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语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根据兴趣与需要的关系,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指的是对衣、食、住、行的兴趣。这种兴趣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创造美好的生活。但是超越自己的条件许可,对物质过分追求,就会使人放弃远大目标,走上邪路。
健康指南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实现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所做的事情本身引起的兴趣。如对体育活动、学习文化等认识、参与过程本身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指对于事物的本身没什么兴趣,而对于这种事物的结果,即满足了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对各种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但是当他意识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而且有利于更精神饱满地去学习,于是就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因为他对有健康的身体和学习文化知识有兴趣。
人的兴趣在倾向性、广度、深度、稳定性和效能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叫做兴趣的品质。
爱好是指一个人在兴趣的引导下,经常参与某项活动并有积极的活动倾向。例如,一个人爱好篮球运动,那么他就会经常主动地参加这项活动,在活动时会精神振奋,情绪愉快,感到有乐趣,因而,表现既自觉又积极。
爱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参与这种活动的动机,继而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中他感到有趣,于是就产生了对这项活动的爱好。这一过程可以这样表示:即兴趣→动机(行为)→兴趣→爱好。
由于爱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根据兴趣的基础,爱好又可分为物质爱好和精神爱好。
物质爱好是指为了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而产生兴趣的活动倾向。如一个人对喝茶、喝酒的爱好等。物质爱好一般都是嗜好。嗜好是特殊的爱好。而绝大部分的嗜好都是不良的爱好。比如,抽烟、喝酒,女同学过分地打扮等。
精神爱好是指为了满足精神生活而产生兴趣的活动倾向。精神爱好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健康的精神爱好,如体育运动、文学创作等是我们所提倡的。而不健康的精神爱好,如看黄色书籍、赌博等是我们所反对的。
老师和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1.当学生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时,如书法、绘画、钢琴、写作等,老师和家长应给学生提供帮助,如业余时间可让学生参加这方面学习班和购买一些这方面的学习资料和工具等。当然,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兴趣爱好是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如果学生只顾兴趣爱好而不管学习,老师和家长应给予纠正。
2.有很多学生由于与外界接触少,以及一心一意在搞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而他们又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天赋,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如学生对写作有兴趣,老师和家长可建议学生多给报社投稿,当学生尝到中稿的甜头时,兴趣也许就来了。
知识小结
兴趣爱好可以开阔青年人的眼界,使之胸襟豁达,朝气蓬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精神境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