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明的成长
8121400000037

第37章 街市偶感

南门广场上有24盏漂亮的广场柱灯。每遇晚间路过广场我便想,倘若这些灯同时照明,该是怎样的景色?然而我却无有这样的眼福去饱览那壮景。据我的经验,即如逢年过节,喜庆之日,这灯都不曾“喜逐颜开”过,总如幽灵默立在黑暗中;某大商场设有电梯,先前初开张时运行了一阵子,此后便被断了电,极气派地睡在商场中央闲置着。

设施的建置,可以证明我们的发展状况;然设而不用,则给人一穷摆阔或者小家子气的感觉。总之是酸溜溜的大方。自然,“望梅”也可以“止渴”。

南二环路两边近来又竖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不知经济学家和“科学预测家”以为如何,我敢预言,不出十年功夫,这条路大抵又会商业化。只是这路实在太窄,楼房又紧挨着路边,根本没有扩宽修阔的可能,除非拆了那些楼房才能做到。

新华街是银川人引为自豪的,有“南京路”之美称。可谁又想过它的“繁华”却与上海的“南京路”截然两样,当初的短期行为使这街道建得狭而窄,哪比“南京路”的繁华而不混乱。

我仿佛看到了二环路上拥挤杂乱的情景,就如今天我们在那条狭窄的新华街上所见的一样——但愿这想象不是“短视行为”在作怪。

复兴街近来新添了一座这城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座过街天桥,作家李唯君曾美美地称赞了它一番,好象讲它是一个高度,使银川腾高了。然而使银川腾高了的天桥,却少有人在上面行走,大伙儿除了稀罕地瞅它几眼外,大抵依旧随心所欲地横穿马路而过,街面依旧是令人心烦的杂乱拥挤。

造天桥不独为了什么高度,主要是为了缓解地面的杂乱拥挤,显一个井然有序的街景出来。所以我想,有了天桥还得在街道两边设置钢栅栏或人行横道,禁止人们随意横穿马路。否则,那桥也仅只是一个“高度”而已。

一段马路修好,忘了造电缆沟,不多久挖开,再修;又不久,想到还需设下水涵洞,又挖,又修。楼房也一样,造好了,打掉再加一点设施;还不够,再打掉,再重来。听过这样的事:大夫为病人手术,刀口缝合后,忽想起钳子遗在腹中,拆开拿出在缝上又将一团纱布丢在里面,再拆开。

试设一问:若让这大夫为那建筑师去治病,让那建筑师为这大夫去造房,会有怎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