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8日,毛泽东提议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并提出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3月16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修改宪法工作小组起草的《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毛泽东批阅了这个请示。这一切,给林彪日夜想当国家主席的企图以沉重打击。
4月,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央决策层对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出现了分歧。其根源在林彪。在苏州的林彪于4月11日,让其秘书以电话记录形式分别向中央政治局及在长沙的毛泽东提出新的建议:一、关于这次人大是否设国家主席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否则,不适合人民心理状态。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以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不大。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职务。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治局多数人同意林彪的意见。
4月12日,当中央政治局将林彪的意见报告毛泽东时,他断然说:“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4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他不当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他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毛泽东借用三国中的故事,表示坚决不当国家主席,坚决不设国家主席。但林彪仍然持不同意见。5月中旬,他对吴法宪说,我主张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紧接着叶群对吴法宪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这就道破了他们的天机。林彪三番五次主张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其本意是自己想当国家主席。在7月中央召开的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期间,毛泽东第四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说: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能因人设事。林彪一伙岂能甘休?8月初,叶群私下对吴法宪说:“林彪的意见,还是要坚持设国家主席,你们应当在宪法工作小组提议写上一章。”8月11日,叶群在庐山私下对吴法宪等人说:设国家主席还要坚持。
与此同时,吴法宪、叶群等人到处鼓吹说:对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来说,恩格斯、斯大林、林彪是“三大助手”,其中林彪是“最光辉的助手”,是“非凡的天才”,等等。显然,他们是在为林彪当国家主席造舆论,并准备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继续大讲“天才论”。于是,林彪授意陈伯达、叶群等搜集有关“天才”的材料,以充足的“炮弹”发动新的进攻。
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突然发难。
对林彪一伙坚持设国家主席、讲“天才论”问题的用心,毛泽东十分清楚。因此,他在九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即1970年8月22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讲,我们要把九届二中全会开成团结、胜利的会议。可是,林彪等人不顾一切,照样在会上提出设国家主席和主张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的问题。毛泽东再次反对并生气地说:谁要当国家主席,自己提出来!尽管如此,林彪一伙还是贼心不死,准备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发难。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开幕。毛泽东主持会议。周恩来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一、讨论修改宪法问题;二、国民经济计划问题;三、战备问题。这次会议所要讨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会前并没有安排林彪发言,可是他按捺不住想当国家主席的心情,又认为“和平过渡接班”的条件成熟,于是,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在大会上大讲天才问题,仍然坚持设国家主席。他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情况和特点,一个是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用宪法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非常好,非常好!可以说是宪法的灵魂,是宪法条文中最重要的一条。”并影射攻击同意不设国家主席的人说:毛泽东的这种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外,不能不承认的。”还说:“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毛主席几十年前写的东西,我们都觉得比我们现在的水平高。”“毛主席的天才,他的学问,他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发展出新的东西来。”
同时,叶群到处散布说,林彪的讲话是毛泽东事先同意的(实际上未与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打招呼)。林彪在会上突然大讲天才问题,目的是先声夺人,让中央全会认可。紧接着,叶群等人加紧串联,叶叮嘱吴法宪等人,在小组会上要含着泪发言,宣讲语录,坚持设国家主席。还串联海军、空军、总后的一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在会上发言。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国民经济计划会上,吴法宪不顾原定议程,提出全会学习林彪讲话,听林彪讲话录音。散会后,林立果对吴法宪说:林彪表扬了你,说你又“立了一功”。陈伯达、叶群等人连夜编选了称天才的材料,私拟了国家主席一节的宪法条文,准备在小组会上共同发难。
小组会上,几员大将同时进攻。
8月24日下午,陈伯达、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根据预谋的计划,分别在华北组、华南组、西南组、西北组同时发起进攻,大讲天才问题。陈伯达在华北组上说:“我完全拥护林副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他讲的非常重要,非常好。”紧接着重复林彪的讲话说:“这次宪法中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陈伯达又说:“林副主席经常说,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是当代无产阶级最伟大的天才。”陈伯达一口气读了林彪三段称天才的语录后说:“现在竟然有人胡说‘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些话是一种讽刺。”“有人利用毛泽东的谦虚,妄图贬低毛主席思想。”“有的反革命分子听说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欢喜得跳起来了。”由于陈伯达讲话的内容容易蒙蔽人,加上当时的个人崇拜氛围,致使华北组的一些人接受了他的观点。
叶群在中南组的发言中,很激动,饱含着热泪,但透露出她支持林彪宣扬的天才论和当国家主席的决心。她说:“林彪在很多会议上都讲了毛主席是最伟大的天才。说毛主席比马克思、列宁知道得多,懂得多。难道这些都要收回吗?坚决不收回,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李作鹏哄抬气氛说:“有人在宪法上反对提林副主席。所以党内有股风,是什么风?是反对马列主义的风,是反毛主席的风。是反林副主席的……”
吴法宪在西南组的发言中讲得很起劲,吹得很响,说:“我认为,林副主席的报告是最重要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领导,对毛主席发展马列主义,都作了最高度的概括。……而且这个讲话是在最重要的时刻讲的,讲话针对性很强。”在吹捧一阵子后,话题立刻转到讲天才问题,说:“毛主席是天才,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历史事实,几十年革命斗争所证明了的。关于天才的说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有过这样的论述。毛主席对马克思和列宁也都有过论述。林副主席关于毛主席是天才的论述,并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紧接着,把早已准备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林彪关于天才的语录大段大段地念,并说:“大家听了这些语录,怎么能说没有天才呢?”“要警惕和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显然,吴法宪发言是在为林彪当国家主席找理论根据。
李作鹏、邱会作在西北组大喊大叫,与其他几个人的发言口径一致,大讲天才问题,说:“有人说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一种讽刺’,就是把矛头指向毛主席、林副主席。”当晚,李作鹏给叶群写了一封信,密商进一步进攻的策略。信中说:“叶群同志,今天简报看了一下,是比较抽象地接触了问题,没有更多实质性问题,似可以发,请您再过目。”李作鹏的这封信,道破了他们在各个小组会上的发言是有预谋的进攻。
华北组第二号简报的进攻态势更大。
8月24日晚,整理出华北组第二号简报(九届二中全会第六号简报)。此简报经组长李雪峰过目签发,25日早上印出分发的。当天上午,各组都看到了华北组第二号简报,全会立刻轰动。华北组第二号简报囊括了8月24日陈伯达等人发言的内容,在极力吹捧林彪的讲话之后,大肆宣扬天才论和坚持设国家主席等问题。这份简报,使林彪十分兴奋,认为:“有分量,讲到了实质问题。”
简报说:“大家热烈拥护林副主席昨天发表的非常重要、非常好、语重心长的讲话。认为林副主席的讲话,对这次九届二中全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林副主席……在关键时刻,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最好、最正确,这种态度代表了我们的心愿,代表了全党的心愿,代表了全军的心愿,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愿,代表了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愿。使我们很感动、很激动……。大家表示坚决按照林副主席指出的这个方向前进,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紧跟毛主席。”在说些极度拔高的“左”的套话之后,讲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大家听了陈伯达同志、东兴同志在小组会上的发言,感到对林副主席讲话的理解大大加深了。特别是知道了我们党内,竟有人妄图否认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当代的伟大天才,表示了最大、最强烈的愤慨……认为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这种人是野心家、阴谋家……应当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看了华北组第二号简报之后,觉得自己有了样板,于是他们纷纷按照华北组第二号简报的调子改写了自己的简报。吴法宪说要把他的发言要点写进西南组的简报。李作鹏对邱会作说,你看人家的发言都在简报上登出来了,打得很响,你们西北组的温度不够。于是,邱会作提出要把他的发言单独出简报,以表示对林彪的忠心。林彪一伙各施招数,遥相呼应,大有炸平庐山之势。
毛泽东发表《我的一点意见》,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打击了林彪一伙,宣告他们“和平过渡接班”阴谋破产。
林彪一伙大肆宣扬“天才论”,极力主张设国家主席的一次次进攻,到8月25日华北组第二号简报的出笼,达到了顶点。他们明知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却要求设国家主席,这个位置就非林彪莫属了。
但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用和平手段抢班夺权的阴谋,很快就破产了。8月25日,毛泽东及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立即停止讨论林彪8月23日的讲话,收回华北组第二号简报。毛泽东找林彪谈了话,责令陈伯达检讨。至此,林彪一伙的进攻势头得到了遏制。
8月26日、27日,毛泽东委托周恩来、康生连续找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谈话,并要吴法宪检讨。吴法宪于28日报告了林彪,林彪说:你没有错,不要做检讨。又说:我们这些人搞不过他们,搞文的不行,搞武的行。
刚到庐山不久,没有赶上林彪搞的“大合唱”的黄永胜,见势头不妙,按林彪旨意精心装备的发言稿没等出笼,只好自己销毁。邱会作一再提出,要从会议记录中抹去他的发言记录。他们已经感到自己的命运不祥。但叶群还一再给他们打气并出主意。8月26日以后,叶群多次给吴法宪打电话,说:你犯错误不要紧张,还有林彪和黄永胜嘛!只要不牵扯到他们二人就好办,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8月31日,毛泽东写的《我的一点意见》在全会上印发,直接拿陈伯达开刀,打击他们的后台林彪。毛泽东指出:称天才的“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第一,这里没有马克思的话。第二,只找了恩格斯一句话,而《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这部书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三,找了列宁的有五条。其中第五条说,要有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领袖,这里列举了四个条件。别人且不论,就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来说,够条件的不很多。”毛泽东说:“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范畴)是天生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这就从根本上阐述了关于天才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批评了陈伯达的错误观点。毛泽东还指出:“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更不去说很好的配合。”“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至于无产阶级的天下是否会乱,庐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转,我看大概不会吧。”毛泽东要求大家“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全会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揭发和批判了陈伯达。在分组会上发表了错误言论的吴法宪等人,在会议上也受到了批评。毛泽东的《我的一点意见》直接拿陈伯达开刀,沉重打击了林彪一伙,使全会的局势基本好转。
同时,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企图顽抗。他们开会密谋,统一口径:山下山上没有联系,在小组会上的发言不要牵扯林彪,只讲自己。从8月31日到9月6日,黄、吴、叶、李、邱等一直在黄永胜的住处密谋,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