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书(学无涯丛书)
8139900000026

第26章 童年

《童年》是前苏联无产阶级导师高尔基的现实主义佳作,是其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

《童年》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儿童的成长故事。天真可爱的阿廖莎是家中的独子,本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但他4岁时,父亲因霍乱而去世,让生活变了一个模样。

阿廖莎与母亲搬到了尼日尼的外祖母家。外祖父开了家染坊,生活还算宽裕,但由于外祖父脾气暴躁,两个舅舅也常因工作劳累而争吵。家人之间紧张的气氛和少情寡义的境遇,让阿廖莎很不适应。

但染坊的一切对阿廖莎来说,还是蛮有新鲜感的,加上家中尚有几个年龄稍长的表哥为伴,他很快乐,直到有一天犯下大错。阿廖莎看到成匹的白布在染坊里走一圈后,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布,这让他很新奇,在表哥的怂恿下,他把家中准备过节的白布都放到染缸中,染成了黑色。善良的外祖母知道后为他百般遮掩,但表哥的告密还是让他挨了一顿板子。母亲也因此被外祖父责骂半天。

阿廖莎逐渐明白自己和母亲是这个家庭的不速之客,自己常被外祖父责骂、表哥欺负,母亲也受尽了人家的白眼与羞辱,这让他幼小的心灵极为痛苦,他想不通为何这个世界如此冷酷,为何家人之间如此无情。倒是外祖母常搂着他,给他讲一些故事与童话,这似乎成了他童年中唯一快乐温馨的部分。

母亲是这个家庭最不幸的的人。她又跟另一位男人有了孩子之后,外祖父非常生气,扬言一定要赶走她。母亲带着阿廖莎,带泪离家,匆忙嫁给了一个破落贵族。阿廖莎也就开始上学的日子。上学后,阿廖莎依然没有体会到童年的快乐。同学们讥笑他衣服破旧,继父也是常在赌输后拿他撒气。有一天,他看到继父正殴打母亲,阿廖莎拿起刀子向继父刺了过去,他显然不是继父的对手,被继父赶出了家门。

无处安身的阿廖莎又回到外祖父家。此时的染坊早已在一场大火中化成了灰烬,舅舅们已分家各自捱着生计,外祖母也已被外祖父赶出了家门,家中又脏又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阿廖莎开始在街头捡拾破烂果腹。

母亲病故了,外祖父用鄙夷的目光盯着阿廖莎,把他赶出了家门。历尽苦难的阿廖莎带着没有快乐的童年时光,踏上了同样冷酷的社会……

《童年》是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列宁的鼓励之下创作完成的,是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市民阶层的自私与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与罪恶,是前苏联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童年》被称为是前苏联自传体小说中里程碑式的作品,首先在于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作品描绘的是一位儿童小主人公,但作者显然并没有把笔调定位于仅供儿童阅读,而是透过了主人公的视角,完整地再现了一幅19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小市民生活图。在作品中,作者不想忽略与成人连接在一起,把沙俄专制下低层社会的生存的苦难与人性的复杂,贯穿在了一位儿童的成长历程中。透过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我们看到了小市民思想中的自私、贪婪、庸俗与空虚,同时也看到的博大与虔诚的执著,看到了沙俄社会的残酷与无情,黑暗与罪恶。

《童年》的艺术价值同样令人敬佩。高尔基显然是情节构架的大师,小主人公阿廖沙曲折的成长经历、多舛的生活境遇让作品起伏跌宕,读来真实而又令人心中酸楚。作者同时还是人物刻画的巨擘,小主人公阿廖沙机智、敏感、无助而又不失童真情趣的形象栩栩如生,外祖父冷酷、凶狠而又贪鄙的性格鲜明丰满,外祖母慈祥、宽厚的情怀生动感人。《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所以其中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与爱憎立场。正是作者对人性中善良的赞美与对丑恶的抨击,才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与生命力,才使得作品真实可信,才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童年》是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一幅沙皇专制制度下社会底层的井市图。在这部色彩纷呈的作品中,尽可以读知普通人身上美的光彩与丑的生动。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之歌》,戏剧作品《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