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共舞——大知小知非上智【《齐物论》2】
生活之从容,从容之生活,
是生命之全部。
【原典】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màn:通作“慢”)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译文】
大智广博豁达,小智精细计较;大言气焰凌人,小言琐细无方。他们睡眠时神魂交错,醒来后形体不宁;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发言好像利箭发自弩机快疾而又尖刻,专心攻击他人的是非;他们不发言的时候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持守胸臆坐待胜机。他们衰败时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他们沉缅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情状;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悟读】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一般之人皆会以庄子之此言作为自己生命之座右铭,其实还是对庄子境界之解读不够。
上篇庄子谈到“人籁地籁天籁”,是从客观自然的角度;本篇大师的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则从人的主观角度。表现的皆是庄子对世俗之否定,和对无差别之自由境界的向往。
在庄子看来,欲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须超脱世俗观念之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庄子之言,背景是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庄子借此对于百家言论不一的现象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描写及批判。
庄子认为,所有这些不过是他们为了生存以及显示自己学问高尚,故意互相攻击的声音而已。因此,无论大知小知,还是大言小言,皆是各自为了维护自己地位和尊严所辩解的状态。
庄子提倡人要活出“简单”,活出“自然”。可以说,生活给人类的磨难太多太多,而人类偏偏又喜欢在生活中设置了重重枷锁,故很难真实地活出自我。人性的弱点,又使人们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充满迷雾,许多貌似神明的智慧和小聪明各行其道,更可悲的是有人不但身怀小聪明,还大耍小聪明,使自己活得沉重、压抑、虚伪、复杂。总之,活得很累很累。
越是复杂,就越远离自然,就越矫情,严重了甚至会走向反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简单的就是真实的,就是美丽的,就是符合自然的。
庄子在文章末尾说“己乎,己乎”,意思就是,算了吧,算了吧,大言小言皆不必说,只有不过度自以为是的保持己见,才能遵从自然体悟到真知的道理。
大知小知也好,大言小言也罢,皆非生命之上智。究其根源,还是蕴藏着丰富的主观情怀,缺乏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命态度,需要的是心若止水的心境。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从道之高度而言,不争不辨不夸不耀,是真正的生命高度。
- 0000