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爱上我的女学生
827700000119

第119章 :把我的儿子还给我 (1)

第九十五章:把我的儿子还给我 (1)

我们知道,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打败了我们的义和团和清政府,后来我们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我们必须赔偿人家9、5亿两白银的军费。

这些钱,和十万两白银相比,够我们赔偿给辽国一万年的。

好在后来的历史并不是那么回事,很多国家自己出了点问题,比如德国、俄国,我们就用不着再赔偿了。

即便我们这样计算,即便我们这样来安慰真宗皇帝,但是,等回到东京汴梁之后,我们的皇帝好像突然明白了过来,还是感到深深的耻辱。

我们是一个大国呀,我们是堂堂的大宋王朝啊,怎么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契丹给打败了?竟然还要赔偿白银!当然,钱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哪怕赔偿一两银子,那也是赔偿啊。

想到这里,宋真宗就难受得像吃了一根吊毛。

经过了这样一番反思,促使宋真宗做出了两件事情。

一,大搞迷信活动,来转移人民的视线,同时为自己找回一点心理平衡。

二,下定了决心要打破常规,册立讨饭的女花子胡丽为皇后。

为了让大臣支持自己大告迷信活动,我们的皇帝不惜向另一个宰相王旦还有一帮大臣行贿,让每个人都得到了一颗明晃晃的珍珠,拿回家与妻儿共享。

这些人得到这样的贿赂之后,果然就不好意思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了。

于是,封禅泰山、大祭孔子、全国各地“天书”纷纷出现。

我们姑且不去评论封禅泰山和祭拜孔子这两件事情如何劳民伤财,就说说“天书”这件事情。

比如有个大臣突然禀报,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神人告诉我,只要在承天门祭拜一个月,就会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内有对我朝至关重要的训诫。

一个月后,“天书”果然在承天门出现了,里面有这样的文字记载: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我不知道他们的天书是怎样伪造出来的。但我想,这个世上即使真的有天书的话,那至少也应该是一些隐语,至少也应该用很古老的、我们几乎无法辨认的文字写成,就像红崖天书、蝌蚪文。或者,就像我们那里出土的那块玉版,上面用梅花篆字写着“长弓射雕,金屋储娇,拈花惹草,荣登大宝”,拆开的字组合起来,那意思就是一个叫张雁华的人才是真正的皇帝。哪里像“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这样写得如此的浅显明白!真是笑话!这让我很蔑视宋朝那帮大臣的智商。

但是,承天门的天书还是伪造出了宋真宗皇位的合法性和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这也是让我们的皇帝最觉得安慰的地方:你看,虽然我赵恒并没有什么才能,虽然我在澶州吃了败仗,但是,我是上天命定的皇帝,拥有不容置疑的统治权。

我们说,宋真宗与其在欺骗别人,不如说是在欺骗自己,掩耳盗铃、自我麻醉。

但是人民的精神生活比较枯燥无味,现在皇帝带头这样恶搞,老百姓乐得瞎起哄、看热闹,于是天书开始在各地接二连三的出现,一场场闹剧开始了。举国上下意乱神迷、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现在,我们再说一下第二件事情。

签订“澶渊之盟”之后,辽国太后萧燕燕的影子还在宋真宗的眼前浮现。对此,我们的皇帝深深的意识到,自己身边那一大群花枝招展的妃子都不是经邦安国的材料,她们只知道搽油抹粉、撒娇发嗲、拈酸吃醋、花男人的钱,真正的可以靠得住的女人,可以托付大事的女人,还是萧燕燕这样的女人。

胡丽!

对,那个讨饭的花子、那个唱花鼓出身的胡丽!

是啊,自己身边不也正有这样一个女人吗?如果说以前只是觉得胡丽与众不同的话,那只是因为其他女人只知道一味的讨好皇帝,而胡丽敢开皇帝的玩笑,敢于把皇帝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悲有喜、有对有错的正常男人来看待,我们的皇帝并不明白这种与众不同的意义所在,可是现在,他懂了,我们的皇帝终于觉悟了:胡丽,她来自下层人民,只有她,才了解下层人民的疾苦,才知道下层人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而不像现在的满朝文武,或者说是大部分官员,老百姓都忍无可忍的起兵造反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一味的觉得自己管理得不错,还觉得很委屈。

为了让大臣们心理上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第一步,真宗皇帝先封胡丽为“德妃”。

大臣们还是有了一点议论:第一,胡丽她出身贫寒,能有什么教养?这样的人当妃子,岂不让国人耻笑?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面,胡丽她跟过男人,并且不是明媒正娶,是和男人私奔,她和皇帝是二婚,连个童女都不是,皇帝怎么能让这样一个野女人、野鸡当妃子?

宋真宗得知这些议论之后,只是微微一笑。

“澶渊之盟”之后的第八年,在同众多的大臣进行一番激烈的辩论后,很多像“童女”、“野女人”、“讨饭花子”这样的话题都公开的、明目张胆的摆在了朝堂上。而我们的皇帝,靠着大声的争吵、面红耳赤的狡辩,终于毅然决然的将胡丽推上了大宋皇后的尊位。

回想起自己当年差点自杀的情景,胡丽感觉到像做梦一样:就这样,自己竟然成为万众瞩目的一国之后了!幸福真是来不及让人多想,就这样不由分说的来临了。

当上皇后之后,胡丽并没有为难那些曾经激烈的反对自己当皇后的大臣,她很快原谅了那些大臣对她的辱骂,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己确实就是一只“野鸡”,来到皇帝身边时已经不是童女,这是没有什么好争辩的事实。她明白,他们也是为大宋王朝好,他们并没有私心。也正是因为这样,自己才更要体现出一种宽容忍让的王者风范,她要让他们看看,自己并不比那些出身高贵的女子逊色,甚至还要比她们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服众。

胡丽只是对那些大臣说:你们做得很对,换了我,为社稷考虑,也会这样反对的。

只是,令人头疼的是,自己年轻时不懂事,和刘美在一起搞坏了身体,一直不能生个一男半女的。

好在后来历史的发展,并没有使我们这位可怜的皇后彻底的绝望。

在胡丽被封为德妃之后,曾经去了一趟相国寺烧香还愿。回忆起自己当年刚刚来到香王身边时,对未来的生活,是多么的没有把握。那时,是没有任何大臣反对香王对自己如何如何的好,可是,更要命的是,老皇帝反对,宋太宗赵光义严厉的要求儿子赶快把这个打花鼓的女子赶出府门,免得辱没了家风。香王不得已,只好把自己藏在张奇家里。那时自己闲暇无事时,就经常喜欢到相国寺旧地重游。可是,那时,即使自己已经进了香王府,即使已经成为了香王的女人,可是寺里的和尚也不见得对自己多么的重视、多么的在乎。现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没想到,我胡丽又回来了。

老方丈已经不在人世了,早已高僧坐化、驾鹤西去拜见如来佛祖去了。想一想当年和他因为一碗米饭,弄得大家彼此心怀怨恨、不欢而散,真是让人万千感慨。

想到这里,就想去看看当年刘美写下的那两句诗:饭食已了各西东,惭愧夫妻对暮钟。不知道还在不在。

到了那边墙之处,发现字迹已经模糊,往事似乎已经变得不可追寻。可是,那些和尚,为了怕这两句诗继续湮灭下去,竟然用碧纱给罩住保护起来了。

胡丽要过笔来,在下面续了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此时相国寺的主持方丈,已经换成了一灯大师。为了迎接德妃胡丽的驾临,还特地在那天举行了释经大****:邀请各地的和尚代表来共同讨论演绎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当然了,也邀请了一些尼姑。

胡丽发现,有个叫妙严的女法师带了一个小尼姑,十六七岁的样子,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楚楚动人。

但是,眼睛左顾右盼,眉宇间分明透出一种不安分的神情。

派人问了问,原来竟然是前几年不幸病死的左班殿值郭仁德的女儿,叫郭子丽,法号海惠。

怪不得看起来这样的不安分,原来也是一个官员的后裔。

胡丽想起了当年自己的父亲死后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一阵心酸。

临走时,她把海惠带走了,安排她:蓄起头发,以后嫁个好丈夫,好好做人。

没想到,这郭子丽的头发才刚刚长到“齐耳短发”的时候,有一次真宗皇帝来胡丽这里,正好赶上胡丽在太后那里谈话还没有回来。郭子丽就为真宗端上来一杯茶,让他等一会儿。

真宗见她的手臂像藕一样白皙,不由得仔细看了看郭子丽,发现她的头发虽然还不太长,但是更显干净利落、妩媚动人,不禁天性大发,拉住郭子丽的胳膊,嘿嘿的笑,一把把她搂到怀里,按倒床上,不由分说的临幸了一回。

完事之后,皇帝把随身携带的一块龙形玉佩赏给了郭子丽,以为这事就结束了。

没想到,就这一次,这小尼姑竟然怀孕了。

十个月后,竟然生下了一位男孩!

一场卑鄙无耻的诬陷——狸猫换太子——上演了!

某年某月的某一日,我们河南的陈州,开始大旱三年。

这件事很让我怀疑,因为我到陈州(也就是今天的淮阳县,太昊陵所在地)实地考察过,那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县城四面环水。这个地方还有个龙湖,甚至是西湖的两倍大。很难想象这个地方竟然会发生旱灾。

但是,由来已久的民间戏剧、传说甚至包括元代无名氏的包侍制陈州粜米就是说它在宋朝曾经亢旱三年。

这样,开封的皇帝不得不派国舅刘得中和钦差杨金吾到陈州放粮赈济灾民。

这有点像今天的平抑物价、宏观调控。

但是,这两个家伙到了陈州以后,不仅在放卖的大米里面掺很多砂子,还把标准的米斗换成了小斗,借机缺斤短两、坑害灾民、中饱私囊。

真是俗话说的:阎王爷不嫌鬼瘦,地皮都想搜刮三尺!

这一天,远在张美庄的张撇古老汉带着儿子小撇古跑了五十多里,来到陈州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