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节五胡乱华:一段癫狂的黑暗史
中国在公元4世纪及5世纪因此陷入历史上的最低点。
——黄仁宇
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一个叫刘渊的男人身上。
黄仁宇先生认为“他是汉人和匈奴混血”。所谓“五胡乱华”的连续剧,他是首先参加的演出者。304年,司马氏家族内部正骨肉相残得热火朝天,而这一年,也正是刘渊起兵的日子,黄先生指出“(刘渊)二十天之内即聚众五万人”,看来此人的威望很高,有一般人所不及的号召力,而决定性的原因则在于黄先生说的“刘渊曾任晋朝五部大都督,亦即奉命督导匈奴人”。这一背景使他容易号召国防先的匈奴部落,而有些匈奴兵马早已编入边军之内”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的政策客观上促成了他的事业。
216年,时为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分南匈奴为5部,以刘渊的父亲刘豹为左部都尉,刘豹死后,刘渊袭职,289年,晋武帝司马炎又封其为北部都尉,晋惠帝即位后,又封其为“五部大都督”。一系列“主动无意识”地培养,使刘渊成为南匈奴领袖的同时,也成了国家的敌人。虽然“敌人”身份很晚才正式确定,但当时已有人看出此人非池中之物。
270年,鲜卑首领树几能在凉州起兵反晋,司马炎本欲派刘渊率所部人马“以夷制夷”,后因大臣孔恂一句“元海若能平凉州,蛟龙得云雨”而作罢,后又有宗室亲王劝司马炎“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武帝几欲下手,因为有人帮忙说话,刘渊才幸免于难。
很显然,晋朝政府对待这些少数民族,以“又拉又打”、“又防又用”为主要手段,不说“胡人”如何,换作一般人,怕是心中也不好受。虽然这些“蛮夷戎狄”已内迁数百年,且如黄仁宇先生所言“至于五胡,则关中百余万,戎狄居半”,政府依然视他们为外人,低看一等,打仗玩命他们去,吃肉喝酒自己来。我们或许可以说,刘渊,包括后起的胡人领袖,都在等待光耀祖宗的机会。“八王之乱”成全了他们。
刘渊起兵的当年,就自称汉王,因“冒姓刘氏”,尊刘备不争气的儿子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这倒不是说刘渊喜欢攀龙附凤,他本身已经是一条龙。他要的是一种舆论效果,以此收拢人心。原先对他下评语的那些人没有看错,刘渊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仅就这一点而言,他远要比洛阳城里的晋朝皇帝高明的多。
司马氏祸起萧墙,萧墙之内不免于痛,萧蔷之外不免于乐。308年,刘渊率精兵5万进攻洛阳,虽然为司马氏所败,但这却是司马氏的回光返照,匈奴刘渊的厚积薄发,因为黄仁宇先生指出,“311年他的族子刘曜陷洛阳,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晋怀帝被虏,两年后被毒杀;继位之晋愍帝司马邺于317年9月被刘曜俘虏于长安,晋朝亡。几年时间,攻守之势倏忽而变,这个连续剧进展得有点快。
有一个人的心情似乎比我们还要急,他就是刘汉大将石勒。如果以一句话概括他一生的作为,“从奴隶到帝王”怕是最为合适的。黄先生讲他“年轻时即被贩为奴”,后来因缘际会,收揽招集族人和旧友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鹰、桃豹、逯明、郭敖、刘征、刘宝、张噎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八人,号为“十八骑”,聚山泽而等时变。刘渊称汉王第4年,石勒投靠刘渊,后刘曜陷洛阳,占长安,石勒多为前驱,战功卓著。
人非圣贤,都有一颗滚滚跳动的私心。自己打下的地盘不可能拱手让与别人。对权位的占有欲,促使石勒走向了东家刘氏希望他走的路的反面。他首先为自己找了块“革命根据地”——河北邢台,随即将幽州、冀州收入囊中,而后于319年称赵王。
这个“赵”显然是与刘曜所建之“赵”争锋相对。刘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本为刘渊族子,刘渊死后,第四子刘聪继位,此人跟后来的唐玄宗有几分相像,前期励精图治,颇有作为,后期昏聩腐败,以致尸骨未寒发生“靳准之变”,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刘曜自立为帝,319年将国号“汉”改为“赵”,史称前赵。
所谓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作为新崛起的势力,石勒的后劲要比刘家强大得多,再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况且刘曜绝非良善之辈,弱肉强食永远是生存的不二法则。329年,石勒擒杀刘曜,灭了前赵。说起石勒,也算是英明雄伟之主,只是生前事好管,生后事难预。石勒死后,这个被史家称为“后赵”的割据政权,很快就陷入了夺权引发的内乱。这一点似乎与“前赵”有相似之处。石勒身后原定其子石弘继位,结果皇位还没坐满一年,就被石勒的侄子石虎给杀了。石虎是个典型的武战有余,文治不足的君王,其登基以来,导演了无数幕罄竹难书的荒唐剧。比如这样一件事——
为了充实后宫,石虎下令强抢13岁至20岁的民女30000人,将她们分为三个等级,最次的一级封赏给百官。底下干活的人为了交差,竟然抢掠貌美的有夫之妇达9000人,逼得其中3000多人自杀,上行下效,石虎的儿子石宣及王公贵族还私自下令搜掠民女,又掠获10000人。
石虎以他的手腕为自己谋得了一个“五胡十六国中最疯狂暴君”的称号,当然,这不是个例,也不是石家的独角戏,无论是权力场中的角逐及生活的无边荒诞,刘家都不落人后,纵观五胡十六国,类似刘、石两家这般的可以说是每天两集甚至是四集联播的热门剧集。只是看戏的是饮酒作乐的帝王,而原本应该坐于槐树下,摇扇乘凉的百姓,却成了戏中的祭品——“五胡乱华”,中原汉人所剩不到十之二三,少部分则衣冠南迁。可谓“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作为唯一一个由汉人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冉闵的魏国(史称冉魏)试图想要改变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针对胡人肆意荼毒汉人的恶行,后来被追封为武悼天王的冉闵下了一道让他千古留名的命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这道命令引起了各政权领导人的公愤,鲜卑、羌、羯、氐等胡人组成联军,决定拔掉这个眼中钉。但很不幸,6次交战,胡人联军6次大败,前后所加,冉魏共斩杀胡人近400000。趁着获胜之机,加上各地汉人纷纷响应,冉魏相继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351年,冉魏又破后赵。石虎共有14个儿子,2个被他处死,6个自相残杀而死,5个被冉闵灭族,1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可以说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冉闵一系列的胜利,让“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自晋乱后汉人又能创立一统的王朝,不过也许是老天突然动了脾气,前番过于顺利,后面冉闵想让吃点苦头,只是这苦头对冉闵、对中原汉人过于残酷——352年,冉闵为鲜卑慕容氏的前燕所擒杀。
冉闵死后,胡人反扑,中原又是“打打杀杀无穷尽,平平安安无有时”。英雄已没,百姓自保。黄仁宇先生指出“各处村落组织自卫武力,筑坞壁自保,已构成华北的普通现象。”“公元400年前后,关中堡壁三千所。 ”胡人侵凌中原,斩获连年,无一不在演绎着背叛与杀戮,嘲笑与卖弄,豪夺与抢掠。所这段时期是中国的“黑暗时代”,并不为过,一如黄先生指出的:“中国在公元4世纪及5世纪因此陷入历史上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