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语
心理定势错位是指由一定的错误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它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现象。中学生心理定势错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学习两方面。价值观是人生的信念与观点,它是个性的重要成分。价值观意味着个人对某一事物作出何种选择。例如,学习雷锋是一种高尚行为,能体现人的价值。但有些学生则讥笑其是傻蛋一个,什么年代了,还学什么雷锋,这就是心理定势错位引起的。
健康指南
之所以产生心理定势错位,与受到父母的不良教育和不良行为影响有关。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向孩子灌输马无夜草不肥、读书有何用、还不如偷来得快的思想,孩子一定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并存在严重的心理定势错位。也有的父母曾经受过挫折、遭遇过不幸,因此,在他们眼里,社会是灰色的,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时时都要提防别人,那他们的孩子也一定存在心理定势错位。心理定势错位危害大,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念、心灵空虚、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不求上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出现心理定势错位的情况,可以对学生作如下辅导:
1.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光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唯有亲身经历、体验和实践,才最有说服力。老师可组织学生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到贫穷地区学校参观,搞一帮一活动;到孤儿院和福利院,帮助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通过这些具体活动会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能及时纠正那些存在错位定势的学生的认知偏差。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接受再教育。人往往有"太熟悉即逆反"的心理,有很多学生存在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不听,旁人的话想听的心理。老师可请一些老红军、劳模、英雄人物给学生上课,讲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助人为乐的意义等,让学生接受再教育。请这些具有说服力的人物直接给学生上课,往往比老师和家长更有效果。也容易纠正学生的定势错位。
3.父母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有些家长也许还没注意到,也许是烦恼太多,往往把一些不良情绪、不良社会现象带回家,还以此教育学生,这样做有很大的副作用。可以这么说,很大一部分有定势错位的学生,其原因来自家庭。因此,父母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误导了孩子。
知识小结
心理定势错位对学生是有很大的害处的,只有克服了它,我们做各种事,还有在学习中才能感受到最大的快乐,也才能收获最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