眼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疯狂了,整个世界看着一场不可思议的事件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世界上的敏锐得媒体都及时地跟踪报道了英镑崩溃事件,甚至平民百姓都在谈论这次大混乱,一时间英镑成为烫手山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反应过来的英国政府一方面安抚英国百姓,让他们不要加入抛售英镑行列,并允诺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工资,降低外国企业进入门槛,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另一方面向世界主要国家派出使者,请求援助。但是英国到美国要飞行8个小时,到日本也至少要14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都已经深夜,加上谈判和转账时间,英国政府至少需要3天时间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不过肯定能够借到钱,而且美国和日本还会全力帮助英国,毕竟美国好不容易让美元贬值,现在英镑贬值导致美元汇率上涨,再不行动的话美元贬值的努力算是白费了,而日本向来是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英国政府为何不在上个周末向美国和日本求助?现在才反应过来是不是为时已晚?
在绝境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站到了英国一边。从9月15日到16日,在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牵头下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资金支持英镑,在决定命运的星期三,英格兰银行花费了价值 55亿英镑的外汇储备购入英镑以支持英国的货币。所有的这些补救措施此时已经无济于事了。16日,英镑对马克的汇率由前一天的1:2.78跌至1:2.64,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也跌到1:1.738的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切机关用尽之后,9月16日晚上,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低利息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10%的水平。曾经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终于向国际投机者投降,1992年9月16日被英国人成为“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的胜利
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可以说是欧洲统一货币进程中遭遇到的最大挫折,英国受到的打击最大,索罗斯赚到的钱等于从每个英国人手中拿走了12.5英镑。至今,英格兰银行也无法原谅索罗斯对其的阻击行为。但是在一般英国公众眼里,索罗斯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英国公众以传统的英国方式说,“保佑他,如果他从我们愚蠢的政府手中获得10亿美元,他就是一个亿万富翁了”,就连《经济学家》杂志也将其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让我们引用肖伟中在其所著《索罗斯传奇》中一个片断,来窥测一下索罗斯在整个事件中真实的想法80:
索罗斯的赌博出了名,《福布斯》杂志对此作了报道。伦敦的《每日电讯》在10月双面头版以巨大的黑体大标题作了报道,标题是:“由于英镑暴跌,我获利10亿美金”。
索罗斯电话告知《泰晤士报》的编辑凯里斯,《泰晤士报》的人去拜访他是一个好主意。凯里斯去了,索罗斯对他详细谈了他是如何采取对英镑的突然行动的。在凯里斯看来,10月26日《泰晤士报》刊登的对索罗斯的访谈是其以后作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出现的转折点,“从那次访谈开始,他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位名人,而在那之前没有人听说过他。”
凯里斯的文章最后写道:“在最终引发黑色星期三的两周时间里,索罗斯使英国政府受到了历史上最残酷的打击”。索罗斯知道他从英镑暴跌中获利10亿美元。在介绍黑色星期三之前的行动时,索罗斯告诉凯里斯:“我们做了许多英镑的卖空业务,所以赚了许多钱。在汇率机制崩溃之前,我们成了市场上最重要的交易商。在黑色星期三之前,我们在市场上的业务量达到l00亿美元。我们计划出售其中的大部分。事实上,当莱蒙在货币贬值之前说他将借贷150亿美元来捍卫英镑时,我们十分高兴,因为这正是我们计划抛售的。
“但事情的发展超过我们的设想,我们还没来得及占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英镑就退出了货币机制,10亿美元也是我们早先估计到的收益。虽然是美元而不是英镑”。
凯里斯问及索罗斯,为什么把他的资金投在英国如此顽固执行而最终功亏一篑的政策上。索罗斯说,“他相信德国联邦银行希望里拉和英镑贬值,而不是法郎。“我感觉把赌注下在德国联邦银行上比较安全。联邦银行清楚表明它希望里拉和英镑贬值,它准备保护法郎。最后,联邦银行得分为3:0,投机商们为2:1,我由于坚决站在德国联邦银行一边而比其他商人做得好。”
当问及如果梅杰在星期三之前提高利率,有可能更好时,索罗斯口答:“这绝对胡说八道,如果利率提升,这将鼓励我们加快抛售,困为市场的运作由于利率提升而加快。事实上,我们直到周末也不希望货币贬值,但当星期三利率被提升上去时,我们认识到不能再等了,我们不能不快速抛售以占领我们的市场位额。”
在交谈中,索罗斯象一名金融分析家那样认为投机是有害的,特别是在货币市场。“但是制止这种投机行为的措施,如控制交易,通常更有害。固定汇率制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们最终会分崩离析。实际上,任何汇率机制都是有缺陷的,它们存在时间越长,缺陷越大。避免投机行为并不是不要汇率机制,而是在欧洲只用一种货币,象在美国一样。这将使我这样的投机商无法经营,但我愿为此做出牺牲。”
对索罗斯来说,做出这样的讲话是十分轻松的,因为他从英镑和其他货币的暴跌中获利接近十亿美元。
“在与我的交谈中”,凯里斯回忆起他在10月份的一个周六下午与索罗斯谈话的情景,给他留下印象的是索罗斯的看起来镇定自若,“对于钱,他看起来绝对是冷静和理性的。我没有感觉到他的明显的情绪波动……在他看来,保持纪录确实只是一种手段……他对他的功成名就而感到自豪,这就是他为什么决定与我谈论这件事的原因。……他对他在认识到什么将发生、挑战权威和获胜方面的才智感到高兴”。他也十分乐于利用公共宣传,因为这种宣传能使他在东欧所做的慈善事业也为大众知晓。
索罗斯也并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内疚,英国称9月16日为“黑色星期三”,他却将其称之为“光明的一天”。他并不理睬对他的批评,“我相信必然有负面的影响,……但这不会为我所考虑。如果出于道德良心而退缩,我就不是一名成功的投机商了”,“我也不会为从英镑贬值中获利而感到后悔。正如所发生的,英镑贬值被证明是有好处的。但我的观点是:我投机英镑并不是帮助英国,我也不是在损害英国,我只是在赚钱”。
可以说经此一役,使得之前惯于隐于幕后的他突然聚焦于世界公众面前,成为全球闻名的投资大师和投机天才。眼看着自己的理论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索罗斯也显得异常高兴,“以前他非常抑郁,象一条冷冰冰的鱼儿。现在人们谈论的是他如何能改变市场,说他是位首领,这感染了他。他的心胸更加开阔,热爱生活。我看到他笑的时候更多了”。但此时索罗斯还显得有些谦虚,还没有将自己比作上帝或教皇老板那样的豪气,面对人们的追捧,他说:“我没有操纵市场。但我不能否认,有时把我当成市场支配者的神秘罩在了我的周围。现在人们对于我的所作所为关注甚多。不过,如果我行动失当,人们也就安静下来了。”
即使索罗斯自认为自己更善于为别人花钱,可以在一天内捐献一亿美元而被人们称为伟大的慈善家;即使索罗斯被一些人看作是“开放社会”的捍卫者,对社会的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各国政府却从来不敢对其掉以轻心,时刻注意着这条“大鳄”的嘴是否已经向自己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