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唐宫盛世
9233800000033

第33章 Chapters33

一年又三年,转眼以至贞观十七年。

这一场战斗已是维持了五年之久,大唐的国库已是基本消耗殆尽。而前线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状态。

一批批的士兵退下,一批批的士兵补给上,似永无止尽。

太宗每日站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

看着那日升日落,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叹气。

我轻轻的为他披上一件外衣,柔声道:“陛下不必忧愁,三皇子定能凯旋而归。”

太宗笑笑的看了我下,道:“希望如此吧!”

话至此,一太监来报:前线来报,八百里加急。

太宗面露喜色,急忙招之入殿。

我皱了皱眉,今年是十七年了,按照史书来看,会发生三件大事:李佑造反,李恪凯旋而归,太子造反。

我却不知道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我独自回宫,倚靠在窗台前,看着院中时起时落的几只麻雀。心情烦躁不已。

太阳斜落,日昀洒落。清菊匆匆而来,在我耳边嘀咕了几声。

我的脸一脸沉凝。

我走向书桌,用小楷写了封书信,交予清菊道:“必须亲自送与李恪皇子,不得有失,切记切记。”

清菊狠狠的点了点头。向我跪拜了三下。转身而去。

她的眼中闪过泪水,感动的泪水。

这需要多大的信任,才能将如此机密的事交付与她!

清菊的心中很清楚,我已将她视为心腹了。

此宫中,清菊的心性我最是熟悉,做事很是沉稳,向来老练。

我并不想把此事托付与她,但人命关天,实乃无奈之举。

我看着清菊瘦弱的残影,这一路的艰辛她能走完吗?我心中苦涩的想到。

~~~~~~

李佑出兵的时机不可谓把握的不准。

国力空虚之际,大军之势锐不可当。太宗有的不再是恼怒,而是震惊和悲伤。

他万万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一日,他的儿子竟然会背叛他。

眼看着一日复一日的过去,城池一座复一座的丢失。太宗终于决定御驾亲征,他要当面询问李佑,为什么要这么做?朕哪里对不起他了?

看着太宗老泪纵横,我坚定道:“陛下不必忧扰,只要守得这长安城一年之久,李佑的军队必败无疑。”

太宗狐疑的看了我眼,不置信道:“这是为何?”

这些只是我作为一个历史的后人所学到的。

我不知如何回答,便低头沉默了。

太宗沉默了会,才语气坚定道:“你不愿说,便算了,朕信你,朕给你一个承诺,定会坚守长安城一年以上!”

说完他看着天际飞过的大雁,叹了口气!

太宗的诺言并未履行。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李佑的军队还未看到长安,便遇到了凯旋而归的李恪之师。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支是浴血奋斗多年的劲旅,一支是初出茅庐的新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一路遇到重重的阻难,李佑军队的士气早已被消磨殆尽。

后遇到李恪的军队后,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溃不成军。

李恪班师回朝的时候,李佑已是自杀。

朝里朝外一片欣喜之气,长安人人都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感叹。

我看着在宫中又忙碌起来的婢女们的身影,我提笔写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成百年身!

~~~~~~

如今,李恪的威名已是世人皆知。

出乎意料的,太宗给的赏赐却甚是薄浅。不但收回了李恪的兵权,赏赐也不过是一座府邸和一些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而已。

倒是李恪向皇上道明了事态的一切,特求皇上赐婚他与清菊,让我颇为欢喜。

再见李恪时,他是亲自来向我道谢的。

五年沙场,他脸上的刚毅已然悄然逝去,替代的乃是满面的风尘,脸上一条深深的刀疤,发鬓间微显的苍凉。若非他的眸子还如以往一般清澈坚韧,只怕是我亦认不得他了。

他提着两壶女儿红而来,身旁带着幸福的清菊。

他的神色很淡定,似乎太宗所作的一切,他并未放在心上。

云淡风轻,飘渺烟云,只是转瞬。他已看淡?

他携着清菊的手,向我笑道:“多谢媚娘成人之美。”

我端起手中的茶杯,轻微酌了口。

亦笑道:“没想到竟把本宫的侍女拐了去,往后若待她不好,我这娘家人可不饶你!”

李恪笑着上前坐下道:“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我笑着道:“这可比不得宫外!”

李恪淡淡道:“父皇已是恩准。”

我讶异的看了李恪一眼,太宗对我与各皇子之间的事情有多少了解?

竟会这般纵容李恪!

清菊上前道:“娘娘喝不得那么多酒!”

我看了眼这个平日里小心谨慎的侍女,笑着道:“现在还这般担忧我?”

清菊弯一弯身道:“娘娘永远是清菊的娘娘!”

~~~~~~

酒桌上,李恪与我笑谈着西北的那些大漠风光!

谈论着塞外的风光。

所有的艰难险阻在他眼中,似乎都变的微乎其微。我倒是听的津津有味。

只不过越听,越觉得他这五年过的是如何的寂寞。

心中的许多话语都无人可以倾诉。

我默默的做着一个聆听者。

他的酒似水一般的往肚子里灌。我轻声劝道:“还是少喝点。”

他仰天笑了,道:“在西北什么没学会,这酒量倒是提高了不少,若非以酒御寒,那些阴寒之气早已把我冻死了。”

我苦苦一笑。

仰头灌了口,倒是呛的流下了泪。

他痴笑道:“你还是如此的不能喝。别勉强自己了。”说完拿过我的碗,一仰而尽。

片盏茶的时刻,他便起身告退。

我亲送出门,他突然转身向我低诉道:“小心杨妃。”

我楞了一愣,随后一笑置之。

他看着我的脸,又一次的摇摇头,叹道:“你还是老样子。”

“你不是一样。”我反答。

他笑了。笑得那么大声,从胸腔发出的豪气震撼了天地。

随后道:“父皇似很不放心我,明日我便带着清菊回封地去了。”

他不再等我回答,在清菊的掺扶下,摇摇晃晃的蹒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