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刚出大门,冒雨等候在这里的工人、农民、学生围住了毛泽东,争先与毛泽东握手,上前说祝福的话。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高呼“毛主席万岁!”人越聚越多,张治中着急了,怕发生意外,劝毛泽东早点离开。但毛泽东却毫不介意,不停地和群众谈话。最后连张治中、邵力子、冯玉祥也被挤散了。周恩来和警卫员好不容易才从群众中开出一条路,让毛泽东上了汽车。这时,张治中、邵力子才算松了口气。第二天,毛泽东在桂园会见了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接着便前往民盟总部(即特园,又名“民主之家”)看望张澜和鲜英。“特园”位于景色秀丽的嘉陵江畔,此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关照”。尤其毛泽东来到重庆后,这里由特务装扮的“香烟摊”、“修鞋摊”骤然增加,进行监视。蒋介石手下的陈希曾强行租下了紧挨特园的“康庄”住宅,日夜监视着特园的活动,记录下出入人员名单,并投寄夹有子弹的恐吓信进行威胁。对此,毛泽东不屑一顾,在张澜和鲜英的陪同下,特意观赏了特园的芳容。毛泽东与张澜虽然“神交已久”,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对这位“川北老人”十分敬佩。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畅谈起来。
张澜说:“润之先生,此次来渝,是我们意料不到的,也为你的安全担忧。”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我谢表老(张澜字表方)关心。此次单刀赴会,我们是作了充分研究和估计的,也料定他蒋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扣留我。我是诸葛亮到东吴,身在虎穴,安如泰山呵!”张澜连连点头,对毛泽东说:蒋介石假惺惺地邀请你到国民党统治下的这块“虎狼之地”,是在演鸿门宴,他是不会有诚意的。我曾向蒋介石建议要实行民主,可是遭到了他的拒绝。毛泽东道:“积我们多年的经验,蒋介石的主意老早就定了,他要消灭我们,而且是越快越好。靠谈判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不说别的,此次三请四邀我来重庆,可我来了,他却毫无准备,且一切提案还得由我们提出,岂非笑话!”之后,毛泽东又向张澜谈了当前形势和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及主张,张澜不住地点头称道。这时,警卫员提醒晚上还要参加张治中举行的宴会,毛泽东才起身向张澜告辞。
在整个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把握全局,以斗争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与蒋介石以谈对谈,以打对打,针锋相对。由于蒋介石对和谈无诚意,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上和军事上两个谈判焦点问题,作出了巨大让步,蒋介石仍然耿耿于怀。为了促使谈判成功,广泛宣传我党的诚意和主张,毛泽东在与蒋介石谈判的同时,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毛泽东会见了张澜、沈钧儒、黄炎培、许德珩等民主人士,也接见了妇女、青年、工商界、文化界的代表,阐述了我党关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同时,毛泽东还接触了国民党左、中、右人士,与陈立夫、戴季陶打交道。后来,戴季陶还请张治中代约时间宴请了毛泽东。对此,有些人不理解,认为没必要去见这些反共专家。毛泽东解释说:“国民党现在是右派当权,要解决问题,光靠左派是不行的,因为他不掌权。所以,决不能放弃和右派接触。”谈判期间,无论是会内还是会外,谈判桌上还是战场上,蒋介石都很失利,感到不是毛泽东的对手。蒋介石生怕谈判结束后“放虎归山”,便产生软禁毛泽东的想法,但也担心此举会失信于天下,“有碍国府声誉”。正在他举棋不定之时,突然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打来的,一个是“基督将军”冯玉祥打来的。虽然是分别打来的,但对蒋介石来说好像出于一人之口。于右任和冯玉祥在电话中说:蒋先生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商国是,九州尽知其诚,然而外界竟然有微词,说先生有软禁毛泽东之意。这种传闻于和谈有碍,于你不利。为正视听,余等准备通过报界予以辟谣,澄清事实。不知你认为此举妥否?请先生定夺。蒋介石听后又气又恼,知道这是自己软禁毛泽东的打算被泄露出去了,于、冯二人在试探虚实,但他又不好发脾气,只好硬着头皮故作镇静地说:“明人不做暗事,谣言不攻自破。中正为国为民之心,人神共知,请先生及其他党国要员不必介意道听途说。”后来,蒋介石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又考虑到内战的准备不充分,不宜过早撕破伪装,只好打消了软禁毛泽东的念头。
周恩来、王若飞同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国民党代表,就和平建国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各党派合法地位、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
鉴于谈判已取得很大进展,周恩来在10月2日会议结束时建议:将一个月来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公之于众,以解人民之渴望。国民党代表表示同意。10月5日,周恩来将起草的《会谈纪要》提交双方讨论。10月7日,双方就《会谈纪要》进行两次讨论,并作了修改。10月8日,《会谈纪要》基本定稿,预定10月10日签字。
10月8日晚6时,张治中先生在国民党军委礼堂举行欢送毛泽东的晚会,参加晚会的有周恩来、王若飞等,还邀请了重庆各界人士共五百多人,盛况空前。
在灯火辉煌的大礼堂里,毛泽东和张治中分别致词。张治中介绍了两党会谈的情况后,毛泽东发表了讲话。指出: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误的,只有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统一,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晚宴后,宾主观看了文艺演出。忽然,《新华日报》营业部的一个同志气喘吁吁地向周恩来报告:“不好了!办事处的李少石(何香凝的女婿)被国民党士兵枪击了,现送进医院抢救呢!”周恩来立刻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在毛泽东将要离开重庆时发生这事,下意识地想到了毛泽东的安全。
周恩来立即找到办事处的负责人钱之光,问李少石被枪击的事。钱之光为之一惊,满脸怒颜地说:“我去找张镇(国民党警备司令)问个究竟!”由于事件真相未明,大家关心毛泽东的安全,劝毛泽东晚会散场后,暂住在“桂园”,不要回红岩村了,以防不测。毛泽东不以为然,坚持回红岩村住地。周恩来当即采取了保安措施,并让国民党当局保卫毛泽东的安全。深夜,毛泽东在国民党警备司令张镇陪同下,乘车返回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
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蒋介石碍于舆论的压力,将戴笠召去询问情况:“雨农,中共红岩村办事处李少石被枪击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手下的人干的?”
戴笠忙答道:“不是!”蒋介石心想,没有我的命令,是不会下手的。接着,戴笠说明了事情的经过:晚上,李少石在送柳亚子回寓所的途中,汽车轧伤了在路旁执勤士兵的脚,司机不知道,车子照样往前开,一个带兵的排长见车子没停,随手开了枪。子弹从车后工具箱穿过,打中了李少石的肺部,因流血过多,送医院也没有抢救过来。
蒋介石松了口气,接着又问:“肇事者抓住了么?”
“抓到了,在璧山附近抓到的。”
“好!你要负责处理好这件事。这个时候,要注意影响,你要保证毛泽东的安全,让他平安地离开重庆。”
“校长,你这不是放虎归山吗?”戴笠很疑惑。“你想,毛泽东是我请来的,天下尽知其事,要是在重庆出了事……”戴笠明白了。
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王世杰、张群、邵力子在林园客厅进行商讨后,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0月11日早晨,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最后一次会谈,表示在解放区问题上,中共决不再作让步。并告诉蒋介石,周恩来和王若飞留下来继续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周恩来为了保证毛泽东离开重庆的安全,找张治中商量:“张先生,现在流言很多,我们担心毛先生离开重庆的安全……”“毛泽东是我接来的,当然我也要安全地护送回去。我要去兰州出差,正好一路。”周恩来听后,放心地点了点头,并表示谢意。
10月11日上午九点半,毛泽东乘车来到九龙坡机场,陈诚代表蒋介石到机场送行。戴笠奉蒋介石命令,一大早就带领一个特别警卫组对机场进行戒严。在机场,毛泽东对中外记者发表了简短讲话,并与前来送行的各界人士一一致谢握别后,由张治中陪同,登上了飞机。
下午一点半,毛泽东的专机降落在东关坝机场。前来迎候的人们欢声雷动,热烈祝贺毛泽东胜利归来。
几天后,毛泽东向延安的干部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讲了此次谈判的意义。大家祝贺谈判成功。
敌人近在咫尺,毛泽东坚持最后撤离延安。非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啥样子
内战爆发八个月后,我军歼敌65个旅,活捉国民党一百多个高级将领。由于国民党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大减,战线太长,不得不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进攻重点一是山东,二是陕北。蒋介石进攻陕北的战略企图是: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兵再攻华北,以达各个击破之目的。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部署进攻延安计划。
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董钊率七个旅、刘戡率四个旅、廖昂率四个旅,共十五个旅,二十万之众分左右两路进攻延安。妄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我们东渡黄河。当时,陕甘宁边区已处在三重包围之中,南有胡宗南十五万人,西有马鸿逵、马步芳部七万人,北有邓宝珊部万余人。而我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约有三万人,众寡悬殊,形势危急。
由于战事日紧,住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奉命撤离延安。当他们看到面对数万敌军进攻延安,毛泽东仍镇定自若,和往常一样时,感到惊诧和敬佩,更领略到了他的胆识和气魄。当他们对延安作最后一次巡游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井然有序的撤退景象:有的在转运粮食,有的在坚壁清野,有的在站岗放哨,有的在修筑工事,有的在演习防空,而大批解放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向延安城外。这使他们联想起南京大撤退时的情形,两相比较,不能不使他们对中共强有力的组织力、领导力而惊叹。
3月11日上午,在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刚刚撤离不久,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12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叶剑英带领中央机关一部分人员离开延安枣园转移到子长县(瓦窑堡)办公。毛泽东、周恩来从枣园后沟搬到王家坪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彭德怀住在一起。
3月13日凌晨,胡宗南以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进攻。
西北解放军在延安外围的部队,利用纵横的工事进行抗击。
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召集保卫延安的新四旅、教导旅的干部开了会,向他们说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撤离延安的战略意图和与敌斗争的策略。新四旅十六团团长袁学凯对毛泽东说:“主席,我们从敌后来延安,整天向战士讲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可现在又要撤离延安……”
许多人也发表了相同的意见。毛泽东一边听着,一边吸着“丰足”牌香烟,沉思良久后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譬如一个人背了很重的包袱,碰见拦路抢劫的强盗要抢他的财宝,如果他不放下包袱,手脚不便,就可能被强盗打死,落个人财两空。反之,如果他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就可能把强盗打退,使人财两全。”袁团长明白了道理,站起来表示:“我们一定按照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指示去做,牵住敌人的鼻子,在陕北这个地方和敌周旋,寻机消灭他们。不过,请党中央和毛主席早些转移到河东去。”毛泽东听后微微一笑:“是呀!敌人来者不善,攻势很猛,要消灭共产党,要活捉我毛泽东哩!”
他接着又语气坚定地说:“不过,党中央和我是否转移到河东,何时转移到河东,还要慎重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我要看看胡宗南的兵到底是个啥样子。”
3月16日,胡宗南加紧了进攻,五十多架敌机对延安实行轰炸,一座空城的延安成为一片火海。接着,一群群敌机窜向党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毛泽东住地王家坪的上空,连续投弹,其中两颗重磅炸弹落在毛泽东住的窑洞前。顿时,天昏地暗,大地颤抖,窑洞的玻璃全被震碎,洞外的大树杈被弹片折断。
强烈的气浪,夹着硝烟和火药燃烧的辛辣味冲进窑洞。窑洞里正在同彭德怀一起研究迎敌方案的毛泽东,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左手依然稳稳当当地端着茶杯,右手从容自如地拿着铅笔在军用地图上移动,站在一旁的彭德怀的目光也随着毛泽东的笔尖移动着。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转过身子,朝窗外看了看,用手掸去刚才落在身上的尘土,风趣地说:“他们(指蒋介石、胡宗南)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把他们连根拔呢!”彭德怀会心地笑了,紧接着说:“看来,得给他们刮风了。”这时,警卫排长阎长林和警卫参谋贺清华不顾一切地推门进来,他们被这种镇定平和的气氛惊呆了。“客人走了吗?”毛泽东没有回头地问。
“谁?谁来了?”阎长林和贺清华一脸茫然。
“飞机呀!”毛泽东用手指了指上方。大家不由得笑了。
肖参谋手里拿着一块弹片也进来了,关心而焦虑地说:“主席,请看!这就是刚才爆炸的弹片,威力可大了,把外边的地炸了一个大坑。你还是马上进防空洞吧!这窑洞上的土层太薄,很不安全。”
在大家的再三劝说下,毛泽东搬进周恩来为他找的石洞里办公。
3月17日,敌机加强了对延安一带的轰炸,敌人也已近在咫尺,枪炮声清晰可闻。可是毛泽东仍泰然自若,不时地看战报、批电文,或对着地图抽烟沉思,丝毫没有转移的意思。
叶子龙同志走到毛泽东的身边,轻声说:“主席,准备明天晚上出发,你看……”毛泽东转过身来问道:“到什么地方去?”叶子龙回答说:“这几天敌机在延安轰炸得很厉害,大家都关心你的安全,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都有个想法,请早点离开这里,转移到河东去。”
毛泽东神情立刻严肃起来,说:“不要劝我了,大家没动,我毛泽东不会先走,我有言在先,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叶子龙了解毛泽东的脾气,向来说到做到。见毛泽东的态度坚决,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轻手轻脚地走出了石洞。
次日清晨,彭德怀把毛泽东的警卫排长阎长林召去,询问了警卫排的装备后说:“敌人已经很近了,今晚就要撤离延安,大家都关心主席的安全,很多同志希望主席早过河东,可他却有不同的想法,非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啥样子。”接着又叮嘱道:“主席一向说话算数,一向不顾个人安危,我们党要顾!你们要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绝对保证主席的安全,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措施,把他抬走。”
下午,周恩来将中央警卫团负责人召集起来,让他们立即做好掩护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的准备,并特别叮嘱担任阻击的部队,一定要坚持到当夜的12点,待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安全转移后,方可撤离。部署完后,他又按毛泽东的指示,到枣园、杨家岭和清凉山一带,检查机关和群众疏散转移情况。这时,周恩来接二连三地接到侦察员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