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娱乐鉴赏有道(实用生活文库)
8077300000028

第28章 中央车站

精彩推荐

国家:巴西

语言:英文

字幕:中文

片种:剧情片

片长:114分钟

专家讲评

就影片的风格而言,本片可以说是小品的公路电影,演绎了一老一小寻亲、寻家的过程,较具浓度地挖掘当代巴西人找寻自我认同的主题。在冗繁的"寻根"电影中,《中央车站》以其独特的手法,让人滋生了几多异样的酸楚。影片剧情简单,但不失细腻,美丽的巴西风光背后隐藏着几许酸楚与反思。他在寻找家,但家在何方;她在试图让心归依,但心归何处;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但根系何所?

约书亚本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妈妈死于车祸后,家成了泡影,于是找寻父亲,寻找属于自己的家成了他的最高信念。朵拉自小便没有幸福的家庭,片中的她虽然有一处居所,但仍然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流浪在人流涌动的中央车站,流浪在心灵的荒漠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回家。事实上,家对他们来说又是什么呢?只是奔波着找寻或者说是一个意念里的图腾。约书亚的父亲耶稣始终没有出现,因此约书亚的家一直没能完整,他得到的只是长久的等待--变相的找寻。朵拉呢?良心上的自然是得到慰藉,但在好心的开导了约书亚之后,她又是怎样一个心理状态呢?特别是在偷一包饼干都会被当场击毙的里约热内卢,她的离开是不是带着许多茫然的因素呢?她在心理上慰藉是不是有点阿Q主义的色彩呢?结果呢,写信还是要找人替,车站里仍然是无序、可怖的场面。所以,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能引发观众思考的蓝本,只是用影像的视听造型手段,阐述了一个该不该自我认同、怎样自我认同的提问。

《中央车站》似乎有意把宗教的一些观念转嫁到"家"上,试图将宗教看成是人们所找寻的归依之所。影片传递给我们诸多有关宗教的信息,如约书亚和朵拉一直在寻找的对象耶稣,还有约书亚的两个哥哥的名字赛亚、摩西以及巴西小镇上令人惊憾的宗教仪式。约书亚一直在找寻耶稣,对他而言,他的爸爸--耶稣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神圣的。因此在朵拉说他的爸爸酗酒、打人的时候,约书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并一直坚持父亲对自己的喜爱。找寻耶稣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就像《圣经》里描述的"炼狱"。当朵拉和约书亚找到耶稣所居住的镇子里,他们看见了那么井然有序、美丽温馨的平房,那么悠闲、无争的场面,与嘈杂混乱的中央车站比起来,宛然一个"天堂"。在约书亚心中那绝对是耶稣的居所。那么,中央车站呢?喧杂、无序、欺骗、无知,活脱脱一个"地狱"。地狱--炼狱--天堂,编导似乎正是按宗教的程式来拍电影的。转念一想,宗教给人的又是什么呢?隐忍、苦修、找寻和期待!家在何方?找寻吧,期待吧……

爱情是家的变种。朵拉迷信着个人王国里的爱情,或者说不相信爱情,她和女友有悖反的爱情观。但在寻找耶稣的过程中,朵拉的爱情复归了。她爱上了卡车司机,并试图展开爱情攻坚,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宿。等到她抹上了借来的口红要向卡车司机示爱时,卡车司机却悄然离去。于是她的爱情没有了,她的依靠成了泡影。片中的她也曾一度将约书亚当作自己的依靠,约书亚也一再对她说:"我是个大人,我要照顾你。"这些只在爱情中才有的话语应用于此,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爱情呢?爱情的结果是什么,结婚、生子、厮守终生,而在此更多的是依靠。如此,爱一个家,但卡车司机的离开和她自己的离开再一次让归依的念头变成等待和找寻。朵拉的家没了,留下几声微叹、几许怜悯或者还可能是一丝辛酸的微笑。

远离了《中央车站》,当我们伫立街头,忆及美丽的巴西风光,忆及约书亚的睿智和那漫漫的找寻长路,我们会不会倏地在心底发出一个疑问:家在何方?

粉丝地带

一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靠替人写信为生的退休女教师朵拉,目睹了她曾代为写信的男孩--约书亚的母亲在车祸中丧生。在母性的驱使下,她带着约书亚踏上了为他寻找从未谋面过的父亲的漫漫旅途。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的关系从狐疑、防范到亲近和信任,在相依为命、互相关照中,两人的角色和人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