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新论
8156900000007

第7章 宗教文化(4)

关于前定,《古兰经》有许多论述,如:“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各人的寿限了。”(3:145)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寿数真主早已安排好了,人不必贪生怕死,死期不到,哪怕你在枪林弹雨中,也会幸免;死期已到,无论你怎么小心谨慎,哪怕在自家的安乐窝中,也会因某种原因(如疾病、摔倒……)而寿终止寝。要求穆斯林,对于死亡,不要恐惧,要处之泰然,因为死期不会因你的恐惧而退迟,也不会因你的大意而提前。

《古兰经》说:“我们只遇到真主所注定的失败,他是我们的保佑者。让信徒们只信赖真主吧!”(9:51)“以免你们为自己所丧失的而悲伤,为自己所得到的而狂喜。”(57:23)这就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要畏缩,患得患失,因为成败利钝,全在真主,不要为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也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狂妄无羁,为所欲为。成功了,要感谢真主,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失败了,要痛定思痛,总结教训,愈挫愈奋,继续奋斗。

根据人的天性,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往往会有两个极端:当一个人,身强力壮,平步青云,万事顺当的时候,就会以为一切的一切都事在人为,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而当这种狂妄的意识膨胀后一旦受到挫折,遇到不幸,他又马上会唉声叹气,自暴自弃,把一切的一切都说成是命运的安排,不作任何努力,一切听天由命。伊斯兰教的“前定论”就是要人们尽可能地避免走这两个极端,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前定与自由的关系。得意时不忘前定,失意时不忘自由;顺境中多反省,逆境中求进取。伊斯兰教让人相信前定的意思是,在真主的大能面前,在真主制定的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面前,要懂得顺从法则,遵循规律,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背法则而行,逆潮流而动。但这绝不是说,一切听天由命,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甚至走入歧途。真主的前定虽不能违背,但人可以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或积极向上,或沉沦堕落,事在人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古兰经》指出:“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各人都要享受自己所行善功的奖赏,要负担自己所作罪恶的惩罚。”(2:286)也就是说,人是有意志自由的,是走正道还是入歧路;是一错再错,执迷不悟,还是迷途知返,幡然悔悟;是顽固不化,文过饰非,还是急流勇退,坦诚自责;是沉沦,还是奋进;是行善,还是作恶……全在自己。“各人对自己就是明证,即使他多方托辞。”(75:14—15)

综上所述,建立在“信真主”基础上的“六信”是穆斯林的基本信仰。大概世界上的人都有信仰,区别在于信什么,金钱万能是一种信仰,“教育救国”、“科技报国”也是一种信仰。对穆斯林而言,信仰是一种终极的关怀,一种获得终极价值的力量。穆斯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小小的念头,都能与信仰联系起来。信仰成了穆斯林的力量源泉,信仰也是他们判断是与非,美与丑的最高标准。他们为信仰而活,也能为信仰而死。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信仰为指导的。

(二)“五功”

以上所说的“六信”属宗教信仰范畴,根据教义,宗教信仰确立起来以后,还需要巩固和强化。巩固和强化的途径是宗教实践,“五功”则是宗教实践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六信”是宗教文化的内核的话,“五功”就是宗教文化的外壳,内核固然重要,但需要外壳的保护。若一个人宣称自己有宗教信仰,却无宗教实践,则其信仰难以巩固。久而久之,信仰会被环境“腐蚀”、“风化”,从而会淡化乃至荡然无存。故作为宗教实践的“五功”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上。有一段圣训说道:“伊斯兰教建立在五根柱石之上: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之使者;礼拜真主;斋月斋戒;缴纳天课;朝觐天房。”可见“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一切便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1.念作证词(舍哈德)。作证词就是,“我作证:除安拉外,没有什么主宰(神明);我还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两句话被过去的中国伊斯兰学者以文言文的形式概括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中国穆斯林称之为“清真言”。这两句话是穆斯林念诵频率最高的诵词,是伊斯兰教的核心和根本。一个穆斯林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首先听到的是这两句话;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后听到或自己念的也是这两句话。当一个非穆斯林宣布皈依伊斯兰时,首先需要学会并当众念诵的也是这两句话。从此以后,他(她)就是一个穆斯林,需要履行一个穆斯林应尽的义务,并享受一个穆斯林应得的权利。因此,这两句话,也是进入伊斯兰教的门槛,谁由衷地当众念了这两句话,谁就进入了伊斯兰。

这两句话是不能割裂开来的。首先要信仰安拉是整个宇宙统一的主宰,没有任何人和物能与真主相提并论;然后,还要确信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有许多人,当他走完了一定的人生历程,经历了世事的变迁,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了情感上的喜怒哀乐,体验了人生旅途中的荣辱沉浮以后,他会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一个主宰(无论这个主宰的名称叫上帝也好,叫老天爷也罢),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如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因此,对这些人而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这一句比较容易接受;难以接受的是“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因为他们难以想象,在古代,阿拉伯人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很落后,真主怎么会在文明程度远不及中国的一个民族中选择他的使者呢?所以,反复地、经常不断地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具有特别的意义。另一方面,为避免人们走另一个极端——从不承认穆罕默德的使者地位到神化穆罕默德,后一句反复强调了穆罕默德是人不是神,是安拉的使者,而不是安拉的儿子(如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中国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子)。这样,安拉的主宰地位和穆罕默德的使者地位都明确了,再不至于出现混乱了。

其实,“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这两句话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前面述及的“六信”中,只要去信就是了,为什么还要作宗教实践,作为“五功”之首而加以强调呢?根据教义,人是孱弱的,是容易淡忘的,是容易忘恩负义的。只有信仰,没有实践是不行的,没有实践的信仰如同风中的蜡烛,经不起风吹雨淋。念“清真言”作为“五功”之首,就是要人们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宇宙间有一位洞察一切、主宰一切的安拉,在审视着人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所思所想,要人们对安拉心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念念不忘,刻骨铭心。《古兰经》说道:“你们纪念我,我也纪念你们;你们感谢我,不要辜负我。”(2:152)同时,要人们晓得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人类的楷模,要人们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各种优秀品质,听从“圣训”,仿效“圣行”,做一个不折不扣的穆斯林。

2.礼拜真主(索俩特)。崇拜真主,这本是伊斯兰教教义当中的首要内容,信仰真主的存在和万能,这本身就是一种崇拜。而此处说的是“礼拜”真主,也就是说,不光要在思想上、意识上、观念上泛泛地崇拜真主,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礼仪和规矩,在形体动作上崇拜真主,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有形的拜主无形的拜主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以无形的拜主指导有形的拜主,以有形的拜主巩固无形的拜主。把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以一定的形式联系起来,通过不断的礼拜,锻炼人们的为仆意识。鉴于礼拜的重要性,《古兰经》说:“礼拜对于信仰的人,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穆圣说:“礼拜与否,是信仰的人与不信仰的人的区别。”

礼拜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礼拜呢?礼拜有哪些具体规定呢?这些问题属教律学的范畴,细谈起来,需要很大的篇幅,为使读者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此简要述之。

首先,礼拜之前,必须要具备大净和小净。所谓大净是沐浴全身,只能洗淋浴,不能洗盆池,认为洗盆池时,用洗下来的污水再反复洗身体,本身不洁净。而洗淋浴时,自上而下冲洗,污垢能涤荡干净。通常性交、梦遗、月经、生产之后,必须重新洗大净;(《古兰经》5:6)有条件者,每周进行一次大净为“圣行”。所谓小净是洗身体的局部,如双手、前窍、后窍、漱口、呛鼻、洗脸、洗双臂、摸头、洗双脚。大小便、流血、呕吐、放屁之后,必须重洗小净。同时所穿衣服也必须是洁净的,礼拜时站立的地方也必须是洁净的(通常要铺上拜垫,地面干净亦可)。

其次,礼拜要在规定时间进行。(《古兰经》11:114:17:78:30:19)通常主命拜每天有五次:拂晓时礼一次,叫晨礼(发吉日);中午太阳稍偏西时礼一次,叫晌礼(作在日);下午日落前礼一次,叫晡礼(阿苏日);日落黄昏时礼一次,叫婚礼(马格里布);夜晚睡觉以前礼一次,叫霄礼(艾什阿)。一天五次拜,均要求集体礼拜,一人领拜,众人跟随;如有特殊情况,个人在家独立也行。一周有一次聚礼(主麻)必须进行集体礼拜;一年有两个会礼(开斋节的会礼和宰牲节的会礼)也必须集体礼拜。每到礼拜时辰,得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立刻礼拜。因为穆斯林被告知,按时礼拜真主高于一切事情。笔者在科威特学习期间,曾留意穆斯林对待礼拜的态度,结果发现他们对礼拜的重视程度是令人吃惊的,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等,都是按一天五次礼拜时间来安排上下班时间和作息时间的。礼拜时间一到,电视停止播放节目,从中传来唤礼声和在国家清真寺礼拜的实况转播,无论是官员、警察、教师、学生都到清真寺或就地礼拜。我问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国家是否这样?他们的回答是:统统如此。有一年,某国总统访问沙特阿拉伯,仪仗队正待举行欢迎仪式,突然传来唤礼声,顷刻全体军乐队放下乐器,跪在停机坪上开始礼拜。教外人难以理解的事,对穆斯林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据埃及前《金字塔报》主编海卡尔在他所著的《阿拉伯人与苏联人关系史话》叙述:某年,埃以战争爆发前夕,埃及总统纳赛尔率领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苏联,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方官员进行会谈,会谈至关键时刻,埃方某代表看了一下表说:“礼拜时间到了,我们得先做礼拜,然后再继续会谈。”勃列日涅夫感到十分不解,他说:“难道礼拜比事关国家根本利益的两国间会谈还重要吗?我可以打电话给莫斯科清真寺的教长,让他推迟一下礼拜的时间,等会谈结束后,再进行礼拜。”埃方全体代表异口同声地说:“不行,不能推迟。”随即,全体离开会谈室礼拜去了,剩下的苏方领导人面面相觑,耸耸肩膀,表示不可思议。这或许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但有什么办法呢?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的存在,本身就是客观的事实,若不平心静气地对待对方,理解对方,尊重对方,那么,就会引出许多问题和麻烦。

前面在探讨“六信”时已经说到,真主无所在,无所不在,不能给真主确定一个方位。那么,怎么礼拜真主呢?礼拜的时候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呢?有些非穆斯林在遇到一些不幸或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时,往往仰天长叹:“上苍啊,公道在哪里?!”似乎主宰就在天上。对穆斯林而言,这种认识或感觉是绝对错误的。不能认定真主在天上或地下,真主是无方位的,是超乎人们的方位感的。既然如此,又怎么礼拜真主,怎么向真主祈祷呢?这里就引出一个礼拜的朝向问题。伊斯兰教规定,一个穆斯林,不论他身处何方,都必须朝向位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天房(克尔白)礼拜,也就是说,位于天房以东的人(如中国人、日本人等)须朝西礼拜;位于天房以西的人(如欧洲人)须朝东礼拜,以此类推。要求人们朝向克尔白礼拜,绝不意味着真主就在天房里面,仅仅是因为天房是历代先知修建的圣地,也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地,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礼拜总显得整齐划一,庄严肃穆。

礼拜的动作有站立、鞠躬、叩头、跪坐等,每一次的站立、鞠躬、叩头、跪坐为一个基本单元,称之为“一拜”;礼拜中的念词以《古兰经》文为主,以开端章(法提哈)念诵频率为最高,每拜必念,其他章节以各人的记忆背诵情况而定,通常都是较短的章占多数。其内容多为赞颂真主,祈求真主宽恕,末日审判、天堂、地狱的情状,祈求真主指引正路,等等。还有为众先知、先知的家属及其优良弟子,为全体男女信徒、男女穆斯林,为自己的父母所念诵的祷词。拜中的念词都是统一的,既定的。没有什么为个人增加财宝、地位的祈祷。基督教徒在每周当中的一天(礼拜天)去教堂做礼拜;佛教徒在需要的时候去给菩萨叩头,求菩萨保佑,求菩萨给财富儿女等等。而穆斯林必须天天拜主,时时拜主,无论在严冬,还是酷暑;无论处在顺境,还是处在逆境;无论在健康时,还是在生病时(生病时还可以坐着、躺着礼拜真主),在一生当中,需要不间断地拜主。那么,礼拜有什么意义呢?根据伊斯兰学者的研究,礼拜有多方面的意义。人礼拜真主并不是真主需要人的崇拜,真主是自立自在的,是无求于人的,只是人本身需要礼拜,礼拜对人有许多益处。

首先,就生理方面而言,礼拜者首先要做大、小净。而大、小净对于清洁卫生是最有益的,从而也是有助于健康的。穆斯林无论在春夏还是在秋冬,无论在高山还是在平原,无论在绿洲还是在沙漠,每天有好几次都在洗手洗脸,都在洗前、后窍,都在漱口、刷牙、呛鼻,都在洗脚摸头;每当性交、月经、生产之后,甚至每周都来一次淋浴,洗一次大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习惯,成为义务,这就大大减少了因不卫生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再者,要求洗大、小净者,每当洗到某一肢体时,念相应的祈祷词(杜哇)。洗双手时,祈求真主使人将双手用来劳动、生产,造福人群,而戒绝偷盗、赌博、杀人、放火;洗前、后窍时,祈求真主使其戒绝卖淫嫖娼、伤风败俗;洗脸时,祈求真主使其保持为人的尊严和脸面,戒绝丢脸的事情;洗脚的时候,祈求真主使其双脚奔忙在有益的事情上,奔忙在主道上,戒绝走邪路,入歧途……如此,做到外洁内秀,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