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907400000029

第29章 6事件营销:吸引眼球的拳头武器

第一篇第五章6事件营销:吸引眼球的拳头武器

荷兰一家商场对部分商品实施了一次另类拍卖。拍卖的最初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表盘上,盘面上的数字代表商品的价格。商家首先制定一个较高的起拍价,然后价格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方向移动,直到有一名买者按下按钮,停止大钟的转动。这名买者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这是一则听起来很有趣的促销事件。原本从低喊到高的商品价格反其道而行之地变成了从高价向低价进行拍卖,拍卖的形式也可谓噱头十足,一个奇异的大表盘立在商场门口就足以吸引路过的顾客。

事实也证明,这家商场的促销策略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成功。原本积压的清仓商品以不低的价格售出,更重要的是,该商场通过举行这次另类的拍卖而声名大振,成为趣谈。街闻巷议口口相传,前来观看和竞投的顾客众多,顺便买些商场中的其他商品;另一方面,媒体也将这一特别的促销活动作为新闻而登上版面,也为该商场做了免费宣传。

这就是事件营销的魅力。

事件营销就是通过制造具有话题性、新闻性的事件引发公众的注意,使得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同质化泛滥的产品信息中脱颖而出,走入消费者的视线,因而获得被购买的可能。

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

听起来,事件营销似乎主要是由某企业管理层人员通过周详的计划与决策实施的公关活动,实际上,作为产品销售过程中重要一环的销售员,也可以充分将“事件营销”应用到我们的销售中。

我们所销售的产品如果能刺激到消费者的“眼球”,那么,就赢得了销售的第一步。只要我们的产品信息引发了顾客的兴趣,如对产品的广告代言人,或是所推行的新理念、新功能产生兴趣并愿意了解和关注,那么,他就可能成为最后的购买者。

因此,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意地制造“事件”,从而给原本并不打眼的商品带来“商机”。

很多外国的啤酒商都发现,要想打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场非常难。于是就有人向畅销比利时国内的某名牌酒厂取经。

这家叫“哈罗”的啤酒厂位于布鲁塞尔东郊,无论是厂房建筑还是车间生产设备都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该厂的销售总监林达却是轰动欧洲的销售策划人员,由他策划的啤酒文化节曾经在欧洲多个国家盛行。

林达刚到这个厂时不过是个不满25岁的小伙子,那时的哈罗啤酒厂正一年一年地减产,因为销售不景气而没有钱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做广告。做推销员的林达多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演讲或者广告,都被厂长拒绝了。林达决定自己想办法打开销售局面,正当他为怎样去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发愁时,他来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这天正好是感恩节,虽然已是深夜了,广场上还有很多欢快的人,广场中心撒尿的男孩铜像就是因挽救城市而闻名于世的小英雄于连。当然铜像撒出的“尿”是自来水。广场上一群调皮的孩子用自己喝空的矿泉水瓶子去接铜像里“尿”出的自来水来泼洒对方,他们的调皮启发了林达的灵感。

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泡沫泛起的“哈罗”啤酒。铜像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字样。一传十,十传百,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起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长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也争相报道,“哈罗”啤酒该年度的啤酒销售产量增长了1.8倍。林达也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

在这一例子中,销售员林达正是通过巧妙地借助小英雄于连在比利时人心目中的影响力,为哈罗啤酒找到了吸引大众眼球的有利时机,成功打开了销路。

聪明的销售员都知道,一个好的事件营销产生的效果远远胜过花几百万制作的广告效果。因此,肯动脑筋的销售员都乐此不疲地在销售中营造卖点,吸引顾客眼球。手机卖场中的“摔手机”营销,对消费者声称“该手机质量过硬,摔坏者奖××元”,也是通过制造有卖点的事件,吸引消费者眼球;还有汽车市场的体验驾车、家电家具卖场中的演示营销,等等,各式各样的新招奇招都可以在销售过程中广泛运用,为你的销售量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