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代文学研究:识小集
8009900000074

第74章 附:崔致远佚诗笺证

崔致远诗,《全唐诗》未编入。日人河世宁尝辑得一首,残联七,见于中华书局版《全唐诗》第25分册。孙望先生据四部丛刊本《桂苑笔耕集》录入60首,见于《全唐诗外编》。以下诗,则据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中《孤云先生文集》和《孤云先生续集》两种抄出,次第悉依原书,略为笺证征引,以别其作于唐或作于新罗,供研究者参考。

一寓兴

愿言扄利门,不使损遗体。争奈探利者,轻生入海底。身荣尘已染,心垢非难洗。澹泊与谁论?世路嗜甘醴。

按:标榜淡泊,讥刺举世趋利,似是晚年所为。当作于新罗。

二蜀葵花

寂寞荒田侧,繁花压柔枝。香经梅云歇,影带麦风欹。车马谁见赏?蜂蝶徒相窥。自惭生地贱,堪恨人弃遗。

按:致远《上襄阳李相公让馆给启》(见《孤云先生文集》)云:"致远,四海族微,七州学浅。"《初投献太尉启》(见《桂苑笔耕集》)云:"某,新罗人也,身也贱,性也愚。"诗云"自惭生地贱,堪恨人弃遗",当是中第前所作。或是中进士后未即授官"浪迹东都"时所作。

三江南女

江南荡风俗,养女娇且怜。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所学非雅音,多被春心穿。自谓芳华色,长占艳阳年。却笑邻舍女,终朝弄机杼;机杼纵劳身,罗衣不到汝。

按:题曰"江南",当作于尉溧水时期。诗以性冶好妆之歌女与机杼寒女作比,或是投启高骈未报时所作。

四古意

狐能化美女,狸亦作书生。谁知异类物,幻惑同人形。变化尚非艰,操心良独难。欲辨真与伪,愿磨心镜看。

按:感慨良深。朝鲜《三国史》本传及《东国通鉴》俱谓致远在新罗定康王时期多遭疑忌,朝廷不能容,或为其时所作。

五秋夜雨中

秋风惟苦吟,举世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古心。

按:不能遽定为何时所作。

六邮亭夜雨

旅馆穷秋雨,寒窗静夜灯。自怜愁里坐,真个定中僧。

按:似是中第前"观光六年"期间之作。又乾符三年尝自洛阳至潭州起居座主裴瓒,或其时所作。

七途中作

东飘西转路歧尘,独策羸骖几苦辛。不是不知归去好,只缘归去又家贫。

按:揣其情景,最似"观光六年"间东西奔波所作。致远《上襄阳李相公启》中有云:"切缘致远,久役旅游,又萦微恙,精神沈顿,气力疲羸……"情景最切。

八饶州鄱阳亭

夕阳吟立思无穷,万古江山一望中。大守忧民疏宴乐,满江风月属渔翁。

按:饶州即今江西鄱阳,唐时属江南西道。鄱阳亭或即鄱阳楼(钱起有《鄱阳楼宴诗》),在鄱阳南城上,临鄱阳湖,又高,故能"万古江山一望中"也。致远在高骈幕时,或因公务尝一至其地。

九山阳与乡友话别

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按:山阳即楚州治所,即今江苏淮安。致远辞骈幕后返新罗,在中和四年秋八月,此云"楚山春",当是在骈幕时至山阳与新罗乡人告别之作。唐时,新罗人入唐,多经海路自淮河口到楚州,唐政府尝在楚州设新罗馆以接待新罗商贾;以楚州新罗商人丛聚,并有新罗坊。参见岑仲勉《隋唐史》。

一〇题芋江驿亭

沙汀立马待回舟,一带烟波万古愁。直得山平兼水渴,人间离别始应休。

按,芋江不见于中国水名中。当为新罗江名。又"渴"或为"竭"之误。

一一春日邀知友不至

每忆长安旧苦辛,那堪虚掷故园春。今朝又负游山约,悔识尘中名利人。

按:诗言长安,作于唐无疑。所谓"长安旧苦辛",其知友当是致远中第前在长安所结识者。"故园"二字不必泥看;居时已久,即可称故园。唐诗中此例不少,如岑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故园东望路漫漫",其故园皆非故乡(籍贯)之义。

一二留别西京金少尹峻

相逢信宿又分离,愁见歧中更有歧。手里桂香销欲尽,别君无处话心期。

按:金峻其人无考。西京少尹即京兆府少尹,为京兆府佐贰之官。又至德之后,凤翔(今陕西凤翔)尝称西京,或金峻为凤翔府之官,亦未可知。要之,此诗作于唐无疑。

一三赠金川寺主

白云溪畔创仁祠,三十年来此住持。笑指门前一条路,才离山下有千歧。

按:唐金川寺所在多有,但按其地望,似皆非致远足迹所能至者。今朝鲜有金川县,或在新罗所作欤?

一四赠梓谷兰若独居僧

除听松风耳不喧,结茅深倚白云根。世人知路翻应恨,石上莓苔污屐痕。

按:以其意绪,似晚年无意仕进时所作,然亦不能遽定。

一五黄山江临镜台

烟峦簇簇水溶溶,镜里人家对碧峰。何处孤帆饱风去,瞥然飞鸟杳无踪。

按:《高丽舆地胜览》:"临镜台,一云崔公亭,在梁山,黄山江绝壁上,先生尝游览有诗。"即谓此。

一六题伽倻山读书堂

狂奔垒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常恐是非声到耳,故将流水尽笼山。

按:伽倻山为致远晚年隐居之所,读书堂即为其所建。

一七长安旅舍与于微慎长官接邻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殚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按:作于长安,当在应进士试之前。于慎微,其人无考。

一八赠云门兰若智光上人

云畔构精庐,安禅四纪余。筇无出山步,笔绝入京书。竹架泉声紧,松棂日影疏。境高吟不尽,瞑目悟真如。

按:云门、云门寺所在多有,然按其意绪,似为晚年所作。智光上人无考。

一九题云峰寺

扪葛上云峰,平看世界空。千山分掌上,万事豁胸中。塔影日边雪,松声天半风。烟霞应笑我,回步入尘笼。

按:云峰寺所在多有,然诗末二句显有厌倦官场之意,当是在新罗所作。又,"平"或当作"凭","半"或当作"畔"。

二〇旅游唐城赠先王乐官

人事盛还衰,浮生实可悲。谁知天上曲,来向海边吹。水殿看花处,风棂对月时。攀髯今已矣,与尔双泪垂。

按:"先王"当指新罗宪康王。未二句用黄帝铸鼎成乘龙而去,群臣攀髯升天典,是哀悼之意。唯不知"唐城"为何地,或即平壤欤?平壤城建,格局全仿长安,故云。

二一登润州慈和寺上房

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霜催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赖有谢家余境在,长教诗客爽精神。

按:登临怀古之作。润州即今江苏镇江,与扬州(淮南)一江之隔,当是在骈幕时所作。此为致远名诗,"画角"一联,尤为传诵。日人河世宁《全唐诗逸》辑得此残联,联下注题作《登慈和山》,并引《东人诗话》云:"崔文昌侯致远入唐登第,以文章著名,题润州慈和寺,有"画角"云云之句。后鸡林(新罗别称)贾客入唐购诗,有以此句书示者。"《全唐诗逸》录致远残联七,唯此联赖《文集》得成全璧,实大幸事。

二二秋日再经盱眙县寄李长官

孤蓬再次接恩辉,吟对秋风恨有违。门柳已凋新岁叶,旅人犹着去年衣。路迷霄汉愁中老,家隔烟波梦里归。自笑身如春社燕,画梁高处又来飞。

按:盱眙县今属江苏,唐时属淮南道。李长官名字无考。详诗意,有干谒求助意,当是初入唐"观光六年"间所作。

二三送吴进士峦归江南

自识君来几度别,此回相别恨重重。干戈到处方多事,诗酒何时得重逢?远树参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马前峰。行行遇景传新作,莫学嵇康尽放慵。

按,吴峦,事迹无考。其人又见于《桂苑笔耕集》卷二〇致远诗。诗题为《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意吴峦或为致远骈幕中同僚。

二四春晓偶书

叵耐东流水不回,只催诗景恼人来。含情朝雨细复细,弄艳好花开未开。乱世风光无主者,浮生名利转悠哉。思量可恨刘伶妇,强劝夫郎疏酒杯。

按:尾联用刘伶妇典,当是返新罗结缡之后所作。

二五暮春即事和顾云友使

东风遍阅百般香,意绪偏饶柳带长。苏武书回深塞尽,庄周梦逐落花忙。好凭残景朝朝醉,难把离心寸寸量。正是浴沂时节日,旧游魂断白云乡。

按:顾云,字垂象,池州秋浦人,与致远为同年,且荐致远入高骈幕。是致远至交。《桂苑笔耕集》中致远另有赠顾云诗。然顾云集中未见与致远往还诗,当皆佚。高丽《三国史·崔致远传》载:"(致远)又与同年顾云友善,将归,顾云以诗送别:"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旁边一点鸡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盖心有所服云。"此诗不见于顾云诗中,当为顾云佚诗。《三国史》为高丽学者金富轼所编纂,时当南宋高宗绍兴中,其必有所本。唯不知所引顾云诗是否为完璧。

二六和张进土乔村居病中见寄

一种诗名四海传,浪仙争得似松年(原注:乔字也)?不惟骚雅标新格,能把行藏继古贤。黎杖夜携孤屿月,苇帘朝卷远树烟。病来吟寄漳滨句,因付渔翁入郭船。

按:张乔,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黄巢乱起后,隐于故乡之九华山。乔亦为致远知交。当致远尉溧水及在骈幕时,乔均有可能自青阳寄诗于致远。唯乔所寄诗今已佚。致远此诗颇为乔鸣不平。诗中"浪仙"为贾岛字。康骈《剧谈录》卷下云:"自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春官者千余人,其间有名声者,如……贾岛……张乔。"然此处浪仙当系借指,实则指许棠,因为张乔尝有让京兆解元与许棠事,详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一〇"张乔"条。又,此诗有一处资料颇值得注意:即,张乔之字,各书俱无载,唯《永乐大典》引《池州府志》云"张乔字伯迁"。此诗在"松年"下致远自注"乔字也",与"伯迁"异。《诗经》有"莺出于谷,迁于乔木"句,"伯迁"颇似张乔字;而"松年"又不待言。岂张乔有两字欤?致远与张乔为知交,"松年"必有所据,或张乔先字伯迁,后乃改字松年。

二七泛海

挂席泛沧海,长风万里通。乘槎思汉使,采药忆秦童。日月无何外,乾坤太极中。蓬莱看咫尺,吾且访仙翁。

按:当是十二岁时自新罗赴唐初泛海时所作。新罗商舶例在蓬莱(今山东半岛滨海处)停泊,或就此登陆如唐。"采药忆秦童"明言已尚在童稚之年。

二八题舆地图

昆仑东走五山碧,星宿北流一水黄。

二九姑苏台

荒台麋鹿游秋草,废院牛羊下夕阳。

三〇碧松亭

暮年归卧松亭下,一抹伽倻望里青。

按;三首(联)当皆为题画(图)诗,且为一时之作。"姑苏台""碧松亭"前,皆省一"题"字。舆地图为中国之地图,姑苏台在苏州,但据《碧松亭》一首,可知俱是在新罗所作。碧松亭在伽倻山中,为致远晚年游憩之所。

三一赠希朗和尚(六首)

步得金刚地上说,扶萨铁围山间结。苾刍海印寺讲经,杂花从此成三绝。(其一)

龙堂妙说入龙宫,龙猛能传龙种功。龙国龙神定欢喜,龙山益表义龙雄。(其二)

摩羯提城光遍照,遮拘盘国法增耀。今朝慧日出扶桑,认得文殊降东庙。(其三)

天言秘教从天授,海印其诠出海来。好是海隅兴海义,只应天意委天才。(其四)

道树高谈龙树释,东林雅志南林译。斌公彼岸震伞声,何似伽倻继佛迹。(其五)

三三广会数堪疑,十十圆宗义不亏。若说流通推现验,经来未尽语偏奇。(其六)

按;晚年作于新罗伽倻山,海印寺即在山中。

三二寄颢源上人

终日低头弄笔端,人人杜口话心难。远离尘世虽堪喜,争奈风情未宜阑。影斗晴霞红叶迳,声连夜雨白云湍。吟魂对缺无羁绊,四海深机忆道安。

按:颢源上人无考,不能遽定为何时所作。

以上32题37首,录自《孤云先生文集》。其中可定为在唐之作者计15题,在新罗之作者9题,未能遽定何时所作者8题。

三三和李展长官冬日游山寺

暂游禅室思依依,为爱溪山似此稀。胜境唯愁无计住,闲吟不觉有家归。僧寻泉脉敲冰汲,鹤起松梢摆云飞。曾接陶公诗酒兴,世途名利已忘机。

按;李展其人无考。据全诗情绪及"闲吟不觉有家归"句,当作于新罗。

三四汴河怀古

游子停车试问津,隋堤寂寞没遗尘。人心自属升平主,柳色全非大业春。浊浪不留龙舸迹,暮霞空认锦帆新。莫言炀帝曾亡国,今古奢华尽败身。

按;当作于汴州(今河南开封)。炀帝凿通济渠,隋堤即通济渠之堤。

三五友人以毬杖见惠以宝刀为答

月杖轻轻片月弯,霜刀凛凛晓霜寒。感君恩岂寻常用,知我心须仔细看。既许驱驰终附骥,只希提拔早登坛。当场已见分余力,引镜终无照胆难。

按:唐时盛行击毬之戏,且多在军中,以为习战之法。诗当作于在骈幕时。

三六辛丑年寄进士吴瞻

危时端坐恨非夫,争奈生逢恶世途,尽爱春莺言语巧,却嫌秋隼性灵粗。迷津懒问从他笑,直道能行要自愚。壮志起来何处说,俗人相对不如无。

按:辛丑年即僖宗中和元年(881),时致远初入骈幕。吴瞻其人无考。

三七和友人春日游野亭

每将诗酒乐平生,况值春深炀帝城。一望便驱无限景,七言能写此时情。花铺露锦留连蝶,柳织烟丝惹绊莺。知己相邀欢醉处,莫羡稽古赛桓荣。

按:当作于"浪迹东都"时。隋以长安、洛阳为二京,然炀帝仍以在洛阳为久。

三八和顾云支使暮春即事

(略)

按:此诗与前(二五)重出,唯题目稍异。文字亦有小异。当是一诗二传者。前题云"友使",误,当以"支使"为是。

三九乡乐杂咏五首

金丸

回身掉臂弄金丸,月转星浮满眼看。纵有宜僚那胜此,定知鲸海息波澜。

月颠

肩高项缩发崔嵬,攘臂群儒斗酒杯。听得歌声人尽笑,夜头旗帜晓头摧。

大面

黄金面色是其人,手抱珠鞭役鬼神。疾步徐趋呈雅舞,宛如丹凤舞尧春。

束毒

蓬头蓝面异人间,押队来庭学舞鸾。打鼓冬冬风瑟瑟,南奔北跃也无端。

狻猊

远涉流沙万里来,毛衣破尽着尘埃。摇颈掉尾驯仁德,雄气宁同百兽才。

按:乡乐,谓新罗故国之杂戏也。然不必定作于新罗。新罗与唐往来最频,除商贾外,民间乐舞、杂戏之类,亦有可能如唐表演。《李太白集》有《高句骊》诗,云:"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正是写高丽之乐舞。

四〇马上作

(缺)远树参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马前峰。(缺)

按:仅存残联,不能确定作时。

以上8题14首、残联1,录自《孤云先生续集》。其中一首为重出。可定作于唐者5题(包括重见诗),作于新罗者1题,不能确定者8题,残联1。

(原刊于《文学遗产》1993年第6期,文前原有长序,此次收入时作了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