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梦续之浴火凤凰
989300000133

第133章

探春虽也有些不舍,却含泪安慰道:“老祖宗别伤心。虽说离得远些,难以相见,所幸两国交好,信使不断,今后来往必定方便。再者说便是许了个在京为官的,可日后再调迁外省不是一样也两地相隔。一家子哪里能够一直在一起呢。”

贾母抹了抹泪道:“你说的也未尝不对。只是十日之期也未免太短了些。再说玉儿一还好,北静王我们都是见过的,这萧国主却从未有人见过,也不知是老是少,是丑是美。那边的习俗更不知是怎样,你一个人孤零零到那里,可怎么是好?”

“老祖宗这您就不必挂心了。我们虽没见过那萧国主,三妹妹可就说不定呢!听说是个英武不凡的少年公子呢!”黛玉笑着劝道。

“真的?”贾母喜道:“你果然见过?你自己可合意吗?”

“老祖宗你别听林姐姐胡说,都是她和北静王爷弄的鬼。”探春气道:“我还没找她算帐呢,她反来笑我。”

黛玉笑道:“你倒是得好好和我算算呢,我们给你找了这么个如意郞君,你可怎么谢我才是?”探春气得要打黛玉。

黛玉忙跑到贾母身后躲了起来,见她打不着自己,又笑道:“你不谢我也不打紧,我只和萧国主要去,只怕他把国库都搬来送我也未可知。”

探春气得直跺脚,拉着贾母撒娇道:“老祖宗你看看她,再饶了她我可不依。”

贾母笑骂道:“玉儿就是淘气。这样大的事也不和我们先说说,害我这两日总没睡好,尽担心要出什么事。”

黛玉笑道:“老祖宗骂的是,原也是我一时失了盘算,竟没想到这层。”忽又对探春道:“其实这也怪你。”

探春奇道:“明明是你自己思虑不周,倒来怪我什么?”

“你想想,我问没问你是否觉得那萧国主合意?你只是不答,我又不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哪敢自作主张?再说了,你从宫里回来,也绝口不提见过萧国主之事,我还只当你实在不满意呢。却原来是‘问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抿着嘴笑着道。

探春这才明白黛玉又在绕着弯子取笑她不禁又红了脸。贾母笑道:“这玉儿,尽打趣你妹妹。如今你也是郡主了,你妹妹出嫁你总该有些表示才是?”

“到底是老祖宗疼你。”黛玉笑道:“老祖宗真偏心,我还没拿着谢媒钱呢,倒赔出笔嫁妆礼了。”

“你也别急。等你出嫁时再让你三妹妹回送你一笔如何?”贾母笑道。

黛玉不禁也红了脸。只过来拉着探春道:“今儿我过来作什么来的?还不正是给你送些东西吗?”说着便让紫鹃将带来的礼物呈了上来。不过也是些钗环之类,另送了一张古贴,两方古砚,和十锭徽墨。又道:“三妹妹素来喜欢书法,这些妹妹闲时无聊时用用,倒也少些思乡之情。”

探春含泪道:“也只有林姐姐想得这般周到。”黛玉一边替她擦着眼泪,一边安慰道:“你这过去便是一国之后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什么没有?这些不过是我的一点心意罢了。”

贾母也含泪笑道:“好孩子你还想要什么,只管说。我让你大嫂子和琏二嫂子给你预备就是了。”

探春忽然跪下:“老祖宗若果然疼,我走后求老祖宗多多看顾赵姨娘和环哥儿吧。”

“这是做什么?快起来。我答应你就是。”贾母忙将她扶起:“好孩子,难为你想着她们。”

探春收了泪长叹了一声,待要说什么却又终于没说。贾母等在这里坐着直到夜里才回去。

探春送了她二人回来,正要关门,忽然看见门口人影一闪。看身形却有些熟悉,忙喝道:“是谁?快出来。”见依旧没人答应,又道:“我可都看见了,再不出来我可要喊人了!”

这才见一棵梧桐树后磨磨蹭蹭地走出一人来,却是赵姨娘。探春吃了一惊,忙道:“姨娘这么迟了怎么在这里?可是有事找我?快进屋来说话。”

赵姨娘犹豫着道:“我也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过来看看姑娘。”

探春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连忙背过身去不让她看见,一边偷偷拭去眼泪,一边道:“姨娘快进屋吧,这里冷。”忙将她让进屋里。

赵姨娘却没想到探春对她这样客气,待不进去,却又不舍得,便跟了进来。探春见她这样大雪天却也穿得单薄,脸上冻得通红,也不知在外头站了多久。忙道:“姨娘你既然来了,怎么也不进来?只在外头作什么?”

赵姨娘不自然的搓了搓手:“我也没来多久,看见老太太和林姑娘都在这里,我想我又没有什么事,还是不进来的好。正要走呢,偏姑娘就出来了。”又盯着看探春,半响无语。探春勉强笑道:“我过几日就要离开了,请姨娘好生看顾环儿,好好照顾自己。”

赵姨娘却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们没事。只是姑娘……”话未说完便已泣不成声。

探春道:“姨娘快别这样,女孩子家总是要出嫁的。况且我如今又是郡主身份,也算是得尝所愿。”

赵姨娘只哭着说不出话来。一旁侍书连忙过来劝道:“姨太太别伤心了,好容易姑娘才不难过,您就别再招她了。”

赵姨娘闻言忙止了泪,笑道:“看我又糊涂了。”一边从怀里拿出两双纳好的鞋子来,犹豫着道:“这是我前儿做的,姑娘看看合适不合适?”

探春看了一眼,心中激动万分,却只淡淡的道:“姨娘放着吧。我回头试试。”母女二人虽有一肚子话要说,却真不知从何说起,坐了一会儿,赵姨娘便就走了。

探春却送到门口,见她转身要离去,忽又叫住:“姨娘留步。我还有件事求姨娘。”

赵姨娘忙停住,转过身道:“姑娘有什么事尽管说。”

“我想……我想请姨娘替我做件贴身穿的衣服。”探春小声道,又忙加了句:“若姨娘不得空就算了。”

“有空,有空。”赵姨娘忙不迭的道。“我回头就做。”一边乐颠颠的走了。

第二日上午,探春正在贾母这边说话,贾母因说探春就要远嫁,在走前定要好好热闹热闹。正在说着,忽然说外头有人求见。贾母奇道:“是什么人?怎么不去找老爷。”那传话的媳妇忙道:“听门口的小厮说那人只说要见老太太,和奶奶、姑娘们。”

凤姐怒道:“什么人这样没规矩。哪有直接来见内眷的?还不快打出去?”

“听说此人派头大的很,小厮们不敢妄动。”那媳妇道:“哦,对了,他还呈了个名贴上来。”

“那还不快拿上来。”凤姐忙道。一边接过名贴忙呈给贾母。

贾母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孙婿萧浩跪呈。”贾母顿时吃了一惊,忙道:“萧国主来了。我们快去迎候。”一边忙令人大开正门。众人也是颇为意外,凤姐笑道:“怎么他倒来了?难不成来见新娘子?”

探春红了脸,只避到后头去了。贾母自带着王夫人等迎了出来。一时俱回至正厅中,萧浩笑道:“老太君不必多礼。今日我来是以孙婿的身份参见长辈的,今日所在的都是我的长辈,再不能这样客气。”

一边看了看四周,道:“三姑娘怎么不见?”

贾母忙道:“她在园子里有些事没有过来。”

萧浩有些失望,只得道:“我来也没别的事,只是如今成了亲戚,倒要来认认亲才是。日后恐山高水远的纵使要来,也要好些时日。倒不如趁现在还在京中,过来认认门。”众人都笑了。一时萧浩又送了各人些礼物,俱是些水渤国特产。又道:“老太太、太太们别笑话,这是我前些日子让人从我们那里送来的,老太太拿着玩儿吧。”便就走了。

贾母自他来过倒又放心了许多。团聚之日愈显得日短,转眼间十日已过,便到了探春离京之日。前一日早上,赵姨娘早早就亲自送了几件衣服过来。探春还未起来,侍书等要去叫她,赵姨娘连忙拦住了:“明日姑娘就要走了,还是让她再睡会子吧。我在外头看看就行了。”说着将衣服放下,悄悄在窗外看了看,便就走了。

探春起来后,侍书忙将衣服呈上,探春看着手中的衣物,上面的针角都还是新的,泪珠禁不住滚滚低声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这几日还不定如何熬着做出来的呢。”

一早侍书等便帮她打扮停当,身着郡主朝服,另水擎苍又赐了四名女官,八名宫女一道随嫁。探春先别过父母,又特意令人请了赵姨娘来,大礼参拜。可怜赵姨娘早哭成了个泪人似的。众人一同送至渡口,其间依依息别却不赘述,正可谓是“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