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907400000040

第40章 1被政府的“大棒和胡萝卜”狠狠撞了一下腰

第一篇第八章危机来了,逆市中业绩逆也高涨

在金融危机时候,国家对宏观调控越来越明显。如何变危机为先机,从细节处把握政策,从政策中掌握行动先机,如何从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得益,让自己的业绩逆市上扬呢?

1被政府的“大棒和胡萝卜”狠狠撞了一下腰

有这样一个经济学寓言:

乌托邦国中,一片混乱,整个社会的经济完全瘫痪,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许多人无家可归,政府也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一位经济学家向政府提出一个建议:雇佣200人挖一个很大很大的土坑。

为了完成这项工程,这200人必须要购买200把铁锹,于是,生产锹把、钢铁和铁锹的工厂开工了,这些工厂原来的工人也因此重新被雇佣。工人们开始上班了,有了工资,有钱吃饭、穿衣了,于是,服装厂、食品厂、交通部门也都随之运营起来。两个月后,大坑终于挖好了。然后政府又雇佣另一批200人再将大坑填埋,这时又需要200把铁锹……萧条的市场就这样慢慢复苏了,逐渐的,经济恢复了,政府通过税收,偿还了挖坑时发行的债券,一切又恢复如常,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只是一个寓言,但是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经济陷入危机时,国家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方法干预经济生活,帮助经济走上正常的轨道。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而政府的调控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人们希望“两只手”配合运用,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胡萝卜”和“大棒”两种手段干预市场,“胡萝卜”是指政府支出,“大棒”是指税收和管制,这也是政府改变社会最有力的三大工具。

我们的社会是靠税收来维持的,政府每年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就得靠税收。但收税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法国的一个财务部长对此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征税有如从鹅身上拔毛——要拔下尽可能多的毛,最好又不让鹅叫唤。”

管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引导或限制人们的一些经济活动。例如,政府会对重度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性整改,对新药安全性进行强制检查。

例如,在公众健康、社会秩序、环保、教育、减少失业等方面都需要政府解决。就保持经济稳定而言,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缓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增长,保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对于销售来讲,明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支付税款的个人和企业不一定是最终出资者,因为存在税收转嫁问题。政府为了减少对野生动物的猎杀,对用野生动物皮制作的衣服征收重税,这时购买皮衣的富人们会放弃这种消费,转而去消费其他奢侈晶,从而使皮衣的销售量剧减。这时生产皮衣的一方要承担绝大部分税收负担。

企业根据税额把物品价格提高,从而把税收转移到了生产要素的供应者(劳动、土地等)身上,结果使供给者发现自己的工资、租金等比税收前少了。消费者个人也有可能在发现征税后的物品价格变贵了,从而购买其他便宜的替代品,最终使工人承担了大部分税收。

以公司所得税为例,当政府对公司征税时,税收负担最终要落到公司的所有者、工人和顾客身上。也许,在政府刚开始对公司收税时,这种税对公司所有者的损失最大。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税收的激励作出反应,要么减少投资,要么到其他行业或国家开设公司。这也意味着工人工资会下降,这个行业的物品价格会上升,最终受害最大的仍是工人和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