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907400000028

第28章 5氛围促销:给消费者一个“疯抢”的理由

第一篇第五章5氛围促销:给消费者一个“疯抢”的理由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要搬新家了,通常会换一套新的家具家电。拿电视机来说,到了商场一看,同样尺寸的液晶电视,价格相差很大,但很多人买的并不是价格便宜的,而是价格高的名牌产品。这个现象让人很困惑,据行家说,国内家电特别是电视机产品质量其实相差不大。

为什么人们选择价格高的呢?因为名牌产品给人信赖感,有时甚至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然,如果其他产品的质量不如名牌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显然是不公平的。

人们对电视产品的质量意识,并不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电视不像日常生活用品那样经常更换,购买一台电视通常要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人们无法积累感性经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大多受报纸上公布的评比和调查结果影响,或是其他消费者的经验与推荐,如哪种电视机销量最高,哪种电视机评比第一,哪种电视机寿命最长等,并非完全依据自己的理性来进行购买决策。

有这样一句话:“市场上吆喝得最响的人,往往就是要卖出东西最多的人。”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无论怎样的产品,都面临着同质化的巨大竞争,无论多么“物美价廉”的商品,都可能湮灭在大量的同类产品中。因此,销售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有效的广告营销,招徕更多的顾客。只有顾客听到了你的吆喝,他才可能关注你的产品。

我们在第一章就提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完全是理性的,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做出感性的消费决策。其中,广告和品牌的效应是干扰其作出选择的重要因素。

广告和品牌的效应实际上就是对于消费者的一种示范效应。示范效应就是指某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被作为榜样,其他人向他学习而产生的影响。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趋势呢?

消费者在处理自己的收入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时,会和其他消费者相比较。参照群体可能是消费者所属的群体,如所在的公司、行业,或是同属于一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也有可能是消费者喜爱或向往的群体的生活方式,成为努力要求达到的标准,因而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随这些群体的消费习惯。

其实,我们进行特价促销或是限时抢购时,也是正是希望为营造一种群体“疯抢”的抢购氛围,以对更多的消费者产生“示范效应”。参与抢购的顾客或许并不一定原本有购买此商品的打算,他们大多数都是受疯狂人群的感染,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抢购狂潮中,购买平时不屑一顾的商品。另外,有些人看到别人的衣服漂亮,或是关注到某款服装今年流行,不管自己穿着好不好看,也要买一套穿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是由于其他消费者的“示范效应”而引发的跟风行为。

因此,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注意积极地营造促销的氛围,给消费者树立“示范”的榜样,绝对是聪明的行为——因为“示范效应”下,你赢得的不仅仅是一位顾客,而是一群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