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8156700000037

第37章 缅怀前贤(2)

张杰同志曾多次率团出访亚非许多伊斯兰国家。最早一次是1952年,中国穆斯林朝觐团由16人组成,张杰同志担任秘书长。该团抵达巴基斯坦后,等待了一段时间未办上朝觐签证,在此期间,巴基斯坦穆斯林对中国穆斯林十分友好,安排该团参观了许多清真大寺,会见伊斯兰教人士,举行招待会、欢迎会、座谈会等活动。该访问团相机宣传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中国穆斯林的情况,从而扩大了影响。1957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代表团一行5人出席了在巴基斯坦拉合尔举办的国际伊斯兰教座谈会,张杰同志担任秘书长。座谈会以“伊斯兰教对于世界和平的可能贡献”为主题,有32个国家的88位代表出席了座谈会。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发表了论文,争取了外界对中国穆斯林状况了解的机会。1966年,中国穆斯林5人代表团出访亚非六国,即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巴基斯坦和苏丹(其中黎巴嫩、科威特尚未与中国建交)。在张杰团长的带领下,访问团代表有沈遐熙、安士伟大阿訇,笔者也有幸参加了此团,还有一位翻译付志达。该团的访问受到了各国热情和高规格的接待。访问苏丹时,受到苏丹国最高委员会主席的会见,并举行盛大招待会,在作陪的80多位人中就有12位部长;访问叙利亚时,叙利亚国家元首、总理、副总理均会见了该团;访问黎巴嫩时,黎巴嫩总理和代议长会见了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时,巴基斯坦议长、东巴(今孟加拉)总督、自由克什米尔主席均会见了代表团;访问伊拉克时,伊拉克总统、总理会见了代表团;访问科威特时,虽尚未建交,但给予较高规格的接待,住国宾馆。该团访问上述六国时,除会见领导人外,主要参观各国清真寺、伊斯兰院校和名胜古迹,参加座谈会、欢迎大会,接受记者访问,并到电视台与观众见面,如该团在苏丹和巴基斯坦访问时,均被安排到电视台作电视直播节目,介绍中国穆斯林情况,个别成员还诵读《古兰经》。两次在自由克什米尔电台讲话,12次答记者问,千人以上的欢迎会有数十次之多,被访各国的电台、报刊对该团的访问均作了报道。通过上述活动的广泛接触,该访问团最大限度地宣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穆斯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和新中国建设情况。在活动中,有些访问过中国的友好人士,如巴基斯坦学者协会主席巴达尤尼大毛拉、《贝鲁特晚报》记者马什努克、前黎巴嫩法学院院长卡萨等对中国访问团的到访非常热情友好,主动宣传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中国建设成就,并说:“你们的来访给帝国主义造谣诬蔑以有力的回击。”

通过这次访问,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大力宣传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民族平等和新中国的建设情况,达到了宣传自己、了解对方和揭穿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的造谣诬蔑的目的。当时请进来的大都是一些伊斯兰教领袖人物,他们亲自到清真寺同阿訇们见面交谈,并同当地穆斯林一起做礼拜,他们通过这些活动目睹了新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回去后如实介绍了中国穆斯林的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1955年埃及宗教基金部部长巴库尔应邀访华,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的张杰同志全程陪同,先后访问了北京、沈阳、鞍山、乌鲁木齐、西安、广州等地,使客人亲眼看到了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状况和新中国的建设情况。访问团在访问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会见和宴请,以及陈毅副总理和外交部章汉夫、张闻天的会见。巴库尔回去后,埃及很快就成为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三、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我是1957年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工作的,因此我同张杰主任朝夕相处达30年之久,对他的为人应该说是了解得比较深的,同时,对他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张杰主任是一位诚实厚道、关怀下属、乐于助人的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种体会。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贪不沾,为人表率。他的工资虽然比我们高,月薪100多元人民币,但他家庭人口多,平均数还不如我们高,但是他从不向国家伸手索要什么补助,他咬紧牙关过日子,总是乐观地说:“现在比战争年代好多了,也比旧社会‘糠菜半年粮’好得多了嘛!”他公私分明,从不沾公家一点儿便宜,平时因公出门乘坐小汽车,这是国家给配备的,也是工作的需要,但如果是办私事,他一般不坐小汽车而是骑自行车。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又胖,骑自行车是有危险的,大家劝他不要骑自行车时,他总是回答说:“活动活动有好处。”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发奖金之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为了慎重一直未发奖金,后来大家反映强烈,于是领导层经过研究决定给每一位工作人员制作一套工作服。工作服刚发到个人的手里尚未穿,上面就来指示一律退回。张杰主任风趣地说:“我这一辈子从未拿过什么奖金,这是第一次,没有拿成又退回去了,以后还是小心为好。”后来才知道,给大家做工作服的钱是计划外开支,并非国库所拨的款项,单位是可以根据情况自由支配的。

张杰主任辞世虽已20年,但我们一直怀念着他。他为人忠厚的高尚品德,廉洁奉公,以及严谨工作的态度和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本文系笔者2007年10月在纪念张杰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内容)

德高望重为人师表——纪念安士伟大阿訇诞辰90周年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安士伟大阿訇归真已10周年。回忆起同安阿訇相处的漫长岁月,他的道德情操、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安阿訇的去世不仅使伊斯兰界失去了一位好领袖,更是我们伊斯兰事业的一大损失。安阿訇的一生既平凡又伟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伊斯兰事业。他待人诚实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领导尊重,对教门热心负责、一丝不苟,一句话,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师表的爱国爱教的阿訇。今天当我们纪念他归真10周年的时候,不禁使我回忆起一些印象极为深刻的往事。

首先使我难以忘怀的一件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我在上小学,同时也到清真寺学习一些宗教知识,那时候伊斯兰教书籍奇缺,当我从周边经文学校得知要想买到伊斯兰教方面的书可以请北平的安士伟阿訇帮忙时,喜出望外,于是给安阿訇写了一封信并寄去购书的钱。记得他当时的地址是北平西单手帕胡同清真寺。果然,钱汇去不久就收到了安阿訇寄来的书,我非常高兴,并从内心深处把他当作了一位可敬的榜样。当时我周围的一些同学也这样做,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帮助,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书。安阿訇不仅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北平人,而且还是一位最受穆斯林尊敬的阿訇。1953年我到北平后,很快就见到了安阿訇,他果然是一位仪表出众、学识非凡的大阿訇。我向他表达了帮我买书的感激之情后,他客气地说:“你们路远不便买到,我帮下忙仅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这次见面后,我对安阿訇的认识和尊敬之情又进了一步。

我和安阿訇朝夕相处、紧张而愉快地在一起生活是两次出国访问期间。第一次是1966年访问亚非六国,第二次是1988年出访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