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孩才艺书
909900000029

第29章 8 经典阅读成长——《红楼梦》

第三章8 经典阅读成长——《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鲁迅

【作品介绍】

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并赠银给穷儒贾雨村,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在走投无路时,经道人指点后,彻底醒悟,随其出家了。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黛玉初入贾府,便于宝玉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黛玉无玉,便也不想佩玉,因此惹来一场不快。

宝钗比宝玉年长一些,有一只能同宝玉的通灵玉配对的金锁。她到贾府后很会为人处世,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贾府上下的喜欢。黛玉对此很苦恼,常与宝玉发生口角,暗中伤心落泪。

黛玉在贾府住了几个月后,得知父亲林如海身染重病,便匆匆返家。不久,父亲不幸去世。黛玉无所依靠,又被接回了贾府。自此,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不久,贾府建成大观园,并叫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宝玉住怡红院,黛玉住潇湘馆,宝钗住蘅芜院,探春住秋掩书斋……宝玉在园内同众姐妹、丫环相处,倒也自在。

宝玉和黛玉二人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因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争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但黛玉天生体质孱弱,她时常被疾病缠身。

一年过后,贾母提起宝玉婚事,她很喜欢宝钗。王熙凤看贾母眼色行事,极力想促成这桩婚事。黛玉得知消息,病情加重,决定绝食待毙。不久,宝玉的通灵玉丢失,黛玉暗自庆幸姻缘有望,病情好转,不再绝食。但宝玉失玉后疯疯癫癫,魂不守舍。

这年年底,元春病逝,贾府全家悲痛。春节过后,贾母、王夫人见宝玉痴呆难愈,决定娶宝钗为宝玉冲喜。王熙凤用掉包计,哄宝玉说是同黛玉成亲。结果宝玉成亲之日,黛玉病逝潇湘馆。当宝玉神志清醒后,得知黛玉死讯,悲痛欲绝。

不久,贾府被查抄,彻底衰败。接着,贾母去世,王熙凤命丧黄泉,与贾府联络有亲的史、王、薛等家也一个个败落。最后,宝玉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

【创作背景】

在四大名著当中,可以称得上老少咸宜的作品,大概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了。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在显赫奢侈的生活中长大。但是好景不长,到了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境一落千丈。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风光不再。

经历了这种大转折的曹雪芹,对生活多了很多感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不再是一个天真的贵公子,成了蔑视权贵,远离官场,生活清贫的典型文人。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就是现在的植物园。生活更加穷苦,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年间,曹雪芹最小的孩子夭亡,他忧伤过度,一病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在贫穷和痛苦中辞世,享年五十岁。

他的小说《红楼梦》,先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书中讲的故事,与他的一生经历颇有几分相似。也是大家族败落,贵公子顿悟的故事。其中更多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是清代当之无愧的伟大小说,从变幻莫测的场景到精致绝伦的饮食,小姐的诗画和婢女的拌嘴,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色。

【原作欣赏】

这日清晨方醒,只听得外间屋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袭人因笑说:“你快出去拉拉罢,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芳官那里隔肢呢。”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长袄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着葱绿杭绸小袄,红绸子小衣儿,披着头发,骑在芳官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芳官的肋肢,芳官却仰在炕上,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裤绿袜,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宝玉忙笑说:“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来挠你们。”说着也上床来隔肢晴雯。晴雯触痒,笑的忙丢下芳官,来合宝玉对抓,芳官趁势将晴雯按倒。

袭人看他四人滚在一处,倒好笑,因说道:“仔细冻着了可不是玩的,都穿上衣裳罢。”忽见碧月进来说:“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绢子忘了去,不知可在这里没有?”春燕忙应道:“有。我在地下捡起来,不知是那一位的,才洗了,刚晾着,还没有干呢。”碧月见他四人乱滚,因笑道:“倒是你们这里热闹,大清早起就咭咭呱呱的玩成一处。”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玩?”碧月道:“我们奶奶不玩,把两个姨娘和姑娘也都拘住了。如今琴姑娘跟了老太太前头去,更冷冷清清的了。两个姨娘到明年冬天,也都家去了,更那才冷清呢。你瞧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像短了多少人似的,把个云姑娘落了单了。”正说着,见湘云又打发了翠缕来说:“请二爷快出去瞧好诗。”宝玉听了,忙梳洗出去。

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见他来时,都笑道:“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一个人作兴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咱们重新整理起这个社来,自然要有生趣了。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岂不大妙呢?”宝玉听着点头,说:“很好。”且忙着要诗看。众人都又说:“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大家议定好起社。”说着,一齐站起来,都往稻香村来。宝玉一边走,一边看,写着是: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忙自己拭了。因问:“你们怎么得来?”宝琴笑道:“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的稿子了。”宝琴笑道:“现在是我做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宝琴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都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等语。”宝玉笑道:“固然如此,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之句。妹妹本有此才,却也断不肯做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听说,都笑了。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