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809800000030

第30章

第6章盛装下的苍凉:两宋风云

两宋时期就像黄仁宇先生说的“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如此伟岸的国家,理应有番作为,而实际情况是,320年的两宋史自始至终是受外族压迫的历史。这就如同表面光鲜的贵妇,剥开华服里面只是残花败柳而已。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一个国家。在檀渊之盟获得百年的和平后,宋朝始终以它所能想到的方式在为自己注入新的养分。王安石也好,贾似道也罢,他们在当日被称为祸害社稷者,但公允一点说,以当日之情形,王与贾的出场,无疑是当局最好的选择。只是人算天算都不能避免事件本身走上歧路,从这一点来说,靖康耻也算是一场意外。这场意外过于惊人,即使到了南宋,也无法抹去那曾经的战栗。

从“大历史”的观点来看,黄先生认为,两宋没有承继隋唐带有竞争性和外向的性格,故而没有找到出路,只能在原地徘徊中日渐老去,直至死亡。

第1节赵匡胤:一个不老实的厚道人

作圣贤之君的观念,能拿出来对真人实事发挥。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

——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说:“各朝代创业之主,虽凭军事力量夺取江山,只有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出身军人家庭的赵匡胤,希望能像他的父亲一样,不靠阿谀,不用奉承,用真本事,一步一步获得武将所能拥有的最高荣誉,因此,从22岁投入郭威旗下,到33岁黄袍加身前,他勤勤恳恳地履行着一个武将的职责,领导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以实打实的军功获得了大领导和小领导的绝对信任,这当中,赵匡胤也在军中树立了极好的威望。如果没有发生“陈桥兵变”,只是“如果”,那么这个武职公务员一定会以大多数人经历的那样,度过他的一生。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揣测,赵匡胤想在本本分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些,家庭教育及生活经历都让他更具厚道人的品质。

但是,该发生的终究还是发生了,陈桥兵变与其说是一个突发事件,不如说是旧秩序的延续。黄仁宇先生指出:“这种情形,在中国五代也已数见。即是后周本身,也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往西旧事离赵匡胤并不遥远,他应该知晓这其中的“潜规则”,然直到事成,天下才知,心思隐藏如此之深,又与厚道的品质相差万里。

看上去,赵匡胤是个具有矛盾性情的人物,黄仁宇先生说他“武艺高强,骑马射箭均是第一流高手,即创立朝代之日,仍是现役的高级将领”,这样一个视“武功”为日常必需品的人,按照自然地发展态势,应像刘邦那样,看不起文化人,骂他们是“腐儒”,事实上却是,赵匡胤亲近文臣,喜好儒学,据传还留下祖训,不杀士大夫。而有宋一代,也只有宋高宗赵构坏了这个规矩。

赵匡胤实在有些让人摸不透,厚黑一点说,正因摸不透,才能成他人所不能成的大事。黄仁宇先生认为,其实这是赵匡胤“作圣贤之君的观念,能拿出来对真人实事发挥。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也就是说,赵匡胤的人生并不“厚黑”,他一直秉持“有一说一”的态度对待一切,他不玩虚,只玩真,当武将时勤勤恳恳,想当皇帝了,也不拖泥带水,扭扭捏捏。黄先生将其概括为“直爽”。

从军将手中收回兵权一事也是如此,黄先生说他“不以汉高祖和明太祖的伎俩去屠杀功臣”,而是推心置腹地对石守信等诸将说:人这一辈子不就求个富贵安乐吗?你们每天提刀挂抢,忙忙碌碌,太累了,我给你们钱,你们自己去选个好地方,为自己也为子孙建个豪宅,置办个歌舞团什么的,每天游山玩水,唱唱歌,跳跳舞,人生快意如此,不是很好嘛!

话说得很坦诚,道理也摆的很明白,于是,“杯酒释兵权”,皇权得到了巩固,又不至埋下仇恨的地雷。965年,赵匡胤平定后蜀,971年,平定南汉,975年收南唐,“被他征服的小朝廷的首长,也受优待,无历朝的疑忌杀戮情事”。因为爽快、干脆,对事情有洞悉若己的判断力,所以才养成了黄先生指出的“不走极端”性格。由此,我们也好理解黄先生所称赵匡胤“坦率地承认各人的私利观”是源自怎样一种做人的原则。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停止了对契丹的军事行动,但这并不表明他没有收复被后晋国君石敬瑭送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只是他实际看透了事情的本相:国家新立,内部安定,发展经济才是要务。正如黄仁宇先生指出的“赵匡胤很明显的指导国家经济的力量”。

赵匡胤有自己的打算,他曾对手下说:“佚满五百万缗,当向契丹赎燕蓟”。5000000缗就是5000000贯,也就是5000000两白银,换成人民币就是1500000000。虽然到了北宋中后期,财政收入已超过30000000000人民币,但重整河山后的赵匡胤时代,还远没有达到这样丰裕的程度。正因如此,他也不勉强自己去做徒劳无功的事情,只能埋头骨干,多多赚钱,多多积攒了。赵匡胤还曾细心地算过一笔账,“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

有一说一,不搞小动作,不掩藏内心,实际而不虚伪,赵匡胤终其一生,没有背叛自己的这一特性,照我们后人的看法,他活得很愉快,且愉快地活着。而那一点点所谓的“不老实”不过是生存之道罢了。事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为人处世的成功,因此黄先生指出:“按照盖棺论定的立场看来,赵匡胤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我们可以想象,倘若将其放置于现今的职场,恐怕也会是一个好手。只是这位好手50而“崩”,倘若能多活几年,可能还会有其他可称道的事迹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