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千年修仙记
94500000082

第82章

1、老子降世及出生地之争

在安徽涡阳县城北约四公里处的闸北镇郑店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这儿千古流传。涡河与武家河在此交汇,近来的考古研究,在这儿发现了与这个传说有关的千古九龙井、流星园、圣母墓…。

春秋时闸北镇郑店村为宋国相县,这儿有一位白员外,家有一女,叫白莲子。东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2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白莲子正坐在后花园的李子林里赏月,忽见一道流星划过,飞落到白莲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树上。白莲子借着月光走到近前想看个究竟,却见有一个李子正在闪闪发光。她伸手将其摘下,不料这李子却嗖地一声飞到了她嘴里,“咕噜”一声滑到了肚子里,随即白莲子即感身孕,怀胎八十一载。八十一年后,即东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正当白莲子在李子园的那颗李子树下,抚摩着腹中的这个不愿降世的奇胎不知所措时,忽然紫气东来,婴儿撞断母亲的3根左肋跳将出来,此时万鹤翔空,九龙吐水沐浴圣姿。龙出之处,即成九井。这个婴儿是个男孩,生下来便长有胡须,满头白发,长耳朵、大眼睛,于是人们便叫他老聃。老即生下来便有老年之状,聃即耳长之意。他面黄美眉,广额疏齿,方口厚唇,生下来后即指着园中的李子树说:“我以此树为姓。”他就是老子。

实际上,现在关于老子的身世及出生地有两种说法。

一是早就被权威部门和考古学家所认定的“河南省鹿邑县”说,此说认为鹿邑县太清宫镇太清宫为老子诞生之地,县城东北角的明道宫为老子聚徒讲学的地方。这儿春秋时属陈国,楚灭陈后,又属楚国。这种说法有很多史料支持,如《史记》、《神仙传》等。又有明清时期太清宫遗址(最早建于汉延熹八年,即公元165年),明道宫(最早建于唐时,名紫极宫),老君台(升仙台,传说为老子升仙处),李母冢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即公元153年建),赶山鞭(老子赶山鞭,系生铁铸成,唐代遗物),宋先天太后赞碑等遗迹支持。此说还认为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所以叫李耳,是由狸儿谐音而来,因为那时狸儿即小老虎之意。据《康熙鹿邑县志》称:李耳的父亲,叫李乾。《狮李宗谱》记载:“李乾大夫,娶益寿氏女,名婴数”,并明确记述李耳之子李宗有两个儿子。与此说相关的资料也称老子的母亲怀胎八十一年而生老子,也有的资料说怀胎七十二年。

但河南鹿邑说近年来遭到质疑,上面所说的古迹最早建于汉代,但1997年和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曾对鹿邑县太清宫进行两次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唐宋时期祭祀老子的建筑基址和大量文物。但没有发现汉代建筑遗址,也没有找到汉代文物的踪迹,难以说明太清宫建于汉延熹年间。

有人认为,老子故里不可缺少两处遗迹,流星园和九龙井。在距河南鹿邑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涡河对岸的安徽涡阳县城北的一个曾经不知名的小乡村,闸北镇郑店村,近些年来人们不仅也发现了太清宫、圣母墓遗址,而且还发现了春秋时期的九龙井、流星园。九龙井环列于流星园内,还在流星园旧址,出土了“古流星园”石匾额一块,还有“老子□□”残额半块,所缺部分估计是“故里”二字。《七真祖师列仙传》言四大真人刘长生、王玉阳、谭长真和郝太古在涡阳寻到太上老子降生处,“见有九井并环着一座八角亭,亭边有株李树,相传太上生于李树下;四人步入亭内,亭中间有座石碑记着降生之事。”在叙述了太上出生时“九龙吐水,沐浴其身,所浴处遂成九井”之后特别强调:“其地神异载于经史,历有考证,非无据也。”

另外,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一说也有很多史料支持,除《涡阳县志》外,《大明一统志•凤阳府》、《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四十八》、《大明中都志》均认定:“天静宫,在亳县东一百二十里,老子所生之地”。《大清一统志•颖州府》记:“天静宫在亳州东120里福安镇”。《亳县志》:“县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老子所妊之地”。而亳县东七十四里以外百余里,即现在的涡阳县闸北镇,故老子出生地,就位于亳东120里,今涡阳县城北五公里处的天静宫,而流星园和九龙井,就处在天静宫遗址。关于老子故里的位置,边韶《老子铭》还说:“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即指在涡河以北,而涡阳就在涡河以北,河南鹿邑却在涡河以南。

郑店村无一人姓郑,据当地老人说,该村本名“正殿”,因时代久远谐音成现在的“郑店”。

目前,关于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还是在安徽涡阳,两地在进行着激烈地论争,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和争论。

本已定论的老子故里再次掀起争论,是由台湾道教协会会员马炳文在海外募资重修老子庙而引起的。

1990年夏季,马炳文千里迢迢从台湾来到河南鹿邑,专程到老子故里瞻仰老子遗迹,祭拜老子。但他看到老子故里破败不堪,不过太清宫镇却仍然引人入胜,便有了在海外募捐重修老子庙的想法。他拜祭过老子后就回到了与鹿邑搭界的涡阳县老家。可到家乡却听乡人说:涡阳县城北的古太清宫,才是老子的真正诞生地。他随即在乡人的指引下到郑店村古太清宫遗址考察,并查阅《涡阳县志》,确信老子故里就在自己的家乡涡阳。

考古不断丰富着老子故里在涡阳的证据,马炳文最终舍弃鹿邑,决定选择涡阳重修老子故里太清宫,遂联合香港富豪谭兆道长及台湾、东南亚等地重道之士,成立“重修老子故里中太清宫(天静宫)筹备委员会”。1992年,国家文物局在一份《同意涡阳县接受大陆以外地区捐资的批复》文件中,“同意涡阳县接受台胞马炳文先生为首组织‘大陆以外地区重修老子中太清宫筹委会’对该县老子故里中太清宫等古建筑维修和修复的捐资”。

马炳文将募捐到的约1700万元人民币,全部交给了涡阳县政府,县政府又从县财政拨出一部分款项,在原太清宫旧址上征地16公顷,完全按宋制修建了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迎仙桥、两庑、钟楼、鼓楼等主体建筑,形成气势恢弘、巍峨壮观的天静宫建筑群,有东方第一道观之称。

以笔者愚见,老子出生于安徽涡阳,曾在离家乡不远的河南鹿邑避难并讲学传道,这样来解释可能更合理。因为一些史料说老子是鹿邑人的依据,就是老子曾在鹿邑避难、讲学,孔子有一次向老子问礼也是在鹿邑,问礼之处就是鹿邑的明道宫。

关于老子的出生时间也有几种说法,如唐释法琳《十喻篇》说“老聃生于丁卯之岁(公元前714年),终景王壬午(公元前519年)。”《老子外传》认为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从老子的经历来看,老子应出生于公元前571年。

有人认为老子姓老,名聃,为颛(zhuan)帝之子老童之后,老子之前并无李姓,老子的儿子姓李,由老姓转化而来;还有人认为老子即老莱子,或周太史儋(音同聃);还有人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总之,老子的身世和名姓众说纷纭。

不管老子姓李由老姓转化而来,还是指李树为姓,或由狸儿谐音而来,老子为李姓始祖却得到认同。据《李氏祖脉源流》记载:李耳十七世孙李斯,四十三世孙李渊,四十四孙李世民。

老子曾担任周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古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故老聃又有“老子”之称。

2、孔子问礼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我要去周求教,你愿与我同去么?”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王。鲁王很赞成他们的想法,便派遣一车驷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王都(今洛阳)。孔子见到老子说明来意后,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先王之遗制,探究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而后老子又引孔子拜访了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老子又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数日后孔丘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我听说: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贵,没有财物送给你,愿以数言相送。君子逢其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容貌看起来却像愚钝的人。去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还有情态神色和过高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没有好处。这些,就是我想要送给你的。”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它乘风驾云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就如同龙一样!”

史料记载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道,除《史记》外,《礼记•曾子问》、《庄子》、《孔子家语》和《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另外,孔子在河南鹿邑向老子问礼之事在当地民间盛传不衰,有口皆碑,且在河南鹿邑还有一立于明代万历已酉(公元1609年)的“孔子问礼处”碑。

东周春秋末年,诸侯间的兼并战争不断,五霸与王室争治都是以身轻天下或以邦轻天下的社会问题。这些道和德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周王室的统治权威,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为了革新这种局面,必须对虚伪的仁政礼制进行变法,以理导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景王命老子编著《道经》和《德经》,被统称为周书,作为变法的理论和纲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经才鄙视礼法仁政,强调自然和谐,强调柔与不争,强调王道要与民道相结合。周景王“宣布哲人之令德”,“铸无射”钟,上有老子文,即道经和德经。

景王变法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公元前524年景王去世,八年后,即公元前516年,坚持景王变法的王子朝政权,在单穆公反叛杀了八个王子,晋国公开出兵支持反变法派以后被推翻,王子朝和老子等人逃亡到楚国,王子朝任命老子为“征藏使”,负责收集周之典籍并带到楚国。王子朝将典籍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楚王,此后楚王让老子在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家避难。到楚国后老子实际上已无事可做,便在曲仁里传道修炼,他至少在这儿居住了八年。

孔子一生并不得志,仅做了鲁国三个月的司寇,就被新兴的封建势力轰下台来。为了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西周社会形态,曾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布道,宣传“克己复礼”,仁爱忠恕等儒家思想。怎奈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大变革时代,孔子处处碰壁,不由叹道:“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孔子路过苦县历乡时,听说老子正在厉乡。孔子正对先王之道无人接受百思不得其解,便想再次拜访、请教老子。

孔子的造访,受到了老子的热情接待。老子为孔子阐述了“顺其自然”,“清静自正,无为自化”,“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和治事方略。

后来孔子想把自己的著作存放在周藏室,子路出主意说:“老聃曾为周守藏室史,可以找他帮忙。”孔子听罢说道:“好极了!”

孔子找到老子,不料老子却不同意收藏。孔子企图说服老子,用十二经来阐述他的主张。老子听得不耐烦了,打断孔子说:“太繁琐!说说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