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语
马虎是指学生学习时,不细心,疏忽大意,草率行事。本来这道题他会做,但还是做错了,就因为马虎,写错了公式;本来这个英语单词他记得,但由于马虎少写了一个字母,结果刚好不及格。中学生马虎,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如果马虎形成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将会有很大影响,导致中考、高考落榜,差那么几分,就因为他马虎,做错了几道题,也许中考或高考就是他们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中学生克服马虎心理是很重要的。
健康指南
学生产生马虎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1.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责任心不强。这在中学生马虎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或下岗、失业,只顾忙自己的,从不管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因此,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重要性。导致他们时常应付差事,马虎从事。
2.性格方面原因。如急躁的学生、冲动的学生、感情用事的学生,往往会马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和平时做事一样,都会急于求成,也就考虑欠周,不是漏了这个,就是缺了那个。马虎也是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的缺点。
3.来自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家庭或者学校里,有一些坏的习惯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作用。比如,家人有马虎的习惯,或者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导致学生有了马虎的习惯。在这样的环境里,马虎的习惯沉积了下来,一时难以得到改正。
就学生中间存在的马虎心理情况,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以下辅导:
1.老师和家长在各种事情上要做好模范表率作用。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不停地迁移住所,就是为了让孟子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样地,师长的表率作用,对于学生各种习惯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和家长自己不马虎,凡事认真,那么学生也就会自觉地注意起来各种细节。长此以往下去,马虎的毛病就逐渐被克服了。
2.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任何事有了兴趣就好办。因为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热情,自己会自觉、细心地完成。有时候学生对事情之所以马虎是因为他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认真地钻进去,也就不存在马虎的问题了。
3.辅导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如题目做完后,要求学生检查、核对、确认没错后才算完成。每次都检查,时间一久,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固定习惯下来,这会杜绝他们的马虎行为。
4.辅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要细心。大考、小考都要求学生细心,比如可以这样自我暗示:细心,一定要细心,否则,我就会出错,我要反复检查,直至确信无疑。
知识小结
要认识清楚,马虎是我们的大敌。我们所犯的各种错误,大多是因为一时的马虎造成。养成良好习惯,彻底拒绝马虎,才能真正地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各种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