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千年修仙记
94500000060

第60章

且说夫人周氏见王孝廉整日里痴痴呆呆、呻呻唤唤的样子,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便叫玉娃去请大夫来给他看病。

不多时大夫就请到了,周氏将王孝廉的情形对大夫说明,大夫又给王孝廉看脉诊病。两手诊毕,并无病脉,于是说道:“是个中风不语的病症,只要多吃几付药,包管痊愈。”

大夫言毕即提笔写了几味药料,收了谢礼而去。

大夫走后,周氏就叫玉娃同儿子秋郎将药办回,用鑵子熬好了倒在碗内,让秋郎双手捧到书屋来。秋郎进屋叫了一声爹爹“用药”,只见王孝廉圆睁双目,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吓得秋郎连忙把碗放下,跑了出去。此后再让他送药,他不肯再来。秋郎去后,王孝廉偷着将药倒在僻静处。此后,便只有玉娃在他房内进进出出,端茶递水。使女仆妇都不敢到他门前,他若看见有谁到他门前,他便捶胸顿脚,故此都不敢再来。就是周氏念在夫妻之情,进来看他,他也不乐意。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两次,见他如此模样,也不再来。

王孝廉得“病”后,周氏便独自一人操持这个家。王孝廉家大业大,周氏一个人忙里忙外,倒也井井有条。众人都称赞说:“王家婆娘能干,顶个大男人。”

众人见王孝廉好好的突然得了这个怪病,便说:“好好一个王孝廉,可惜得了坏病。”故人人称他为“王害风”。从此他便被冷落,清清静静,独自一个人在书屋内悟道修真,修行打坐。

如此过了一年,一日钟吕二仙又托梦要他去醴泉。他趁人不注意又独自一人离开了家门,到醴泉去寻找两位师傅。

王孝廉在醴泉很快便找到了钟吕二仙,二仙又授予他秘语五篇,并说道:“读完都要烧掉。”

吕洞宾又遥指东方,说道:“孝廉公你往那边看。”

王孝廉顺着吕洞宾手指的方向望去,见东方空中飘起金莲七朵。吕洞宾又问道:“你看到了什么?”

王孝廉说道:“见七朵金莲结子。”

钟离权笑说道:“岂止如此,将有万朵玉莲啊。”

而后吕洞宾又对他说道:“儒释道虽不同宗,但其理相通,《孝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可参读。”

吕洞宾言毕,与钟离权一同遁去。

王孝廉得了五篇密语,站在那里手捧密语暗自思量:“我若就此回去,装病之事便会被家人识破,日后又会乱事如麻,如此怎还能安心悟道、静心修炼,岂不坏我大事?罢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且说王孝廉私自出了家门,家人不多时就发觉了。周氏着急了:“这下如何是好,他呆呆傻傻的,可莫跑丢了。”于是慌忙让家人出去找。

家人寻思莫不是又跑到甘河桥上去了,于是径向桥上去找,哪能找得到?家人忙回家禀报,周氏闻听慌了神,忙央求亲戚邻居四处寻找。

王孝廉怀揣密语,边走边想,久闻师傅在终南山成仙得道,不如我也到那里去,于是急忙向终南山走去。

王孝廉一路走来,一路乞讨,走到终南县南时村,时年乃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他见此地人善地灵,乃是修道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并改名嚞(zhe),字知明,号重阳子。王重阳这个道号,后来居然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他在南时村掘地为穴,四周封高数尺,上书“活死人墓”。他又自号王害风,在活死人墓外挂上“王害风之灵位”的牌子。意思是要埋葬过去的“王德威”,修炼一个全新的“王重阳”。王重阳在活死人墓里修炼期间,道友宁伯功常来看他,他在赠给宁伯功的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诗中写到:

活死人兮活死人,火风地水要知因。

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

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

有个逍遥自在人,昏昏默默独知因。

存神养浩全真性,骨体凡躯且浑尘。

表明他在活死人墓里是为了闭关修炼。他还在活死人墓四周各植海棠一株,说道:“我将来要使四海教风为一家。”

家人及亲朋邻里在家乡咸阳四处寻他,自是寻不到他。周氏哭了几场,无奈之下,也只好由他去了。

王重阳在活死人墓里遵照师傅吕洞宾的嘱咐,研读道书及儒释经典,潜心修道。在此期间,王重阳与宁伯功交往密切,他们相互参学切磋,在一起交流修炼心得,王重阳在活死人墓里写有《活死人墓赠宁伯功》诗三十余首。

王重阳在活死人墓里又修炼了二年多,大丹初成。他听说离南时村不远的刘蒋村有几位修行之人正在那里潜心修炼,便填满墓穴,离开了那个活死人墓,然后迁于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真人为友。他们志同道合,各结茅舍而居,相互参学切磋。至金世宗大定7年(1167年)四月,王重阳已能出阳神,并有神通变化。

大定四年,一次王重阳背着一葫芦酒正从甘河返回刘蒋村茅庵,路遇一先生喊道:“害风能给我点酒喝么?”

王重阳把酒葫芦递给他,那人接过葫芦,把葫芦里的酒一饮而尽,而后却令王重阳用葫芦去取河水。王重阳取了水把葫芦递给那位先生,这先生却又把葫芦递给王重阳,让他把葫芦里的水喝了。王重阳不喝不知道,一喝才发现这河水竟变成了仙酒。

这先生又问王重阳:“你认得刘海蟾么?”

王重阳说道:“不曾见过,只是见过画像罢了。”

那先生笑了笑飘然而去。王重阳暗想:“这定是刘海蟾来点化我来了,要我从此勿再饮酒。”自此,王重阳不再饮酒。

王重阳在大定6年曾去长安滦村吕仙庵,他参拜完吕祖,又在吕仙庵墙壁上挥毫题诗一首:

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

来时长日月,去时任西东。

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

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

在刘蒋村时,王重阳也曾想传道度人,因乡人不理解他的狂放,除和玉蟾、李灵阳等道友常和他来往外,便只有史处厚、严处常等少数几个人拜他为师,和他来往。

立教传道,要建立在人们对教义和教主的崇拜和神秘感基础之上,而崇拜也是以信服和神秘感为基础的。只有在对一个事物、现象或人知道了一些而又不了解时才能产生神秘感。刘蒋村离南时村很近,人们对王重阳太了解了,王重阳当年在南时村掘地为穴,上书“活死人墓”,他又自号王害风,在活死人墓外挂上“王害风之灵位”的牌子,这些人们都很清楚,人们不感觉他有什么神秘,不信服他的这些做法,反而把他看作是一个狂人、是一个疯子。不要说人们会找他讲经说法、拜师传道了,就是和他接触人们都不愿意,少有的几个人拜他为师,人们也以为这几个人也是疯子、傻子,王重阳在这儿根本没有市场。

见此情景,王重阳准备东行传道。他想起了当年在醴泉拜见师傅钟离权和吕洞宾时,师傅曾遥指东方让他看到“七朵金莲”,并言“万朵玉莲”的情景。他相信那是师傅在告诉他,他应该到东方去传道度人,只是当时他没有悟出这个禅机。

金世宗大定七年,王重阳一把火点着了他所居住的茅庵,当时正值春天,天干物燥,大火借着风势,熊熊燃烧,乡人见状急忙跑来救火。

王重阳在大火旁,边狂舞边高声喊道:“我要到东海捉马去!”又喊道:“让它烧吧,三年之后会有他人来修此庵的。”而后又大笑着说道:“来修庵的人,将会比我更风流!”他大叫完拣起破铁罐拿在手里,飘然而去。

王重阳离开刘蒋村,拿着铁罐子一路乞讨,疯疯癫癫地徒步东行。

初夏五月,王重阳风餐露宿,沿路乞讨到了洛阳。洛阳虽已失去了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却还保存了北宋以来的王都余韵。王重阳无心游览洛阳,一大早就沿着崎岖幽深的山道,登上了邙山最高峰—翠云峰。参拜了翠云峰上的“敕建上清宫”。

上清宫创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到王重阳参访时,己经历了五百零五年,这期间饱尝了安史之乱和宋金战争,虽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却仍不失庄严雄伟。大殿内的老君石雕像依然端坐、慈祥,宫壁上残留的吴道子大型壁画《五圣千官图》和北宋武宗元的《三十六天帝像》,己经剥蚀残落,但局部轮廓仍清晰可见,唐宋道家风韵,高迈千古,仍激励着后来的悟道者。王重阳参访了上清宫各大殿的神像、壁画和各种设施之后十分激动,对这次东游传道增强了信心,目标也更加明确。于是,他挥毫在上清宫大殿侧壁上题写了《题上清宫壁》诗一首:

丘谭王风捉马刘,昆嵛顶上打玉球。

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

王重阳题诗之后,十分得意,他昂首挺胸地又高声吟诵了一遍,高大空旷的大殿内回声荡漾。住持道人和前来参访的信众看着这位疯道人和他的题诗,不解其意,嘲笑一番后各自散去,王重阳毫不理会这一切。他在上清宫巡游了几天,又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山门。

王重阳的这首《题上清宫壁》诗,可不是一般的即景抒情,也不是一般的谈情说理,而是一首预言诗。他把自己这次出行山东传道,将要招收的弟子的大姓提前公之于众,真是玄中之玄,奇中之奇!因为王重阳此前根本没有去过山东,又没有人和他联系过,在以后的传道过程中,又怎么一定是“丘、谭、王、马、刘”会成了他的弟子呢?两年后,现实验证了王重阳的上清宫题诗的预言是千真万确的!

王重阳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跨山渡水,于七月十八日到达了山东半岛的宁海州(今牟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