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8035100000060

第60章 审计控制管理系统的事务工作项梳理(2)

(6)审查无形资产的增减及计价,注意避免仅仅以其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基础,重点审查无形资产是否保护良好并有效地发挥作用,避免无形资产转让和无形资产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价值减少损失。

(7)检查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经过有效的检查审批,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自行取得或购入的无形资产,检查其原始凭证,以确认计价是否正确,法律程序是否完备,会计处理是否得当。

(8)检查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尤其要注意转让的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

(9)检查本期摊销额是否正确,检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尤其要注意避免摊销和行提时间不当的问题。

(10)拟定无形资产审计报告,提出错误更正建议,分析论证加快无形资产积累发展和提升其运用效率和效益的措施办法。

四、品牌资产审计管理系统模块的事务工作举要

品牌资产审计管理系统模块,是审计控制管理二级子系统的第四个基本子系统。品牌资产是企业无形资产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核心价值是体现在企业商标和名称中的商誉,或者说是企业商誉的一种沉淀。它的积累发展与投入相关,但其价值额又不是简单地体现在投入的成本费用上。如果投入方向、方式不对,这种投入甚至一分钱的品牌价值也不能形成。如果投入方向、方式恰当,这种投入往往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其价值远不是稳定不变的。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维护,其价值又可能会发生大幅度的折损,甚至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它的这些特殊性,所以把它专题列出进行审计控制管理。品牌资产审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品牌资产价值的审计,即通过审计确定品牌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企业在品牌资产运营方面的投入和努力的效果与效益;二是对品牌资产运营的审计,以确定品牌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品牌拓展、品牌运用、品牌投资组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品牌资产审计管理系统模块的目标是通过审查品牌资产的价值积累变化情况,分析评价企业品牌建设投入的效率与效益,确定品牌资产运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改进和提升品牌资产运营的效率、效益和水平,提升品牌建设投入的效果与效益。其事务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组织品牌资产意识宣贯培训,让企业上下都形成品牌资产意识,确立把品牌当做企业发展重要的资产进行运营管理的思想观念。

(2)收集企业品牌资产价值信息和品牌资产运营信息,以总体把握品牌资产运营的现状和问题。

(3)对品牌资产运营的企业要素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

(4)对品牌资产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资产运营的作业流程和价值链进行诊断,揭示企业作业流程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流程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产品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于企业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以及顾客对于品牌的亲和关系建立情况等进行审查。

(5)对品牌资产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组织执行力进行审查;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的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6)对企业品牌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品牌拓展、品牌运用、品牌投资组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综合评价品牌资产运营的效益与效果。

(7)运用重置成本法或收益现值法等方法综合评估品牌资产价值及其变化轨迹,确立品牌资产运营管理的重点方向和方法。

(8)综合分析,拟定企业品牌资产运营活动的审计报告,剖析企业品牌资产运营的得失,对于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强化办法和措施建议。

五、管理行为控制管理系统模块的事务工作举要

管理行为审计管理系统模块,是审计控制管理二级子系统的第五个基本子系统。管理本身既不是企业有形资产,也不是企业无形资产,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益和效果。企业资产价值能否实现稳定的增值积累,与管理行为紧密相关。有些资产积累已经成规模的企业,最后又耗尽资产关门倒闭,一半原因是管理行方式方法低效、不合理,一半原因是经营决策失当。而经营决策失当本身又是管理行为方式方法低效不合理所致。决策失误就是决策人没有做好决策制定工作。之所以把管理行为审计管理系统模块归入资金财务系统的审计控制管理子系统,原因也就在此。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做好工作。如何通过他人或者说如何让他人做好工作,这就是管理行为本身的内涵。它揭示的是方式方法问题,即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达成管理目的——让人把工作做好。企业组织要有执行力,企业组织就得让每一个成员都做好工作。如何才能让每一个成员都做好工作,这其中就有一个方式方法选择问题。管理行为审计,也就对企业组织为达成管理目的——让每一个成员都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审查、分析、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效”既指效率,也指效益。指效率时强调的是让他人做好工作,他人对做好工作的反应速度,以及做好工作本身的速度,是从时间上的判断。指效益时强调的是让他人做好工作的激励投入与做好工作本身的收益比要充分高。这种收益比值越高效益也就越大。合法性是判断让他人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发生。合理性则是指从情理道义上分析,是否存在有与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情理和道义相龃龉的地方。

就管理行为所体现的方式方法分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是“千万大山,路径条条”不计其数。但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十类:一是人身奴役方式,不做好工作就给予肌体折磨,甚至虐杀;二是人身约束方式,不做好工作就不让有活动的自由;三是心理恐吓方式,通过恐吓威逼,让对方做好工作;四是利益诱导方式,通过给予特别利益引导他做好工作;五是道义约束方式,让他在一种道义感召下做好工作;六是魅力凝聚方式,通过管理人员的个人魅力聚集下属的心以做好工作;七是文化引导方式,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行事习惯的形成,让他自我约束做好工作;八是事业驱动方式,让他为一种事业理想的达成而努力做好工作;九是使命驱动方式,让形成一种使命感,把做好工作当做自己的使命,努力做好工作;十是兴趣爱好方式,通过让他形成与工作活动本身相一致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做好工作。这十种方式的选择运用都有特定的条件限制,并且每一种方式的有效性、合法性、合理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管理行为审计正是要根据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审查评价。

这一系统模块的目标是通过对实施管理的行为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审查,根据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评价管理行为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合法性、合理性,推动促使消除没有效的、不合法的、不合理的管理行为方式方法,组合有效的、合法的、合理的管理行为方式方法,以达成管理水平和效果的改善和提升。其事务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全面调查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包含的管理行为方式方法,确定企业组织运行的现行管理行为方式方法后进行分类。

(2)对应现行管理行为方式方法分类,就被管理人员的反应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审查评价每一类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3)对应现行管理行为方式方法分类,对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法,审查评价每一类方式方法的合法性。

(4)对应现行管理行为方式方法分类,对比现在社会一般价值观念,分析判断有无可能被视为不人道、不人性的成分,审查评价每一类方式方法的合理性。

(5)对低效的、不合法的、不合理的管理行为方式方法进行清理,提出消除这些低效的、不合法的、不合理的管理行为方式方法的措施建议。

(6)对有效的、合法的、合理的管理行为方式方法进行组合,并拟定具体实施的措施办法。

(7)汇总拟定审计分析建议报告,并上报最高决策机构讨论批准后实施,以直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

六、经营决策审计管理系统模块的事务工作举要

经营决策审计管理系统模块,是审计控制管理二级子系统的第六个基本子系统。经营决策直接是对企业资产的运用处置。企业资产的价值增值和积累,是在这种运用处置过程中实现的。所以,保障企业组织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控制管理系统——资金财务系统就必须把经营决策审计纳入进来。

经营决策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企业向何处发展,通过什么途径发展,这是经营决策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包括: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选择决策、资金投入项目选择决策、企业事业项目调整组合决策、市场进入和扩张途径决策、市场渠道选择组合决策、市场营销方式方法选择组合决策、企业对外重大经济担保决策、企业重大资金融通决策、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改组改制决策等等。但经营决策审计并不是对这些决策的内容本身进行审查评价,而仅仅是对这些经营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经营决策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评价。

这一系统模块的目标是通过对经营决策结果的有效性以及经营决策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评价,发现没有效益的经营决策和不合法、不合理的经营决策并促使改进提升,以保障企业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和企业整体发展的稳定。对经营决策的结果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也就是对经营决策贯彻的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审查评价。即从经营的结果倒推评价经营决策本身。对经营决策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评价,也就是从经营决策的过程和方法中分析发现评价经营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不当的经营决策总是与不合法、不合理的经营决策过程和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当的过程和方式导致了不良的结果。尽管好的经营决策结果不一定是合法、合理的经营决策过程和方法形成的,但合法、合理的经营决策过程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经营决策结果。

其事务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收集经营决策的过程信息和效果信息,准确把握实际,为审查评价做事实依据准备。

(2)对企业经营决策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流程标准,及其贯彻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审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性,以鉴别经营决策制定过程的稳定性。

(3)对企业经营决策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流程标准本身进行分析评价,审查其有效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4)对超越管理制度进行的决策的决策过程——没有管理制度的决策制定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审查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5)对照企业经营效果——会计报表和账目所提供的数据,审查评价经营决策效果的优劣。

(6)分析评价造成经营决策效果不佳的经营决策过程原因,找出漏洞,提出完善健全办法措施建议。

(7)清理经营决策过程中的低效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做法,并列成清单,上报批准后监督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