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管理日志
984100000053

第53章 (十一) 十一月管理者的细节之道 (2)

(十一)十一月管理者的细节之道 (2)

因此,管理者应该换一种眼光审视眼前小事对人生目标的影响,重视做好小事与细节的价值,有时能让我们成功之路柳岸花明。

行动指导

大生于小,多起于小。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大道理谁都懂,成功的关键是在细节上寻求突破。这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圣人犹难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道德经箴言

原文: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译文:因此,圣人对这些问题都加以认真审慎的处理,所以终于没有困难了。

管理者在成就大事之前,必须认真审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发现:近来,来自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客户明显增多,他们都要求清扫寝室,并且很少讨价还价。一个月来,该公司频繁接到大学生预订的钟点工服务,日均接到七八个预约电话,生意好时还不得不退单。令家政公司奇怪的是,女生寝室的预订量大大高于男生寝室,以至于这段时间女性钟点工比男性钟点工走俏。

请钟点工在校园内已很流行,而在费用方面寝室内的同学也会很默契地“凑份子”,从每人四五元到八九元不等。该女生又接着解释说:“我们是大三学生,房间空了两个多月没人管了,现在同学们或忙于考研或找工作去了。”

钟点工往往一到就开始工作,从开始清扫垃圾,抹桌椅,到整理床铺,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宿舍的几位同学不是站在一旁看着,就是各行其事,不是躺在床上看书,戴上耳机听音乐,就是玩起了电脑。

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的大学生,连打扫寝室这样的小事都不愿做。更何况如今大学校园里仍有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这种盲目流行的“贵族做法”也会对他们造成压力,极易在校园里衍生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能不让人担忧。无独有偶,历史也有一位不愿打扫房间卫生的人,并且还有振振有词。

陈蕃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可只抓效益,重结果,而忽视了一些关键的细节,有时候细节也能决定成败。纵观历史上一些大人物,多数都是从最低层做事,从小事着手,从而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步成就事业的。因此,管理者要想做成大事,也必须从小事做起,并且做好小事。

行动指导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是成就一切大事的基础。

第二周 细节中发现机遇

“生于毫末”——从小细节发现大市场

道德经箴言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译文: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

管理者应精于细节,适应市场,不墨守成规,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市场,并及时采用新办法解决了问题。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小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没有任何优势,新开张时,生意冷清。

王永庆觉得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转变思路,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当时的台湾,稻谷收割后都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这就使一些杂物掺杂在米里。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商机。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有了信誉,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同时,王永庆也进一步改善服务。他又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很快为他赢得了市场。

王永庆正是通过运用细节思维,把握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台塑集团这一企业帝国,王永庆也由此成为一代商业领袖。现在的台塑集团横跨多个行业,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从米店小老板到亿万富翁,这是多大的跨越?这就是亿万富翁王永庆一生的跨越。王永庆和李嘉诚一样,是典型的东方商人,他们的经商智慧,就是善用细节。王永庆的细节思维值得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家借鉴和学习。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这里说的当然是战略问题,作为企业家,如果缺少一种思维的敏锐性,就不能从小细节中发现大市场,也就无法预见未来。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引导事业,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行动指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家要善于分析和把握细节信息,细节同样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价值。

起于垒土——大事情都是小细节累积而成的。

道德经箴言

原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道德经》第六十章

译文: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

在企业当中,日常做得最多的还是细节性的小事,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只是少数。

广州一家家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曾发生过这样一起管理“事故”:3号车间有一台机器出了故障,经过技术科的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原来是一个配套的螺丝钉掉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只好去重新买。可根据公司内部规定,必须先由技术工作人员填写采购申请,然后由上级审批,之后再经过采购部部长审批,才能由采购员去采购。

可问题出现了。市内好几家五金商店都没有那种螺丝,采购员又跑了几家著名的商场,也没有买到。几天很快就过去了。采购员还在寻找那种螺丝。可是工厂却因为机器不能运转而停产。这还得了,于是,公司的其他管理者不得不介入此事,认真打听事故的前因后果,并且想方设法地寻找修复的方法。

在这种“全民总动员”的情况下,技术科才拿出机器生产商的电话号码。于是,采购员就打电话问哪里有那种螺丝钉卖。对方却告诉他“你们那个城市就有我们的分公司啊。你去那里看看,肯定有。”半个小时后,那家分公司就派人上门送货来了。问题解决的时间就那么短。可是寻找哪里有螺丝钉,就用了一个星期,而这一个星期公司已经损失了上百万元。

从这次事故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公司某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从技术科提交采购申请,再经过各级审批,到最后采购员采购,这一切都没有错误,都符合公司要求,可是这件事却造成这么重大的损失,问题在哪里?竟然是因为技术科的工作人员没有写上机器生产商的联系方式,而其他各部门竟然也没有人问问。

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电话号码,实实在在地阻碍了生产,为公司造成了上百万元的损失!公司内部的员工一时疏忽给团队带来的“杀伤力”如此之大,不禁让领导者在用人上要慎之又慎。一个粗心大意的员工漏掉一个电话号码,就可能让一个团队瘫痪。这样“身价百万”的员工,恐怕是谁都请不起的。

作为企业领导者,要学会见微知著、从细节处考察人才,方能防患于未然。

行动指导

任何成功都是成就在一个小细节的基础之上的。在商场上,错误没有大小之分,一个小细节也可能酿成大错。

慎终如始——慎重的态度是管理者应有的本色

道德经箴言

原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译文: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

“慎终如始”,这是办成任何事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提起吉利汽车,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李书福。他先从造摩托车开始,1994年生产出了全国每一辆踏板式摩托车。1997年,李书福心血来潮,要玩大的——造汽车。他说,我就是想给老百姓造车,造好车,造便宜的车。经过一番真砍实凿,他终于造出了国产轻型轿车。至今,已有数十万辆吉利车奔驰在中国大地上,占有国内同档次车型20%左右的市场份额。

吉利品牌打出的口号是“开吉利车,走小康路”,目标消费群是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工薪阶层。

有人以为,李书福只是一个农民企业家。但是,事实证明,朴实的人往往有大智慧。李书福提出造3万元一辆的家轿,曾被业内人士嗤之以鼻。如今,不仅3万元吉利满大街跑,而且所有同类型车在定价时都不能不正视吉利的存在。

他投资4000多万元建造起专家楼和职工宿舍,7000多职工免费就餐,而他自己住的还是10年前造的房子,紧靠马路边,噪音很大。手下很多员工已经买了小别墅,他却依然故我。

李书福可谓是一个“慎终如始”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创业之初的困境还是功成名就的今天,始终保持慎重的态度。也正因如此,才确保吉利如今的辉煌。经商办企业就要这样,如果创业的时候的那种劲头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下来,则很有可以使事业半途而废。相反,如果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创业精神,则事业就会取得成功。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生前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虽然,拼命工作,已经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成果,但最后的百分之一没有做好,等于根本没有做而前功尽弃。甚至于如果做了一半反而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呢!如果工作不能彻底,我们都应该引以为耻才对”。

《尚书?旅獒》中说:“为山九侧,功亏一篑”。堆垒九侧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办一件事,只差投入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岂不惋惜?为避免这种局面,就要“慎终如始”。

行动指导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管理者应有的本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做好 “慎终如始”。

“其脆易泮”——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

道德经箴言

原文: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译文: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

作为企业家,一旦忽略了企业的细节管理,忽视了建立一个稳定的组织框架的重要性,企业就会失去持续的发展动力。

科利华,曾是一家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名噪一时的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