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讲中国文学史,照例离不开《诗经》,它是迄今为止我们能见到的一部最可靠的上古典籍。
仅此一点已足以奠定它在中华文化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两千余年来,注释、研究《
诗经》的著作层出不穷、汗牛充栋也就不足为怪了。
话诗三百道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其伟
大的文学成就光耀史册。《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
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士,《诗》于是又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
之一,称为《诗经》。
关于《诗经》产生的确切年代,现已很难一一考定,但可大致论定其创作时期是从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前后大约500年间。《诗经》具有鲜明的地
域特
征,这在名称上便有比较明确的标识。它产生的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
到了江汉流域。地域相当广阔。
诗经中共305首诗,传统上认为,这些诗是由孔子从总共三千首诗中挑选出来的,其中
一些诗起源于远古;按照另外一种说法,它们是为揭示大众情感的广度和深度由官方采集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诗》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兴,广开献书之路,先秦典籍陆续重现
。当时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其中,《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
人辕固
,《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亦出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毛公分别指大毛公鲁人毛亨
和小毛公赵人毛苌。鲁、齐、韩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以后百余年间。《毛诗
》属古文经学派,较“三家诗”晚出。当“三家诗”兴盛时,《毛诗》处于被压抑的地位。
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于世。“三家诗”便先后失传,留传至今的便只有《毛诗》。今天
的《诗经》实际上就是《毛诗》。
《诗经》中共收作品305篇(另有6篇有目而无辞的“笙诗”不算在内),它是一部乐歌总集,
其305篇作品均为配乐演唱的乐歌。《诗经》作品主要来源于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也有一部
分是由民间采集而来,但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流传既久,经手亦多,因
而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诗经》就已编订成书。旧时曾有所谓
孔子“删诗”之说,虽不足凭信。但他曾经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篇》)。由此看来,孔子可能对“正乐”做过一番整理工作。
《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风即《国风》,包括15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
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
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收诗160
篇。雅分《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为105篇。颂包括《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何以如此分类编排呢?古今学者对
此聚讼纷纭。如今看法比较一致的是从“《诗》皆入乐”的认识出发,按照音乐特点来划分
。
对于《诗经》中的“风”,即音乐曲调。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所辖各地域的乐曲,
如今天的地方乐调。“雅”即“正”,又与“夏”通。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
亦自称夏人,王畿乃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亦称“雅言”,意为标准音。当时
宫廷和贵族所用乐歌即为正声、正乐。《诗经》中的《雅》便指王畿之乐,是相对于地方“
土乐”而言的“正乐”。这种叫法无疑反映了当时的尊王观念。至于《小雅》、《大雅》之
分,则是与它们音乐之不同和产生时代之远近有关的。《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
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诗
、乐、舞的合一,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颂》诗大多简短,韵律缺乏规则,且不分章,不
叠句。这些都说明它是音调缓慢、配合舞蹈的祭祀舞歌。作为庙堂乐章,表现了对上帝和祖
先的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至上的反映。《颂》在当时无疑是最受尊崇的,可是到了今天其
文学价值远不如《风》、《雅》。
恢宏宽广史诗总集
《诗经》产生于漫长的时代和辽阔的地域,反映了宽广恢宏的社会生活面。从它的思想内容
来说,主要包括周民族的史诗、颂歌与怨刺诗、婚恋诗、农事诗及征役诗、爱国诗等内容。
《诗经》首先是一部周民族的史诗。在《诗经·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
:《生民
》、《公刘》、《绵》、《皇矣》、《大明》。《生民》生动地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奇非凡
的诞生。
《公刘》描述了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迁
豳的史迹,歌颂了他率领周人营建都邑、拓垦土田的创业精神。《绵》描述了周文王之祖父
太王(古公NC030父)始迁岐周、以开王业的丰功伟绩,歌颂了周民族艰苦创业、由小而
大、兴旺
发达、绵延不绝的光荣历史。《皇矣》主要歌颂了周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赞美了文王继承
先祖遗业、发展壮大周民族的伟大功绩。《大明》则颂扬了文王、武王父子的非凡功德,着
重赞颂了武王伐商的辉煌胜利。
其次是颂歌与怨刺诗。中国古代诗歌有用“美刺”来表现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的传统,《
诗经》可谓开其端者。在《诗经》中,歌功颂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
这些谀美的颂歌,根本没有思想意义
及艺术价值。只不过是一类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作品,成了后世那些讴歌承平、粉饰现实的
谀美之作的榜样和典范。
应当指出的是,在二《雅》及《国风》中保存了不少与颂歌异调的怨刺诗。在儒者看来,怨
刺诗即所谓“变风”、“变雅”,是王道衰落、礼崩乐坏、政教不行、人伦废丧的产物。
其中一些作品
出自公卿列士之手,是贵族士大夫们的讽喻劝戒之作。它们或借史讽今;或针砭昏君;或斥
责佞臣;总之,不外乎悯时伤乱、愤世哀民,表现出诗人系心国事、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忠
心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歌功颂德之作有相通之处。但诗人们对社会矛盾的大胆揭露,
客观上具有不容低估的认识价值;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深沉怨愤,流露出了他们的忧患意识。
二《雅》中的怨刺诗多出自贵族文人之手,《国风》中的怨刺诗则多出自民间,因而较为直
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更尖刻,具有
较强的批判性和斗争性。
再就是《诗经》中的婚恋诗,如《周
南·关雎》、《邶风·静女》就是其中的名篇。诗中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
切相思,同时,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歌爱情的甜蜜,充溢着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
如《王风·采葛》以“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表达了对意中人的刻骨相思;《秦风·蒹葭》抒写了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的缠绵悱恻而又空灵渺远的反复追寻。这些诗篇歌颂了对爱情的忠实、坚贞和专一,展现
了主人公纯洁美丽的心灵。另有一些诗篇表现了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和对婚恋自由的执著追求
,反映了当时在礼法压迫下婚恋的不自由给青年男女造成的婚姻悲剧。
成就非凡后世崇奉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与迷人的艺术魅力,为后代诗人墨
客所景仰、学习、借鉴,并强烈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诗经》中许多诗表现的现实主义
精神,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也为历代诗人所沿用。赋是
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启发,后世诗人加以继承发扬,创造出无数兴寄独深、比类切至的艺
术意境,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籍、韵味无穷的独特风格。《诗经》对当代中国新诗的
成熟与发展也将有着广泛的影响与重要的借鉴。
《诗经》是一部汇编而成的乐歌总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的
那些优秀诗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非凡的创造力,闪耀着迷人的艺术光彩。朴实自然的
艺术风格,生动形象的赋、比、兴手法和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都令后世文学家们创作所效
仿。
《诗经》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西周至春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
《诗经》的语言艺术历来被奉为典故。它在词汇、句式、章法、修辞和韵律等方面的创造性
成就,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文学的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诗经》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早在孔子时代,它就被用作学习语言知识和政治伦理的教科
书,对我国书面语言的统一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诗经》句型主要以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二拍。这种四言二拍的形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
和语言发展状况是基本适应的。
《诗经》篇章结构的显著特点是联章复沓、回环往复。《诗》皆入乐,复沓的章法正是围绕
同一旋律反复咏唱的最佳形式。
《诗经》的韵律及其用韵技巧无疑是伟大的艺术创造。它为中国古代诗歌韵律的形成和完善
,提供了可资取法的典范。
《诗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
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屹立于2500年前那个特定时代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理所当然地成为后
世崇奉、仰慕的典范。《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诗人
、作家,启发和昭示他们沿着它所开拓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