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8016300000010

第10章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0)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观从提出到系统化,再到在全球行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不一定是对立的,它们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如果政策使用得当,它们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也就是说,既可以促进发展又可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由于可持续发展观把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也纳入到它的视野,并重视人的长远利益或人的长远发展,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以往发展观更具有合理性。

对可持续发展观尽管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核心是发展。归结起来,可持续发展观包含以下内容:

1.正确处理人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是有基本限度的。随着科技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工业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且没有节制的消耗,使得自然资源出现危机,再加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于是便形成了人类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的矛盾,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面对严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未来,人们必须审视过去,摈弃旧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资源永续利用和资源代际间配置的角度思考发展,树立新的资源科学理论与资源价值观和伦理观,确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早日解决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2.正确处理人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中,人是主导力量,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活动,就没有社会关系,更谈不上经济活动。因此,人的数量、质量、素质和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时绝不能忽视人与经济的关系。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片面追求GDP而忽视其他方面,致使社会发展失衡,社会矛盾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发生了尖锐的对立。为了达到人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活方式在内的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正确处理人与社会持续发展。当前,在发展问题上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贫困问题,贫困是极端不发展的显著标志。世界上出现的环境危机、发展危机、能源危机本质上就是贫困的危机。因此,人类在进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消除贫困。对处于贫困状况的地区来说,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同时,若不改变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更谈不上社会发展。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长久生存发展,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要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创造一个保障人的平等、自由以及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建立和健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4.正确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而提出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力,而且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强,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向人类敲响了环境报复的警钟。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人类应通过保护环境的方式来寻求社会的不断进步,要做到社会发展与自然进化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观坚持这样一种基本的认识: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绝不能没有地球,因而,追求长寿的人类,应当维持地球的长寿;喜欢打扮自己的人们,也应当打扮地球母亲。因此,人们必须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承认和重视环境资源的价值,发展应当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证整个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化。在人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将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把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目标之一来进行,摆正人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用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去迎接环境问题所提出来的严重的挑战,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还包括生态环境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生态能力持续、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还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强调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资源分配与利用和发展机会的公平等。面对目前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现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发展的愿望,否则,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代内平等)。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最优先的问题来考虑。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也要保持代际间的公平,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往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只看到了过去,看到了现在,而忽视了未来。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发展认识观。由于缺乏一种大时空观意识,就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可持续发展观更重视“持续”的、“长久”的增长和发展。那种既维护当代人类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那种既维护人的利益,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才是真的、善的、美的发展。

3.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是指普遍性和总体性。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和道路各异。为了我们同一个家园——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行动,应该达成全球共识——认识到人类家园即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前提下,采取全球的联合行动才能成功。从根本上讲,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4.发展原则。强调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追求经济发展时,既要具有长远观点,又要考虑眼前利益;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重视物的发展,更要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